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 ChatGPT 之後,才發現原來我也是「慣老闆」

用了 ChatGPT 之後,才發現原來我也是「慣老闆」

一開始我對 ChatGPT 的想像,是一個自動的文章生產器,就是我把我想要的文章方向丟給它,它就能自動幫我產出內容。

但是,當我開始使用之後才發現它並沒有我一開始想像的那麼完美。有時候它會回答錯誤或者不相關的內容,有時候它會生成一些無意義或者重複的文字,有時候它甚至會拒絕執行我的要求,但更多時候它會回答我空泛的內容。

比方我跟它說「寫一篇銷售企劃」寫一篇文章,我以為很簡單明確的主題,但 ChatGPT 只是給了我一些廣泛而無用的建議,比如「研發新產品」、「加大宣傳力度」、「強化顧客關係」等等。



你說這些錯嗎?也不是,但就是很粗淺的概念,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做法,所以當時心裡不免覺得:「這是什麼爛回答?它根本沒有理解我的問題!難用死了!」

當我和我的朋友分享的時候,他開玩笑地回我說︰「你這樣好像慣老闆喔!」

什麼是「慣老闆」?根據網路上的定義,「慣老闆」是指那些被政府或社會環境寵壞的資方,在勞動市場上佔盡優勢,對員工提出各種不合理或不清楚的要求,卻不給予足夠的報酬或權利保障的人。

比較多人討論的慣老闆行為例如:

對員工提出了一些模棱兩可或超出它能力範圍的問題

對員工回答的問題時沒有表示感謝或肯定

員工回答不如自己預期時就生氣或責罵它

要求員工做一些重複或無意義的工作

對員工沒有給予任何報酬或誘因

這句話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我瞬間有如當頭棒喝,回頭來看,「寫一篇銷售企劃」這個指令太廣泛了,沒有具體告訴它是什麼樣的產業、產品是什麼、目標是什麼、用什麼策略等等,真的很像慣老闆對員工說:「把這個專案做好。」但沒有告訴員工什麼是『做好』的定義和標準,導致員工備感壓力,甚至無從下手。

而且當我對於 ChatGPT 的答案不滿意的時候,通常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對它的表達我的無奈與失望,就像我會對它說:「你不是人工智能嗎?你怎麼連這種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到?你到底在學什麼?你真沒用!」而它面對我的情緒也只能回答:「對不起,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不滿意或者冒犯了你,請告訴我如何改善。謝謝您使用 ChatGPT。」

另一種反應,就是我將「寫一篇銷售企劃」這個指令再輸入一次,頂多加上「寫一篇明確的銷售企劃」,但 ChatGPT 並不一定能了解「明確」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因此最後它仍然會給我相似的回答。

通過以上的比較,我發現自己對 ChatGPT 做了跟慣老闆一樣的行為:要求多、指示模糊、反應過度、道歉無效。雖然平常抱怨老闆給出一些不清楚的指示,還責罵自己,結果自己卻對 ChatGPT 做了跟老闆一樣的行為。

這邊我突然想到,之前在聽【大人的說話課】的時候,Bryan 曾提到一個溝通的原則叫「金字塔原則」,主要是在說我們在溝通上應該把重點結論放在開頭,再針對第一層結論背後的細節或是原因進行補充,如果對方還需要更多資訊,就再進行第三層說明。

於是,我更改了自己下指令的方式,這種方式包括四個步驟:先講「重點結論」、再補充「基礎資訊」去支援「重點結論」、最後在「基礎資訊」後提供「具體方向」。

首先,我會先把自己的目標講清楚,明確地向 ChatGPT 表達需要它幫我做什麼,並用一句話概括我想要的結果。比方我先對它說「你是一名行銷專員,請向老闆寫一篇企劃案」。

但在這之後,我會提供一些基礎資訊來支援它,也就是包含內容的目的、對象、長度等等。例如「這篇企劃的題目是『如何利用社交媒體來達到提高營收』,目的是告訴老闆如何有效地使用社交媒體來吸引和轉化潛在客戶,風格是實用和務實的,長度是 2000 字以內」。

最後,在這些資訊之後再補充一些細節,作為它生成內容時的考量。比方我會跟它說「請在企劃中提到1.如何選擇合適的社交媒體平台和工具;2..如何制定和執行有效的社交媒體策略。」,甚至如果有必要,每一個細節都可以拆開詢問。

整個問句看起來就會是:你是一名行銷專員,請向老闆寫一篇企劃案,這篇企劃的題目是『如何利用社交媒體來達到提高營收』,目的是告訴老闆如何有效地使用社交媒體來吸引和轉化潛在客戶,風格是實用和務實的,長度是 2000 字以內,請在企劃中提到1. 如何選擇合適的社交媒體平台和工具;2. 如何制定和執行有效的社交媒體策略。

