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

工作不是用來熬的:三個要領,評估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你今天剛加班完要回家,疲憊地站在回程的捷運車廂上,你突然想起這個月的帳單還沒繳,急急忙忙轉帳,看見自己戶頭又少了筆錢,腦中快速盤算這個月東扣西扣後,還有多少錢可以花。心裡揪得很緊,然後你開始想,自己這麼努力到底為了什麼?工作了幾年也沒有剛投入時的成就感、熱情感。想著想著你開始問自己:這個工作真的適合我嗎?千萬不要把懷疑當成終點,應該把懷疑當成是透徹研究一件事情的起點。

想要英語好厲害?技巧之外,你該破除的心理障礙

這些年無論是輔導或是授課,近距離觀察到好幾千名的「大人」學習語言的心路歷程,發現他們都有個共通問題:害怕別人眼光而無法自在說英文。這裡的「別人」指的不止是外國人,也包含了親朋好友所有周遭的人。我曾私下跟同學說「在台灣,只有夠反骨的人才有辦法學會說英文。因為他的焦點都在自己!」在代工起家的國家長大的人,早已習慣別人說什麼自己就說什麼,卻忘了自己也該有自己的樣子。

三十歲後的迷惘,不是一件壞事

「人總會在某個時間迷惘起來。」無論那是人生卡住了、是愛上了沒辦法在一起的人、是找不到目標、是弄砸了某件事情也好,迷惘搞不好根本是常態也說不定。迷惘也未必是壞事。讓我們從忙碌處理眼前雜事的狀態抬起頭,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該重新調整自我。

為何關係中,吃虧的總是我:定錨效應無所不在,務必清醒的活著!

人在進行判斷時,容易受到最早取得的資訊(也就是定錨點)的影響,簡單說就是受第一印象或第一訊息支配。人傾向於利用這片段但其實不完整的資訊,快速做出決定。然後面對接下來的決定時,又會再以第一決定,也就是先前的決定做為基準點(也可以說是參照點),繼續逐步修正。一路發展下來,就會出現最初的狀況與客觀的事實出現極大的出入。旁觀者來看,就是當局者迷。

帶人與交辦:第一個主管教我的那些關鍵思考法

我第一家工作的公司,是一家監控的新創,一切都在草創,規則流程都不很清楚。在那裡,S姊卻讓我扎扎實實的長大,不只是「教我某件事怎麼做」,而是真的要把我「帶起來」。

你若不勇敢,誰替你堅強:談處理事情的輕重緩急

如果主管明明知道你要上課,卻一直打電話來痛飆你報價單打錯數字。甚至口氣不佳的狂打電話打斷你上課。你會先氣得想離職,或者是思考一下到底有那個環節出問題?

2017年大人學選書 ∣ Bryan的年度總選:每個人都亟需建立起知識吸收及篩選系統

今年雖然忙碌,但還是讀了不少好書,多半是利用搭捷運或是睡前的零碎時間完成。其中30%是電子書或App(史上最高比例),其餘仍然以紙本書為主。我也認為,一本書只要有一個觀念能為我們所用,那就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我將用大人學一貫「看懂局」、「選策略」與「積籌碼」的三個面向依序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