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後的學習,提升效率得用這四個方法打帶跑

成年後的學習,提升效率得用這四個方法打帶跑

前一篇,我們討論到比較多都是心態面的成因以及調整,主要是想闡述,我們容易錯估自己的學習效率,設定了錯誤的期待,才會產生撲面而來的挫敗感、自我批評,所以說端正心態是跨領域學習的第一步。

那麼心態建立好之後呢?難道就只能這樣忍受痛苦慢慢磨嗎?有沒有更快的方式?下面我就分享幾個我自己跨領域技能學習的小技巧:

 

1.學會強度控制、設定精準的任務難度

「跨領域技能學習」其實就像走鋼索,如果一上來,就叫你走架在100公尺高、無安全網的鋼索,你肯定會掉頭就走。可是如果我叫你在平地,10公分高、10公分寬的方形長木開始練平衡,可行性是不是就容易許多?

對於我們長久未使用的感官、神經迴路來說,任何久未使用的部位,當要重新開始使用,都像是登天一般困難,所以當你理解這本身就是個高難度任務後,你必須將整個學習的任務切得更小、更細碎、更容易操作,例如將學習時間縮短、或是學習難度降低、或是練習次數加倍後才挑戰下一個層級等。

當你刻意的下降任務、挑戰的難度後,一方面可以減低挫折感,增加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能使你的學習計畫持續得更久,不至於半途而廢,那麼真正學會、突破難關的機率就會上升。

 

2.年長不是只有壞處,用已知學習未知是成熟大人專屬的學習密技

大家可能會很沮喪,是不是年紀大了就只能接受學習變慢的事實,其實也不全然。我們都看過、聽過一些學習達人,在跨領域學習時好像沒有碰到這種阻礙,反而越學越快。

這是因為這些人在學習時,非常刻意的用自身已知的範圍去想像、連接未知的知識,他們是先掌握知識的底層架構、規律、模型,在這個基礎上建構新的概念,如此一來就可以繞過一些試錯的彎路,直接碰觸跨領域學習的核心。

他們不只學習技能本身,還摸透了「學習」某種技能的方法、規律,更厲害的人甚至摸透了「學習新事物」的方法、規律,於是他們將這個規律用到跨領域的學習上,就容易事半功倍。

舉個例子:有些語言學習達人,他們在學會某個語言之後,其他類似語系的語言就會學得很快,甚至掌握語言的學習核心方法後,學習其他不相干的語言也會跟著加速。或是許多工程師,在透徹理解某個程式語言邏輯之後,學習其他語言就變得容易許多。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成熟學習者,也正面臨跨領域學習的挫敗,或許你可以試著思考一下,在你成長過程中,有沒有哪幾段成功學習的經驗,這幾段學習經驗是不是都有相同或相似的規律、規則?是不是都用了類似的學習方法?如果有,能不能將這些方法做一些小小的改動,並且套用到新領域?如此一來,或許你就能找到專屬自己加速學習的方法喔!

 

3.著重立即可用的學習循環

某次在TED影片上看到一段很喜歡的話:你所遇到的問題,這世界上一定有另外一個人已經遇過,甚至解決過。

成年後所會學習的事物,多數並不是學術類科目,並不像學生時期,你有大量的時間可以慢慢建構知識的基礎,更多時候你面臨的狀況是,明天就要打仗,今天要學會用槍這樣的即時戰鬥技巧。

因此,這時候如果你發現自己時間管理技巧不好,然後跑到圖書館去找一本《時間管理學概論》、《論時間的相對關係》這種書來慢慢建構你對時間的理解,恐怕只會讓你失去更多寶貴的時間。你更需要的,是直接用一套別人使用過、驗證過的方法、技巧,過程中,一定會有非常多卡卡的、用不順的環節,這時候再回頭去補基礎知識,然後再馬上應用,再補知識……這樣的循環。(如果你想要學的是學術知識,那麼自然另當別論)

在這種循環模式下,有一個導師(教練),可以近距離的學習、模仿,絕對是最好的,因為這樣你可以直接學(抄)一套作戰方式,即便你不一定清楚它背後複雜的邏輯,可是你馬上可以用,用的過程肯定會有不順、不習慣的地方,不過完全不要緊,只要你慢慢可以走完整個過程,你就會逐漸了解這個過程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基於這樣的設計邏輯,為了符合你的使用情境,你可以做一些什麼樣的修改,最終你就可以融會貫通,自己產出一套專屬於你個人的實戰技能。

 

4.善用提醒機制,減少大腦負擔

我知道有一些朋友對自己的記憶力非常有自信,這絕對是一個優點,可是如果你對這個優點過度依賴、自信,有可能會導致你在過了30歲吃到苦頭,怎麼說?

我們年輕的時候生活比較單純,吃飯、睡覺、念書、考試、玩樂、交朋友,生活中的活動是比較單純而具體,彼此之間的混雜程度較低,可是當我們出了社會之後,你的工作開始會影響吃飯、睡覺,你的生活開始會影響人際,你的人際可能又會影響工作,除此之外生活中的瑣事你全都要自己來,安排時間繳各種費用、償還卡債、思考未來的儲蓄計劃、選擇購買什麼商品…等等,這每一件事情都會佔去你大腦的空間,久而久之,當你要重新學習新技能時,你能夠用的暫存空間就會變小,所以有一些朋友,會有一個不太好的習慣是—不寫筆記。他們總是覺得,過去看一眼就能記起一個方法,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每天都記得要練習一下,一兩個月就可以掌握一個技能或技巧,寫筆記感覺很多餘。

可是當你隨著年紀增長,你要記的事情變多之後,當你接觸到一個新概念、要培養一個新習慣時,你都很容易就會忘記,很容易就會回到慣性的思維模式、工作方法中,這時候有的人就會怨嘆自己是不是老了,記憶變差了,但其實你真正需要的,是有效的「提醒機制」,例如你想要養成一個早上起床先喝水500c.c的新習慣,雖然看似一件小事,可是如果你不寫下來,你就必須要一直在腦海中回想,這一方面會增加大腦負擔,另一方面是你也很容易因為其他瑣事影響而遺忘,最後可能事隔好幾天你才想到自己又沒做到,於是懊悔不已或乾脆放棄,所以說,多多使用筆記,並且時刻翻閱提醒自己,甚至是製作各類提醒字條放在醒目的地方,都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總結: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只想告訴大家,工作幾年之後,你會漸漸的發現過往的一些習慣的學習方法已經不敷使用,你當然也知道要透過學習來成長、改變,可是有些朋友一個不小心,沒有調整好心態與步調,容易遭逢過大的挫折感,最後只好打退堂鼓,回到那個熟悉的舒適圈,然後給自己貼上一個「我不是那塊料」的標籤,從此不再嘗試,那麼就非常的可惜。

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是不是有覺得,原來自己學得慢、學不好是正常的啊,而因此放心許多呢?如果有的話,那麼此刻千萬別鬆懈了,趕快思考一下,怎麼透過簡單的調整,克服你的跨領域技能學習的挑戰吧!

最後一點要補充的是,這兩篇文章我主要談論的是以實用技能學習為主(如:工作管理、時間規劃、筆記方法、思考方法等),不包含學術、知識類的學習,所以如果你需要學習的是有大量知識體系的科目、內容,這個方法估計是不太管用的,建議你還是去請教那個領域的前輩會比較有幫助喔!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