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整理腦中想法?向牛津大學「茶會出擊」學 IREP 法則

如何快速整理腦中想法?向牛津大學「茶會出擊」學 IREP 法則

為何大人學推薦這篇文章給你?

「電梯簡報」是很多上班族大概都聽過的詞,意指我們在和老闆短短的相處時間內,可以快速整理想法並講出來,博得他們的信賴。但實際上,其中技術不僅在於講出來,更在於「快速整理想法」。快速整理想法有何訣竅?日本教授岡田昭人在著作《牛津人的30堂獨立思考與精準表達課》中,分享了他在牛津大學求學時學到的點點滴滴,在以下這段摘錄中,他將與你分享快速在腦中整理想法的密技!


想將自己的「思考」(想法)清楚易懂地向對方表達,首先要從「整理」自己腦中的思考開始。

大多數時候,「思考」不只是停留在自己腦中的東西,而會有一個向誰表達的目的。這裡說的目的,有時是想將自己的想法傳遞給某人,有時是希望對方更理解自己,有時是想獲得對方的不同見解,有時是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有各種各樣的可能。

本節(編按:以下)將「思考」定義為「想傳遞給某人的想法」,以此為前提,說明思考該如何整理才能更簡單易懂,也更容易傳遞給別人。

流傳於牛津人之間的「茶會出擊」

商業書中經常介紹一種名為「電梯簡報」的技巧。意指利用與上司搭上同一部電梯的十五到三十秒時間攀談,展開快速溝通,在商場上被視為抓住機會的一種技巧,做為展現自己的手段之一而廣受矚目。

可惜的是,這個技巧在牛津大學裡一點也派不上用場。畢竟牛津大學的傳統學院建築,都不是需要配備電梯的高樓大廈。

不過,在我和同學之間,倒是有個媲美「電梯簡報」的訣竅,美其名為「茶會出擊」。這是利用喝茶的短短時間主動出擊,找指導教授或朋友討論關於作業或論文的內容,獲得對方建議或意見的一種技巧。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享用紅茶在英國是傳統文化,也是生活習慣,英國人以喜愛紅茶出名,英語中甚至有「早餐茶」、「下午茶」等詞彙,一天之中與享用紅茶相關的時間詞彙高達七個。我們牛津人在上午十一點有個「早茶時間」,大家經常利用這短短幾分鐘的休息時間「主動出擊」,抓緊與指導教授談話的機會。

那麼,抓住教授之後,牛津人是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中整理自己的思考,進而有效率地傳達給對方呢?

「IREP 法」:整理思考再表達的方法

在一般對話或提案等場合上,想在短時間內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利用一種叫做「IREP 法」的手法。

I:Issue(論點)

R:Reason(理由)

E:Example(具體事例)

P:Point(結論)

取上述四個字的第一個字母,就是IREP。這是一種「先從結論說起,再說明得出結論的理由及根據,然後舉出具體事例佐證,最後再強調一次結論」的技巧。

前面提到的牛津「茶會出擊」,正是按照「IREP 法」順序進行的溝通。

以下舉簡單的例子說明。

I:我認為日本的少子化問題將會加速惡化。

R:因為結婚率降低與晚婚等原因,造成太晚生小孩或不生小孩的比例年年提高。

E:根據厚生勞動省的資料,日本人首次結婚的平均年齡,在一九七五年時是女性 24.7 歲,男性 27.0 歲,然而,到了二○○○年已提高至女性 27.0 歲,男性 28.8 歲。

P:因此,我認為日本的少子化問題將加速惡化。

按照「主張 → 理由、根據 → 具體事例 → 結論」的順序思考並表達

1. 主張

一開始,請先以簡潔明瞭的「總結性方式」,表達自己的中心「思考」或「主張」。請記得,目的是要將想法傳達給對方,所以這個部分不需要多餘的說明,最重要的是盡可能長話短說。

比方說,可以試著用下面這些句型表達:

「我認為日本校園霸凌產生的原因,與集團的同質性有關。」

「A 方案和B 方案都很有希望出線,我贊成 A 方案。」

「我站在反對事業改革路線的立場。」

2. 理由、根據

接下來,是具體提出支持「主張」的「理由」和「根據」。所謂的根據,簡單來說就是說明「我為什麼如此主張」的明確「理由」。毫無根據的主張或意見,充其量只是個人感想或印象。能夠成為「根據」的,必須是像下面這樣的東西:

  • 學術書籍或論文
  • 憑藉學習得來的知識
  • 他人的建議、見解
  • 資料、數據、統計數字等客觀資料
  • 自己的親身體驗
  • 對方的親身遭遇、經驗
  • 周圍的環境、方針等

在此最重要的,就是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想法」(思考)時,自己內心一定要有當被問到「為什麼這麼認為」時,足以清楚說明原因的「根據」。

不過,前面舉出的幾個項目是否能成為支持自己主張的「理由和根據」,還是得視當下的狀況而定。假設參加的是學術會議,卻用「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做為主張的依據,依然不會獲得認可。因為那只是個人的經驗,沒有經過科學的證明。

當自己有某種「想法」,被問及理由卻沒有自信回答時,請先依據場合好好整理自己的「根據」吧。

3. 提出具體例證

那麼,當你能夠提出支持自己「想法」的明確「根據」後,為了順利「傳達」給對方,還要再經過一番整理。

除了前面提到的「根據」之外,還必須舉出讓對方更容易理解,更有說服力的「具體例證」。

我在 ② 的「理由.根據」所舉出的項目中,尤以「資料、數據」特別具有客觀性,在任何場合都能發揮高度說服力。

4. 再次確認結論

最後,再將結論(最想表達的部分)強調一次,藉此確認自己想傳達的內容,是否已確實傳達給對方。

讓對方心平氣和的「緩衝詞彙」

「先說結論」的方法,做為一種快速讓對方理解自己想法的技巧,確實很有效。不過,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那就是,當你表達的是與對方不同的意見時,「一上來就講結論」的表達方式,會讓對方產生「自己的意見被否定」的心情,有時溝通就無法像前面說明的那麼順利了。

比方說,這是一位畢業於牛津商學院的朋友告訴我的例子。

當時,為了讓銷售數字更加成長,他必須對比自己年長的前輩業務提出業務策略變更的提案。站在說服者的立場,他打算先從結論開始說起,並充分準備了各種做為依據的資料,證明顧客需要的是變更後的提案。

然而,對方的工作經驗比自己豐富,過去的業績也很出色,擁有受到周遭認同的成功體驗,也有一定程度的自尊心,不是那麼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太過直截了當地提出主張或用數據資料說明,未必能夠成功說服他。

遇到這種情形時,可以先提出公司或組織的大方針,再將自己準備好的「佐證依據」與大方針連結,如此一來,就有可能說服對方。舉例來說,或許可以用「考慮到公司的整體經營方針,我們應該進攻更有前景的市場」、「為了進攻新市場,修正目前的經營策略,或許更容易達成目標」等等的表現方式,對方將更容易接受。至於客觀的數據資料,只要在接下來的對話中提出來做為輔助就夠了。

如上所述,有時即使準備好「根據」,也未必能有效說服每個人,還是要視情況而定。

與說話習慣直來直往的歐美各國不同,日本人溝通時,不妨多加入「不好意思」等「緩衝詞彙」。以婉轉的說詞展現顧慮對方心情的態度也是一種禮貌。

將牛津人的「茶會出擊」搬到日本時,或許必須做些調整。比方說加入「不好意思,可以打擾您三十秒時間嗎?」之類的開場白,效果會更好。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牛津人的30堂獨立思考與精準表達課【暢銷新版】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