心理學

重要節日,另一半都沒有表示,我該怎麼看待?

每當情人節、耶誕節等各種節日,總不免聽到類似的話:「我男友/老公/另一半居然連情人節都沒有表示」有時,這些話代表的不只是因為這個「過節」很重要,而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覺得我為你犧牲、包容很多,我時常覺得孤單,覺得累,因為你希望我體諒你,所以我努力忍著不抱怨;但卻連這樣的節日,我都沒有得到你的重視!我要忍到什麼時候,你才會滿足我的需求?」

【大人學書摘】除了全神專注之外,幾個發掘「心流體驗」的方法

健康、富有、強壯、有權有勢的人,不見得比生病、貧窮、柔弱、受迫害的人更能控制自己的意識。這就說明了,外在的力量,並非是決定你人生逆境轉變成樂趣的關鍵。能在生命中找到樂趣的人,與被生命擊垮的人,兩者最大的差別,是他們怎麼看待這些因素──究竟是把挑戰當威脅,還是當成行動的契機。

【大人學書摘】幫助你減少焦慮、找出天賦與熱情的「心流」,到底是什麼?

英國哲學家暨經濟學家約翰.史都華.彌爾(John Stuart Mill)說道,「一旦你花心思去想這件事,幸福就成過眼雲煙了。」唯有不管在順境或逆境,都全心投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我們才能感到幸福,打著燈直接尋找幸福,反而會遍尋不著。那麼,要怎麼在不刻意尋求它的狀況下,達成這個捉摸不定的目標呢?學會操控我們的意識內容,是它的起點。

【大人學書摘】和異性怎樣聊不停?從心理學切入,找出男生和女生截然不同的聊天技巧

今天大人學想選一篇出自中國熱門節目「奇葩說」辯手寫的書《小學問》,這些辯手在節目中,常針對一個議題反覆討論,其實就是我們思辯的過程。這些觀點不見得已蓋棺論定,但是提供觀眾不同的切入點,很有意思。

給焦慮型的戀人:好的感情需要的是相互付出,不是單方面討好

在我們的兩性課程中都有提到,談戀愛時,不安全感是我們得從內打破的東西,你無法往外尋求填補。可是從內打破,到底該怎麼打破?如果你在情感路上常充滿恐懼,在相處過程中,可能會做出一些令伴侶無法理解並深感困惑的行為。這些行為,很可能是你在過去關係中背負的心理陰影,心理學上稱為依附障礙(或稱依戀障礙),也是這個年代非常普遍的狀況。

戀愛新手常不小心踩到陷阱:假戲真做

今天我們要來講一個「沒什麼經驗值」的男女生很容易踩進去的陷阱,而且這陷阱,一開始看起來像是美好戀情的開頭(所以才叫做陷阱嘛)。你明知道沒希望,明知道沒機會,明知道這是假的,甚至場景都是自己搭的,結果自己還陷進去。

「人際剝削」是認識關係的途徑,更是理解自己的入口

大家覺得,去身心科或者精神科掛號,或者是長年住在精神專科醫院的人,都是哪些人呢?多數人會直接聯想到:「瘋子、肖仔、有攻擊性、有危險」等的特殊人士等的負面標籤吧?我要說這都是一種污名化,甚至我還認為,這是長年斷章取義下的錯誤認知。要我一言以蔽之,我會說,他們可能是「未來的我們」,還有,我們最重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