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從認識自己的大腦開始

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從認識自己的大腦開始

(Photo by Ketut Subiyanto,from Pexels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大人的Small Talk》一起聆聽,在多數 Podcast 平台(例如 Apple Podcast 或 Spotify)都可以找到!


你看過《阿凡達》嗎?這是一部我非常喜歡的電影,劇情講述的是在科技非常進步的時代,人類跨出地球到潘朵拉星球開採資源。為了跟星球上的「納美人」打好關係,人類運用科技仿造納美人的軀體,並用人類大腦來控制這副身軀,接著發展出一連串故事。

這部電影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發,那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是透過「大腦意識」在控制身體,如果大腦沒有下達指令,人就無法有所行動。也因此,了解自己的大腦、有效地操控身體,其實是很重要的事情。

如果把大腦想像成一台機器,它在什麼溫度下能高速運轉?它擅長處理什麼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很多人都沒有思考過,但我其實從很年輕時,就常做這樣的自我觀察,也發現這對於我做生涯決策很有幫助。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幾個我觀察到的「大腦特質」。我這些特質未必和你相同,不過看完我的大腦特質之後,或許你對於後續的自我觀察,也會更有方向喔!

特質一 : 比起一個人安靜思考,處於有人聲的環境會讓我更專注

思考重要的事情時,很多人會怕吵!以前我在工程公司上班時,每個座位的隔板設計得很高,要跟隔壁同事講話得站起來才看的到對方,就是滿足「怕吵」的需求。。

當時我多數同事都很喜歡,只有我非常不適應。因為我發現自己在這樣安靜且隔絕的空間裡,做事效率反倒非常低。

不過相反地,大家一起在會議室開會討論時,我就精神特別好、腦袋也轉得特別快!而且後來想想,其實我在讀研究所時就有類似的情況:同學們大考前一定都會去安靜的圖書館 K 書,只有我每天都到吵雜的麥當勞報到,我發現在這種環境中,我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總之,發現自己大腦在這種環境轉得更快後,我在準備重要考試或工作時,就會選擇到這樣的場所,幫助自己思路更活躍,成果也更有品質!

特質二:比起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對思考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更有興趣。

同樣用當工程師的經驗來舉例,以前我們設計樓房或橋樑時,雖然需要發揮一點創意,但其實相關數據的計算都是有明確公式的,也需要符合國家法規。

優秀的工程師可以精準算對、算好,但像我這種資質普通的工程師,就需要花大把時間來計算,甚至還可能算錯。我當時覺得這就好像在考試一樣,讓我壓力很大。

反觀另一種問題,也就是沒有標準答案、需要發揮創意思考的問題,我就非常樂在其中。這類問題像是:當我們在推進一個專案時,如果碰到人力不足,或者客戶希望提前完成這類麻煩狀況,該怎麼辦?

這種開放式問題可能有上百種解法,而且也沒有最佳解,讓我可以放寬心來思考。而且很多時候,透過這樣天馬行空地思考,我反而能想到出乎大家意料的好解法。這個發現,也是我後來決定脫離土木工程行業、往專案管理領域發展的原因之一。

特質三:比起深究單一領域的細節,我更喜歡結合跨領域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透過工作,我也發現自己對於鑽研單一領域的細節,常感到無聊。比起不斷研究刁鑽的細部資訊,我更擅長、也更喜歡的是不同領域之間的連結,並且結合跨領域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也因為這項特質,我發現自己很適合擔任顧問、講師這類角色。因為這些角色其實就是為客戶或學員將各種資訊蒐集起來,化作有條理的訊息,交給他們解決正困擾的問題。

雖然最後還是得由他們親自執行,但如果沒有顧問或講師協助做「橫向連結」,也許他們只能被困在自己的象牙塔裡,解決不了問題。

現在,我作為顧問及講師,成績看來還可以,我自己也從中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特質四:比起強調階層關係嚴明的工作環境,我在鼓勵交流的環境,頭腦更清晰、貢獻也更大。

每家公司的風氣都不太一樣,有些公司屬於「階層式」的,老闆下了一道命令後,大主管、中主管、小主管會依序層層收到;而當基層員工有問題想反映,也得依小主管、中主管、大主管這樣的順序層層上報。另外也有些公司,則是鼓勵發言和交流的,即便是基層員工,也可以直接向老闆提供建議。

在土木工程行業,很多公司都屬於「階層式」這類型。我在這種公司工作時,即便腦中有很多想法,但總是不確定該跟誰講、或者何時該講。久而久之,很多不錯的點子也就無法提出來了,工作表現也因此馬馬虎虎。

我也在鼓勵交流的公司工作過。我發現在這樣的公司中,隨時都可以跟大家腦力激盪,如同我在特質一提到的,在這樣的環境中,我的思慮更清晰了,而且在討論過程中,我也有能力做出貢獻。

相較之下,我發現自己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更有被看見的機會。後續選擇公司時,我當然也就多爭取進入這樣的公司,讓自己工作得更開心!

以上,就是我觀察自己大腦具備的四項特質。

了解自己的大腦運作機制,選擇合適的人生抉擇

每個人的大腦都是獨一無二的機型,我們既找不到使用說明書,也不知道這台機器的「出廠設定」是什麼。既然如此,我們若想了解它的運作機制,也就只能「多觀察」。比方說,觀察自己的大腦在哪種工作氛圍下轉得快,或者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時思緒特別強等等。

透過這些觀察,你將更了解自己,在做人生的重大選擇時,也更能準確地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看完這篇文章後,不妨就立刻開始觀察吧!

 

內容口述 / 姚詩豪 ;整理 / 林靖淳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