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策略

為何會拿好人卡(三) 最佳演化策略、篩選、與門檻模型

很多人以為女性面對愛情時是根據感性在做反應。 但我得告訴你,這是錯的。 其實女人選男人的整個過程比你想的理性得多,篩選的方法也非常的邏輯分明。

當然,這並不是說她們在看到男人時會拿出一個小計算機,加加減減對你品頭論足一番。 而是人類的很多反應,其實是深植於基因的,是幾千年來物競天擇所產生的演化穩定策略(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簡稱ESS)(意指策略不好的都被自然淘汰了,而策略好的得以存活下、也會把此策略寫入下一代的潛意識中)。

所以很多人類的「選擇」往往不是隨機性的,背後其實是有複雜的驅控機制。 我們若願意花心思研究,這些選擇背後其實都有清晰的規則,更可找出嚴謹的衡量架構。 而當了解這些規則,人在特定情境下會傾向的選擇分支也常是可被推估的。

為何會拿好人卡(二) 安全感是甚麼?

你自問自己是個眾人眼裡的好男人 - 不抽菸、不喝酒、不賭博、不上酒店、生活單純、且作息正常。 平時有穩定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就準時回家。 收入或許不高、但也算過得去。 薪水因平時不亂花,每月大多存起來。 唯一的興趣可能是玩玩單眼、(or)買電腦設備、(or)看看漫畫、(or)打打遊戲機、(or)騎騎單車、(or)研究電腦、(or)上網、(or)逛資訊展這類。 換言之,除了偶爾花錢在嗜好上,並沒甚麼太多花費。 不講究吃,也不講究穿,衣服鞋子覺得可保暖就好,理髮或外在打扮更不覺得重要。

此外,你自覺「專情」、「認真」、及「正直」這幾個形容詞,恐怕是沒甚麼人比得上你的,唯一呢.. 只缺有女生願意給你展現的機會。

為何會拿好人卡(一) 絕對不要做的幾件事

這系列開始之前,先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整個系列將會要談些甚麼、以及不談些甚麼。

首先,這系列主要的重點是想扭轉一下很多人思維謬誤之處。 很多人總以為追求的關鍵在於長相、身高、穿著、身價、浪漫、聽話、配合這類特質,大家也常從周圍口耳相傳或是直覺認知學會很多自以為正確、但實際上剛好減分的技巧。 這種種因素造成很多人常在追求上碰壁,或是得到「你是個好人,但我們不適合」的評語。

寫這篇並非表示我是甚麼戀愛高手,文章裡頭可能也不會教大家太多技巧性的東西。 主要僅是想分享我所知道一般女性「要」、以及「不要」的東西。 這些內容當然多少還是因人而異,但絕對跟你從偶像劇、漫畫、甚至直覺認知是不太一樣的。 不過也請注意,知道這些事,並不表示你就能從宅男變成一個大情聖。 但能了解「真正的」遊戲規則,對於贏得遊戲終究還是有幫助的。

新系列的預告

之前寫了十篇關於女性該知道的戀愛知識。 接下來則想開始針對男生寫一個類似的系列,標題打算叫做:為何收到好人卡?

我要先說,收到好人卡跟長相以及有沒有錢沒有直接關係,大部分人都是輸在三點上:1. 市場認知與定位; 2.出牌策略;以及3. 對應市場之自我調整。

但這三點之所以會搞錯,起源都來於搞不清楚「遊戲規則」,以至於做出錯誤的後續行動。 也因此,這系列將要來好好的談談大部分男性在感情認知上幾個重大謬誤。 畢竟每個男人,除了特別有天分的人,對於感情或是對追女孩子手法的起點,大概都不脫是從書本、電視、電影、漫畫,或是同儕間口耳相傳的那一套。

輕熟女的戀愛策略系列十, 不適合結婚的十五種男人

這系列寫到這裡,大概把我在這議題上的一些想法都跟大家分享了。 從最早幾篇談的是女性應調整的心態、吸引男性的幾大重點、戀愛市場隨著男女年齡增加所產生的趨勢波動。 中間幾篇則談到為何女性該轉變得更加主動,主動與被動策略對於對象基數的影響。 接著也談了標準差以外族群應該採取的策略。 前一篇則更分享了大家對於婚姻這件事情該有的正確態度。

這系列的最後一篇,則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另一個重要的議題。 也就是:到底甚麼男人是不該選擇作為結婚對象。

關於取暖

很多網友會到版上來問些問題。

無論那是關於專案管理、組織規則、PMIS、甚至是愛情或是生涯規劃的問題,我們都會秉持著客觀的立場,盡量就有限的資訊做分析,並理性地告訴讀者我們的看法或建議。

當然,不敢說那些建議就一定正確無誤,但都是「若我們自己在那情境中會採取的動作或規劃」。 就算不十分完美,但至少是肺腑之言。


不過久而久之,我發現很多網友來發問,其實並非是想解決問題。 而僅是想來取暖 → 並不是需要別人指點方向,而是渴望別人的同情。 我之所以特別寫現在這麼一篇文章,就是想要跟大家就「取暖」這件事情談一下我個人的「偏見」。

首先,我要先說,取暖是非常無益的一個舉動。 一方面浪費自己時間,另一方面也是個會讓自己一直陷在困境中出不來的關鍵因素。 我非常不希望大家這麼做。

雖然這樣講可能有些傷人,但我甚至會用一個非常不太好聽的字眼來形容取暖:「取暖等於心理上的Masturbation」。 生理上的Masturbation我還可以理解與認同,但心理上的我就極度不以為然了。 所以呢,我在面對取暖文時其實會滿冷酷無情的。 一般在版上問問題的,我會盡力回答;就算是踢館挑釁的我也會盡量中立的回覆。 但一旦察覺當事人只是需要溫暖,需要別人對他們說 : 「你是對的,別人才是壞人!」 那我可能就會放著不管了。

再論「不安全感」 (三)

這篇本來其實應該跟前一篇再論「不安全感」 (二)一起貼出來的。 只是這一大段要談的內容實在很長,最近幾周又忙、一下寫不完,所以逼不得以拆成兩篇。 但前篇文章的斷點沒抓很好就是,所以有點突然斷掉的感覺。 :D 總之,建議讀者們是可回頭再看一次前篇,最好兩篇一起讀下來會比較順一些。

------------------

前文最後寫道:

對於「不夠格這件事情」有甚麼能對抗的方法呢?
這得分成兩個角度來談
- 一個是實際的不夠格
- 一個是自卑感創造的不夠格

----------------

這篇就繼續接續這兩個角度繼續探索下去 :

實際的不夠格
實際的不夠格,我們可以簡單的定義為「客觀上的無能」。 也就是說,確實你比你的對手弱小很多,而因為這客觀上條件的差異,造成你與目標之間的差異。 這差異因為太明確了,所以人很難避免不會想去做一些希望能彌補差距的防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