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邏輯》選摘:首富的時間顆粒度是15 分鐘,那你呢?

《底層邏輯》選摘:首富的時間顆粒度是15 分鐘,那你呢?

(Photo by Tima Miroshnichenko on Pexels

總有同學問我:「潤總,你一年要講100多天課,要給企業做諮詢,要寫得到的付費課程,要每日更新公眾號,還要運營付費社群進化島,居然還有時間一年出國玩兩次,你怎麼能在一年之內做這麼多事情?你到底是如何管理時間的?」 下面,我就來聊一聊時間管理的問題。 

時間的顆粒度

2016 年 12 月,網路上流傳著一張王健林的行程表。這位 62 歲的中國首富,早上 4 點起床健身,然後飛行 6000 千米,出現在兩個國家、三個城市,最終,晚上 7 點趕回辦公室,繼續加班。 

看到這張行程表,網友們紛紛表示:受到了 10,000 點的傷害。有人說:「最可怕的事情看來真的是比我成功 N 倍的人,居然慘無人道地比我更努力!」還有人說:「這世界,到底還給不給我們這些年輕人機會啊!」 

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 

有不少成功人士的努力程度,是很多常人無法想像甚至都不願想像的。我在社群裡寫道:「外企高管們,很多遠不到首富級別的同志們,都是這樣的……」 

而我從這張行程表裡看到的,是另一樣東西:職業化。 

看一個人的時間顆粒度,可以看出他的職業化程度。 

那麼,什麼是時間顆粒度?時間顆粒度,就是一個人安排時間的基本單位。 

根據行程表,王健林的時間顆粒度很細,大約是 15 分鐘。和省領導會見很重要?那就安排 15 分鐘。 

另一個把時間切成顆粒的人,是全球首富比爾蓋茲。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專欄作家瑪麗.里德爾(Mary Riddell)說,蓋茲的行程表和美國總統類似,5 分鐘是基本時間顆粒度,而一些短會,乃至與人握手,則按秒數安排。這哪裡是把時間切成顆粒啊,這簡直是把時間碾成粉末! 

你不要覺得誇張,這個「按秒數安排」,我是親眼見過的。 

2003 年,比爾蓋茲到訪中國,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參加一些重要會面。 

微軟中國的同事們為了他的到來,一遍又一遍地測量從電梯口到會議室門口要走多少步,要花費幾秒鐘。我當時就在現場,親眼所見每個會議室都坐著一位等著他握手、簽字的重要客人。蓋茲來了之後,依次進入每個房間,握手、簽字、拍照、離開,幾乎分秒不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顆粒度。王健林的是 15 分鐘,蓋茲的是5分鐘,而大部分人的是 1 小時、半天甚至 1 天。 

恪守時間,是職業化的最基本要求。 

為什麼很多人不守時?是因為他們的時間顆粒度過於粗獷。 

有一次,央視的一位主持人採訪王健林,不小心遲到了 3 分鐘,結果王健林當著她的面,坐上車絕塵而去。這位主持人感慨說:一分鐘不等,一點臉不給,老王就是霸氣。 

其實不是老王霸氣,只是時間顆粒度是1小時的她,無法理解對一個時間顆粒度是 15 分鐘的人來說,3 分鐘意味著什麼。 

衡量一個人在商業世界中是否職業化,恪守時間是一項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你理解了「時間顆粒度」的概念,就會明白,恪守時間就是理解並尊重別人的時間顆粒度。 

第一,理解別人的時間顆粒度。

理解,是尊重的前提。 

讓時間顆粒度為 1 小時的人去評價一個時間顆粒度為 15 分鐘的人的行為方式,他可能會說:「至於嗎?耍什麼大牌啊?」 

時間顆粒度為 1 天的人,喜歡說:「你到北京了啊?那怎麼不順便繞到天津來看我一下啊?」時間顆粒度為半天的人,喜歡說:「你下午在辦公室嗎?我過來找你聊聊天。」時間顆粒度為 1 小時的人,喜歡說:「路上堵瘋了,我還有一會兒就到,你等我一下啊。」時間顆粒度為半小時的人,喜歡說:「這事微信裡說不清楚,我給你打電話吧。」 

