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

在這個年代,生而為人,不用再抱歉

現在已經不是太宰治和夏目漱石活著的灰暗的時代了,而是「被討厭的勇氣」的希望時代。當你覺得「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時候,或許事實並非如此。請別把別人對你的抱歉,轉成你對世界的抱歉。

每個人都需要的前任攻略:你忘不掉的不是他,是來不及長大的美好

從小到大,誰沒談過幾段戀愛?不管是好聚好散,還是無言的結局;不管是無疾而終、不得善終還是白首偕老,相約到永久。這些過去,都會在我們的生命裡留下一種產物,統稱為「前任」。而前任,又可以區分為很多種。

為什麼越是親近的人,對你越隨便?警覺你的惰性,關係才不會爛尾

我們的一生中,總有許多家人和朋友的聚會,有人的地方,就有刻意製造的熱絡及歡笑氛圍。不過,你有沒有觀察到,為了這些場面,有時候會犧牲一些人呢?

犧牲,不是孝順的唯一選擇:我愛你,但我也想過好我的人生

避免人際剝削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都想要過好自己的人生」。而想要過好這一生,就不能忽視圍繞在我們身邊的人際關係,尤其是從小到大,一生相隨,最緊密也是無法割捨的親子關係,那就是父母和子女,無論是以關愛為名,但卻不切實際的期待;還是以血緣為名,但卻窒礙一生的枷鎖。

為何關係中,吃虧的總是我:定錨效應無所不在,務必清醒的活著!

人在進行判斷時,容易受到最早取得的資訊(也就是定錨點)的影響,簡單說就是受第一印象或第一訊息支配。人傾向於利用這片段但其實不完整的資訊,快速做出決定。然後面對接下來的決定時,又會再以第一決定,也就是先前的決定做為基準點(也可以說是參照點),繼續逐步修正。一路發展下來,就會出現最初的狀況與客觀的事實出現極大的出入。旁觀者來看,就是當局者迷。

最好的挽回,是讓自己絕不走到需要挽回的那一步

這幾日,有個網友來信詢問我:「為何大人學都沒有開與『挽回』相關的課程?」說起來,「挽回」的確是我常會收到的問題種類,顯然是個剛需。但我確實從沒做過相關規劃。別說課程了,連文章都沒寫過。剛需卻不回應?這是怎麼回事。其實,不是我不想幫忙,是實際上很難幫上什麼忙。原因在於:挽回是困難至極的一件事。

沒有原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終結人際剝削,你該搞懂心理界限

今天想分享一部電影《13駭人遊戲》,這部驚悚懸疑電影至今讓我難以忘懷。故事主角是一個善良單純,但也有點軟弱(容易被人欺)的年輕男生,際遇看來很倒楣,工作不順、女友拋棄他、還有養家的經濟壓力,剛好有了意外機會降臨,只要完成通關的十三個任務,就能獲得一億元賞金。電影有非常多的戲劇效果,挑動我們纖細的神經及敏感的情緒,讓戲劇效果極大化,然而這部電影,卻也帶給我在感情關係裡非常有趣的思考,那就是順從與心理界限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