而它的回答則是:

親愛的老闆:

我們都知道,社交媒體是現代行銷的必備工具之一。透過使用社交媒體平台和工具,我們可以吸引並轉換潛在客戶,進而提高營收。在這份企劃案中,我們將探討如何選擇合適的社交媒體平台和工具、制定和執行有效的社交媒體策略,以及如何測量和評估社交媒體活動的效果。同時,我們將提供一些成功案例和建議,以幫助我們實現目標。

一、如何選擇合適的社交媒體平台和工具

社交媒體平台和工具眾多,每一個平台和工具都有其獨特的優點和特點。因此,我們需要了解不同平台和工具的特點,並根據我們的目標、目標客戶和預算來選擇合適的平台和工具。

首先,我們需要確定我們的目標和目標客戶。例如,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吸引年輕人,Instagram 和 TikTok 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果我們的目標客戶是商業用戶,LinkedIn 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提高品牌知名度,Facebook 和 Twitter 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其次,我們需要考慮預算和時間。有些社交媒體平台和工具是免費的,例如 Facebook 和 Twitter。而有些平台和工具則需要付費使用,例如LinkedIn和Instagram。我們需要根據預算和時間來決定選擇哪些平台和工具。

最後,我們需要了解我們的競爭對手正在使用哪些平台和工具。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市場趨勢,並選擇合適的平台和工具來與競爭對手競爭。

二、如何制定和執行有效的社交媒體策略

首先,持續提供教學內容的行銷文案。因為許多潛在客戶可能對我們的課程主題感興趣,但不知道如何開始學習。透過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有價值的教育式內容,例如教學文章、影片或簡報,可以幫助他們開始學習,並逐漸了解我們公司所提供的課程和價值。

再者,與影響者合作,擴大影響範圍。我們可以找在社群中有影響力的用戶,並與他們建立關係。建立關係的方法可以是邀請他們參加您的課程,也可以是和他們合作製作有價值的內容。透過這種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並提高我們的品牌知名度。

最後,建立互動式社群,讓學員間能相互影響。建立一個互動式的社群,讓我們的學生與老師可以在社交媒體上交流並分享他們的學習體驗。可以透過問答、投票或舉辦線上活動等方式鼓勵社群成員參與,並增加社交媒體的參與度。透過互動式社群,可以建立忠誠的學生群體,並提高他們的學習成效。

透過這樣的方式,不敢說 ChatGPT 一定能產出令人滿意的內容,但絕對會比原本空泛的問「寫一篇銷售企劃」,所產出的內容還要紮實一點。

從下指令的過程中,除了可以讓自己不要再當慣老闆之外,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思考,當面對到老闆曖昧不明的指令時,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回問。

首先,和老闆釐清重點,確認老闆心中對於「做好的專案」是長什麼樣子,有什麼期望或指標必須達成等等。比方可以和老闆說「對於這個專案,老闆有什麼期待?有沒有什麼數據或指標可以參考呢?」

再者,請老闆提供基礎資訊,以便我們了解自己手上有多少的資源,比方人力(專案有多少人負責)、時間(專案的期限)、金錢(專案有多少可運用的資金)等等。

套運在情境上,我們可以在確認期待後和老闆說:「那想確認一下這個專案的規模,有多少人負責?預算多少?在什麼時間內要看到成效?」用這樣的問句來確認專案的成本、時間與範疇,以決定我們交付物的品質。

最後,再請老闆補充一些具體方向,讓我們明白在執行專案時有沒有什麼可以注意的地方,比方專案有哪些利害關係人?過往執行專案上有沒有什麼細節需要注意?以及有沒有初步的里程碑?

以這個情境來說,在知道手上有什麼資源可以調度後,我們能最後再與老闆確認:「類似的專案過去業務 Bob 有經手過,我在執行時可不可以參考一下 Bob 的意見,如果可以,方不方便麻煩老闆幫我寫一封信去跟 Bob 的主管通知一聲?另外,也想請問老闆,專案的期限是一個月,那是否有設定初步產出時間,比方說一周內完成第一次比稿?」

透過訓練 ChatGPT 的方式,相信不僅可以讓 ChatGPT 更容易理解和執行你的指令,還可以提高我們對於老闆派工的掌握能力與執行效率,而當養成這樣的工作習慣一段時間後,也會讓派工給我們的人變得更加的「有備才來」,免得被一問三不知就會很尷尬,讓彼此的溝通與協作更加順暢,或許因為需求不明確所產生的「慣老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 / 李致淮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