這些話都沒錯。 

但是如果別人不去天津看你、拒絕你的臨時到訪、不諒解你的遲到,或者不接你的電話,你要理解,那只是因為他的時間顆粒度和你的不同。 

第二,細化自己的時間顆粒度。 

首先你要檢查一下自己的時間顆粒度。怎麼檢查?看看你約人開會,一般約多長時間。如果一約就是半天的會,那你的時間顆粒度就是半天。如果你的會都是以小時為單位的,那你的時間顆粒度就是 1 小時。 

如果你的時間顆粒度是 2 小時,也不用自責。隨著你越來越成功,時間越來越值錢,你的時間顆粒度一定會變得越來越細。這是自然而然的,不用強求。 

但是,在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更具職業素養的商業人士,會懂得至少以 30 分鐘為單位安排時間,以 1 分鐘為單位信守時間。 

這就是職業化。 

第三,善用日曆管理時間顆粒度。 

現在的電腦、手機都自帶日曆工具,我建議你把所有行程安排都放入日曆中,而不是大腦中,然後利用工具管理越來越細的時間顆粒度。關於工具,我個人比較喜歡用微軟的 Outlook,你也可以用手機自帶的其他工具。 

時間管理三層次 

要做好時間管理,還可以對時間進行分層次管理。我曾經提出了以年為單位、以天為單位和以小時為單位的三個層次的時間管理(見圖3-3)。 
 

                       圖3-3 時間管理的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以年為單位的時間管理。

每年 1 月,我都會制訂新一年的行動計畫,並且審視去年的實施情況。這個計畫包括: 

(1)職業/生活目標; 

(2)我的強項/弱項; 

(3)具體的支持活動。 

只有制訂了一年的計畫,我才知道有朋友叫我去唱歌的時候是不是該拒絕,我才知道晚上是不是應該放棄看電視節目而研讀邏輯,我才知道要定期在當當網上買書,終身學習。以年為單位的「有目標的」時間管理,幫我省下來的是若干月的時間。 

第二個層次是以天為單位的時間管理。 

上帝公平地給了每個人每天 3 個 8 小時。第一個 8 小時,大家都在工作,第二個8小時,大家都在睡覺。人與人的區別都是第三個 8 小時創造出來的。 

如果你每天花 3 個小時上下班、2 個小時吃早中晚飯、1 個小時看電視,那你自由支配的時間就只剩 2 個小時了。你可能會非常節省地用它來陪女朋友看電影,或者健身、唱歌、打打遊戲。但是如果你能從交通、睡覺、吃飯上分別省出一些時間並把它們花在學習上,你的學習進步速度將是驚人的。如果你把這些時間花在拓展交際、鍛鍊身體、參加公益上,你的人脈增長速度也將是驚人的。 

第三個層次是以小時為單位的時間管理。 

人類和 CPU 一樣都是分時系統,只不過晶片每秒分成上億份,人類一小時分成四五份。 

每一個時刻我們只能做一件事情,如果被打斷再轉回來的時候,就會有一定的時間被浪費在回憶剛剛在做什麼、做到哪裡。所以,我們需要鍛鍊在不同事務之間迅速切換的本領,這樣就會更加有效地利用每一個小時的時間,在每一個時間段裡做到100%的專注。這需要我們借助工具,把事情分為「輕重緩急」,然後按照規律去依次處理。 

如果你不能以年的方式來管理時間,那麼白白浪費掉的時間就會讓以天、以小時為單位的時間管理變得毫無意義。如果你不能在每一天、每一個小時上有所節省,那麼每年的時間也無法真正得到管理。這三種層次是缺一不可的。 

