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出「離職 – 求職 – 抱怨 – 離職」的漩渦

衝出「離職 – 求職 – 抱怨 – 離職」的漩渦

原本這個禮拜想寫篇「個人工作記事」的分享文,但或許是最近的親友聚會中,聽到不少人換了新工作,對新職充滿了期待;但也有幾位「持續」抱怨著目前的工作,卻因故無法抽身。夜深人靜,突然覺得很感慨,所以就把原本的題材放一邊,想來跟大家聊聊這話題。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呢?找到一份新工作,充滿期待地上任,但幾個月後,熱情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不滿與抱怨。苦撐了一段時間終於離職,然後又開始一個新的循環。請別誤會,我不是指換工作不對,也不是覺得抱怨不好,換工作和抱怨我也都會,但問題在於,為什麼換工作,還有抱怨的是什麼!

週末中午懶得做飯,我到附近的迴轉壽司店買了些外帶。炎熱的夏天大家邊吹冷氣邊吃壽司,也是小小的滿足。為什麼滿足?因為沒人抱怨這不是來自東港的黑鮪魚肚,沒人抱怨山葵是機械包裝而不是現磨,更沒人抱怨壽司裝在塑膠盒裡,而不是日本有田燒的陶器。我們要的是一個沒有油煙、髒碗盤同時清爽、平價的午餐,這壽司連鎖店滿足了這些需求。

所以迴轉壽司帶出了一條大家都知道的公式:

期待 – 實際 = 心理落差

期待遠低於實際:$_$(我出運啦,卯死啦!)

期待與實際相當:^_^(滿足,幸福ㄋㄟ!)

期待遠高於實際:>_<(哪ㄟ啊捏,甘苦啊!)

 

所以開不開心,滿不滿足,關鍵不在有沒有吃到「三井」兩千八的套餐,而在有沒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期待」什麼,以及當前的「現實」條件又是什麼!

當我們物色工作時,我們優先考慮它的薪資福利、公司名聲、未來前景還有通勤距離等等議題,聽起來很合理對吧?錯!最關鍵的事情根本不是這些!你要不要猜猜看呢?

我的觀點是,公司就像是一件衣服,要和穿的人(就是我們)適當搭配,才能相得益彰。我們把上個問題中的「工作」換成「衣服」,當你買衣服時,固然會考慮顏色、價格和質料等因素,但這衣服和你本身的形象、年齡、體型和穿著時機能否搭配,才是第一件要搞清楚的事情。你看前陣子豆花妹明明穿的清涼性感,經紀公司卻被網友罵到爆,說有損清純形象。(我小看宅男了)

買外賣,我們會設定自己的「期待」;挑衣服,我們會想想自己的「現實」,但更重要的「求職」一事,我深深感覺不少人反而沒好好想過這兩個變因。對啦,你當然可以去夜市跟賣牛排的老闆說五分熟不要帶筋用磁盤上,也可以打扮成女神卡卡跟去拜訪客戶。但不要鬧了,這世界已經夠亂了好嗎?你一定會被抱怨的,而且沒多久後,你自己也會開始抱怨那些「不懂的人」!

人生所求無多,無非是個開心滿足!怎麼做?合理的「期待」,認清楚「現實」,再加上必要的努力來「交換」。要知道,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工作,如果以輕鬆、高薪、穩定、有發展當做找工作的準則,失望的機率一定高,事實上,可能永遠也找不到這樣的工作。所以一定要想清楚當前求職的「階段性目標」是什麼。我建議,找工作時一定要清楚在腦子裡列出三個目標,並且排出優先順序。如果一個職位可以滿足兩個目標,基本上就可以列入考慮。(與「生涯規劃的關鍵字」類似的觀念)

一位念理工的小朋友計畫出國讀MBA,但沒有工作經驗。我跟他聊了一下,定出了三個目標,依照優先順序分別是:一是要進大型企業,可以多看看企業運作的流程;二是要參與國際性的業務,對申請學校和外語能力有加分效果,三是不錯的薪水,可以存點未來的學費。Ok,自己的期待先決定,後續的調查與篩選方向就清晰多了。最後他進了一家大型企業擔任海外採購工作,唯一的缺點在於薪水比同學都低,至此,不能說是「大大滿足」,但也算「欣然接受」,重點是後續的發展。

首先,小朋友工作的這兩年間,很清楚自己的「階段性目標」。他很認真地觀察企業各部門間的運作。他了解了會計、人資、稽核這些部門扮演的角色,這是理工背景的他從沒想過的事情。所以被派去支援外部門時,別人埋怨,他卻異常興奮。另外,他很認真地閱讀各式英文合約,只要有老外來電或是英文會議,別人又躲又閃,他卻自告奮勇。至於公司大型專案,即使是沾個邊,他也爭取參與,被派去南部幾個月看工廠也沒關係,因為他知道申請學校時都可以加分。至於薪水低的問題,也只好打消換手機和筆電的念頭,同時從前面那些地方加倍「賺」回來。

在心中訂出階段性目標,會給人相當強大的心靈力量(像不像《秘密》的作者會講的話?)。一方面幫助你,在工作上盡情地「獲取」你想要的東西,另一方面,對於得不到的,也不會因為過度失望而不停埋怨。

沒有人不會抱怨的,客戶很盧,老闆很蝦,同事很驢,連常叫便當的滷蛋都變半顆。跟家人朋友抱怨這些不順心的「偶發事件」,其實很有療癒的效果,讓我們可以打起精神面對新的一天。但持續性對所處的環境抱怨,就代表「改變」的時候到了。

其實每一年,我們都該檢視一下自己的工作,是不是還存在著當初期待的價值(如果你知道自己期待什麼)?繼續待下去,是否仍符合自己的「階段性目標」?記得一位前輩告訴我,再懶每年也要更新一下自己的履歷,看看過去一年的投入,在履歷表上能不能記下有意義的一筆。

所以,要是目前的工作找不到和個人目標的連結,就應該趕緊做出必要的轉變,千萬不要因為「我在外面找不到更高的薪水」而留在原地,那很可能表示,你的老闆付給你的薪水已經超過市場行情。在我看來,員工和雇主原本就是一種合夥關係,誰依賴對方較多,誰的籌碼就少,這場遊戲也就喪失了主導權。

真的,真的,不要讓自己陷入「離職 – 求職 – 抱怨 – 離職」的恐怖漩渦,周圍遇到這樣的朋友,我們也一定要幫幫他。期望得到「完美」的工作還不如去幻想志玲姊姊幫你挖耳朵算了!要脫離這樣的循環,就像繞行固定軌道的物體一樣,需要一個切線加速度,那就是搞清楚自己要什麼,還有應付出的代價,然後朝那方向前進,我想這樣活得開心的機會會大一些!

 

本文已授權城邦出版社,收錄於【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一書。若有轉載需求,請與城邦聯繫。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