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

如何面對嫉妒?

我自己是這麼看:面對嫉妒,與其把它當作需要害怕的東西,不如把它當成是你「做對了什麼的指標」。古人說過,所謂不招人忌是庸才 --- 你只要有才幹,到了團體中做事,難免就會被大家當成嫉妒的對象。甚至,講得極端一些,只要你是有能力的人,或是只要你在團隊中願意好好做事,這恐怕是一件完全無法迴避的事情。

你是在安慰人還是講道理?談伴侶之間的「情緒界線模糊」問題

六月初在大人學開設的【成熟大人的伴侶溝通學】第三班順利結束。一開始給大家「當對方心情不好,你要怎麼安慰?」的練習,身為安慰者常會有「想幫他解決問題」的心情,但 卻讓被安慰者覺得:「你不理解我的心情」,於是兩方都因 此而感到挫折。明明不是不在乎對方,怎麼總是沒辦法安慰 到「點」上?

怎樣請求協助,才能讓同事不覺得你煩,甚至主動幫忙?我的3個建議做法

這裡我想先提一個職場工作者常忽略的重要概念:職場關係的基礎是互惠合作而不是交情多寡。試想,一個對你超親切的同事A,出遊必帶伴手禮,還時不時揪團購,但每次要資料都遲交,拜託公事兩手一攤說這不是他的工作,你認為他算「好同事」嗎?

在職場上,你越懂職場政治,你的工作自由度越高

每個人都希望工作是快樂,最好是下屬服從你,同事和你合作愉快,連老闆也對你的工作完成度讚不絕口。但是我知道,只是在辦公室的一角默默工作,工作絕對無法如你所願順利進行。因為,你的自由度非常低,所有的資源和條件都掌握在別人手裡。你不想要暗黑,但你不知道的是,職場政治力 不僅可以產生防禦力,更是你拿回自由度和控制的最佳解法。

你是巨嬰還是成熟大人?談被動型人格與主動型人格的差異

最近看了幾篇文章,赫然發現「被動型人格」還真的是有點可怕的東西!被動型人格者,在潛意識裡,不相信自己能夠主導自己的行為,傾向把自己所有行為的原因「外部化」,他們心中標準的OS就是:「我今天會這樣,都是OOO所造成的)。這可以造出很多句子,而且常見於日常生活中。

「人很好」是種職場加分的能力嗎?讀《柔韌》一書

在工作上,我們往往期待合作對象是個好人。正如我習慣在開啟新專案時,會去詢問窗口的性格:「嘿,你接下來要合作的窗口人怎麼樣?」如果窗口是親切的,我就會感覺到專案前景值得期待;反之,若是知道對方「難搞、強勢」,我便會焦慮,是不是得在開頭時,就先爭取更換合作對象,或是試著表現的比對方強勢,避免被「壓落底」!

談「派對遲到效應」與快速融入陌生團體的技巧

想像一下,你正準備參加一個社交聚會,可能是場派對,研討會,或開幕酒會。你稍微遲到幾分鐘,一進門卻發現賓客早已滿座,大家談笑風生,酒酣耳熱。這時候你內心立刻湧上一股焦慮,殊不知,這些看起來相互熟識的賓客,其實在幾分鐘前也才第一次見面,只不過比你早一點開始交流罷了。但就是這延遲的幾分鐘,會帶給你一種「只有自己是外人」的焦慮與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