時間管理是一種習慣 

一位朋友聽完我的時間管理理論後,皺著眉頭說:「如果每個人都這樣來管理時間,生活還有什麼樂趣?」 

這不是第一次有人來問我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很自然地給了他回答:我們來做一個實驗,請把你的雙手十指交叉,緊緊地握在一起,不要鬆手。現在來看一看,哪隻手的拇指在最上面?右手還是左手?緊接著,請你的幾位同事也照做一遍。咦?他們中有人與你不同!那麼,讓我們來改變一下,試著故意讓另一隻手的拇指在上呢?怎麼這麼彆扭?這麼彆扭的事情,怎麼他就做得那麼自然呢?我做得那麼自然的事情,怎麼他就那麼彆扭呢? 

是的,這就叫「習慣」。習慣,就是別人做起來那麼彆扭的事情,你可以做得非常自然。 

你要去夏威夷旅行,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你會怎麼安排這五天的旅程呢?你有兩個選擇: 

(1)制定一個詳細的日程表,列出每天早上去哪裡、中午在哪裡吃飯、下午去哪裡。仔細審視,保證不會漏掉任何一個重要的景點,然後再出發。 

(2)不制定任何日程表,五天隨性遊玩,到喜歡的地方就多待一段時間,甚至住下來,到不喜歡的地方就立刻走。精心計畫反而會破壞遊玩的心情。 

你肯定會說:「這還用說?當然是……」不急,問問你身邊的其他五位朋友,你會驚歎:「怎麼?他居然會喜歡這樣旅遊?太不可思議了!」 

是的,在別人看來那麼不可理解的行為,你卻認為理所當然,這就是性格所致。 

我剛學自行車的時候,不知道摔了多少跤。當時就很感慨:發明自行車的人不簡單,第一個學會騎自行車的人更不簡單。 

但是,學會之後,我每天騎車上下學,到家時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咦,我是怎麼到家的?完全不記得了! 

騎車,已經成了一種習慣。當年痛苦學車的時候,覺得是車在騎我。當成為習慣之後,才是我在騎車。開車同理。有朋友說:「你開手排檔的車,很痛苦吧?」我說:「哪裡,你不提醒我,我完全不記得我的右手在換檔,已經習慣了,一點都不痛苦。」 

當我們把時間管理作為一項規則來遵守時,毫無樂趣可言,甚至感覺很痛苦,認為是時間在管理我們。但是,在時間管理成為習慣之後,一切就變得自然而然,這時才是我們在管理時間。 

這和樂趣無關。覺得毫無樂趣,是因為那不是你的方式,不是你的習慣,不是你的性格。滔滔不絕的人覺得不善言辭的人無趣,不善言辭的人覺得滔滔不絕的人聒噪;精心計畫的人覺得浪漫、隨意的人不嚴謹,浪漫、隨意的人覺得精心計畫的人不靈活。這些都是一個道理。習慣不會讓人痛苦,養成習慣的過程才會讓人痛苦。 

史蒂芬.柯維說過:「想法產生行動,行動養成習慣,習慣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我們需要養成一些重要的習慣,接下來的,就交給命運了。至於應該養成什麼樣的習慣,以什麼樣的狀態生活,是你自己的選擇,不應該由別人決定。最關鍵的是,只要你享受其中,高興就好。 

小提示 

時間顆粒度,就是一個人管理時間的基本單位。 

有人的時間顆粒度是半天,比如退休老人;有人的時間顆粒度是 15 分鐘,比如王健林;有人的時間顆粒度是 5 分鐘,比如比爾蓋茲。 

在商業世界中,擁有受人尊敬的職業化素養「恪守時間」,是一項非常基本的要求。而恪守時間的本質,就是理解並尊重別人的時間顆粒度。 

除此之外,我們還根據時間管理的三個層次,把事情分為「輕重緩急」,然後按照規律去依次處理。如果你不能在每一個小時上有所節省,那麼每年的時間也無法真正得到管理。 

時間管理,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從 17 分鐘裡省出17秒,而是判斷這 17 分鐘值不值得用於做某事,以及如何用17分鐘省出17個小時。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