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才看得到?

聰明的才看得到?

各位有教長輩用電腦的經驗嗎?

我自己的工作之一就是教軟體,平時也自認表達和耐心還及格,但說真的,教老人家用電腦真的很那個,尤其是突然一通電話緊張地說「某某按鈕不見了」,而你必須隔著電話試圖了解問題。我認為,在技術上的難度跟心靈上的壓力跟跟搶救無法進入的核電廠是同個級次的。乾脆跟各位分享一段我跟我媽的電話對談好了。

「喂喂!我跟你說我電腦突然沒聲音了!」

「喔,電腦喇叭有沒有開?」我先確認是不是硬體問題。

「有有有,開了,燈是亮的。」

「嗯,那應該是Windows的問題,有沒有看到螢幕右下角,有個『喇叭』的圖案?」我猜是音量太小或不小心關靜音了。

「『喇叭』?沒有耶。哪有什麼喇叭?」我媽回答。我心想:「還真見鬼了!這按鈕也會不見?」

「妳再仔細看看,至少有看到一個時間和日期吧?」

「那個有,但是沒有什麼喇叭啊!」

「好好,妳把看到的所有東西一個個唸給我聽。」

「有個『ㄅ半』(好,是輸入法),有個藍色S(嗯,是Skype),還有個…嗯…『喇叭』」

「這不就是了嗎?妳剛還說沒有。」我告訴自己要深呼吸,要平靜,媽媽生下我很辛苦。

「我以為是那個樂器的喇叭,」我媽理直氣壯地「你又沒說是音響的喇叭,而且上面還有一個紅色叉叉!」

「@#$%!…」

我把這件事跟我老婆抱怨,而且還一副很受不了我媽的樣子,結果反被老婆回嗆了一句:

「你還敢笑你媽,你自己也沒好到哪裡去!」

「我!那有?」這時我有一種自討沒趣的預感。

「昨天要你去客廳拿個白色袋子給我,你找了半天說沒有,結果我一看,根本就在茶几上!」

「我哪知妳說的是一張摺好的白色紙袋,還壓在杯子下面。我想的是那種有提把的袋子。」

「你看!」我老婆笑著說「這不是一樣的狀況嗎?」

「@#$%!…」

這件事基本上給我兩個啟示,第一重要的啟示我們晚點再談。第二重要的啟示是:「看不看得到東西」有時候不是「眼力」的問題,而是跟我們腦子裡的認知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我們從生下來開始,就用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官去了解這個世界,同時也在大腦裡建立資料庫。這些感官資料庫的用處之一,就是拿來當做比對基準。舉個例子,一個成人突然在野外看到一群發出嗡嗡聲的飛蟲,多半會選擇避開,因為這蟲的聲音和影像,跟我們資料庫中一些不好的東西產生對應與連結,好比虎頭蜂。我們不需要抓隻蟲來仔細端詳,就可以判斷出「走為上策」,這是資料庫的好處。我看過另一個有趣的實驗,魔術師讓一顆球凌空飛起,成人和兒童都會覺得訝異,瞳孔和腦波都產生明顯的變化。但同樣的魔術,在小貝比或是幼兒面前展示,卻沒有這麼強的效果。原因是小傢伙的感官資料庫還不完整,所以「浮起的球」在比對之下與過往經驗的衝突不大,沒啥好驚奇的。但大人和較大的小孩對「地心引力」早已存在明確的概念,所以對違反經驗的現象感到驚訝。

簡單地說,「視覺」跟「概念」是互相連動的。我看到飛蟲,會聯想到虎頭蜂,這是以視覺引發概念的對應。如果方向反過來,我腦中先存有概念,這概念會不會影響視覺呢?會。就像布萊恩媽媽找不到Windows的「喇叭圖示」,布萊恩找不到「白色袋子」一樣。(難道是家族遺傳?)另外還有懷孕的女生會覺得常常看到孕婦,還有肚子餓的加菲貓會把什麼東西都看成烤雞一樣。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有色的眼鏡」或是「偏見」。

那麼,假設有一天,出現了某個東西,這東西的樣貌遠遠超過人們經驗所能理解,這時會怎麼樣?有一種可能是,當事人完全「視而不見」。我翻到一篇文章,講當初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歷史,有段記載真的很扯:

據說哥倫布在五百年前登上中美洲的華特林島時,當地的土著以為這群人是從「雲端下來的」。以土著的角度看來,這些歐洲人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就突然出現在眾人面前,把大家嚇個半死。奇怪的是,這些土著並不是宅在家裡或是住在內陸,所以船來的時候剛好錯過。而是一直到他們接觸到哥倫布一行人,都還搞不清楚他們是怎麼蹦出來的。這很奇怪,因為哥倫布一行人至少有三艘船,分別是100噸的聖瑪利亞號、50噸的平塔號以及尼尼雅號,這都不是小船,只要在近海就可以瞭望到。後來根據學者的推斷,極有可能當地土著完全沒有見過這麼大的帆船,他們的資料庫裡完全沒有相對應的東西,所以就直接忽略。後來據說是部落裡的祭司先發現海上多了「漂浮的小島」,眾土著才跟著「突然看見」了哥倫布的船隊。

難怪有所謂「眼盲與心盲」之說,孟子也提過:「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這樣的問題。看來所謂「視覺」,眼睛只負責「視」,有沒有真的「覺」,關鍵還是在大腦。

我就在想,我們在工作、生活、以及情感上難免會遭遇難題。有些人總是步履穩健,有些人總是跌跌撞撞,是不是跟「視覺」也有關?我的猜想是,活的比較好的人,是不是腦袋裡的「資料庫」也比較全面,所以他們看問題時,比較不會有「盲點」或「視而不見」的問題。好比面對職場的人際關係,這樣的人能「看見」整個問題的架構,所以會試著從「局面」的2D角度來思考。而「視覺」稍弱的人,因為看不到自己不曾體驗的東西,所以偏向以個人「觀點」的1D格局來反應。

我很相信夠大夠好的「思維格局」可以讓我們看見原本看不見的東西或道理。我想到天文學上關於「海王星」的發現。十八世紀克卜勒因為找出了行星運轉的軌道定律,驗證了水、金、地、火、木、土六大行星的規律,後人也透過觀測發現了「天王星」,但總覺得天王星的軌道不太符合克卜勒的定律,因此透過推算,猜測天王星的外圍還有一顆「海王星」,甚至還有另一個「冥王星」。這幾顆被「預見」的星球在百年後才真正被觀測證實。我覺得以前的人真的很屌,有了思考框架,用羽毛筆和莎草紙就可以探索宇宙。

前幾天和表弟聊天,他說看了很多好書,但都記不得內容,所以也派不上用場。我倒是認為,閱讀是培養我們思維格局的方法,盡量多看各種類型的書,邊看邊想,久而久之就會形塑自己的思維架構,這是比直接套用書本招數更有價值。

還記得一開始提到我跟我媽和我老婆的對話嗎?這件事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男生千萬別跟女生爭,尤其是你很重視的女生。因為輸了就是輸了,贏了還是輸了!這部份請務必列入思考框架中!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