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的思考

一場陶藝實驗告訴你:失敗經驗對於自我提升真的重要嗎?

大衛.貝爾斯(David Bayles)和泰德.歐蘭德(Ted Orland)在著作《開創創作自信之旅》(Art & Fear)中提到一位老師陶藝老師做的實驗:他把學生分成兩組,告訴其中一組,他會用作品的「數量」來評分,不管做得好不好,反正做越多就越高分;另外一組則是用作品的「品質」來評分,不用做多,但作品越完美,分數越高。可想而知第一組就是瘋狂地做,第二組則是精雕細琢想要做出最完美的作品。一段時間過後,你猜哪一組的作品品質比較好?

萬維綱《高手心態》選摘:到底是性格決定命運?還是選擇大於努力?

民間流行的諺語有時候能反映時代精神。以前的人比較相信自我奮鬥,遇到困境首先想著提高自己,有句話叫「性格決定命運」;現在有些人更加注意「命運」、「運氣」、「歷史的行程」之類的客觀因素,有句話叫「選擇大於努力」。那從統計學角度綜合判斷,到底是性格決定命運,還是選擇大於努力呢? 我要提供你一個高級的答案。

萬維綱《高手心態》選摘:「苦」本身沒有價值,它並非成功之必須

孟子和尼采有他們的道理。可是我看老百姓心目中,似乎把「苦」當成了某種「內力」資源,認為吃苦才能長本事。好像累積的每一滴「苦」都會轉化為能量,「苦」要是吃得不夠就會內力不足。這是一個錯誤的思維模型。我們談談什麼叫吃苦。

萬維綱《高手心態》選摘:在複雜的現代社會,你該當「狐狸型」專家!

從二十世紀八○年代開始,泰特洛克搞了一項歷時二十多年、影響深遠的研究:用科學方法評估專家們對政治事件的預測能力。我們常常抱怨專家做出錯誤的預測,有時候講得頭頭是道,也只不過是事後諸葛。泰特洛克則使用了複雜而嚴謹的評估方法,一個最明顯的效果就是能避免馬後炮。比如說,他在蘇聯尚未解體的時候讓專家們預測蘇聯未來的命運會比當時更好、更差,還是保持現狀,並要求專家對各種情況設定一個機率。

保守且單純的熊貓 vs. 開放又警覺的灰熊:面對複雜多變的世界,你選擇哪一種生存策略?

前陣子,我讀了萬維鋼的《佛畏系統》,當中有個講動物生存策略的篇章,讓我印象深刻。這次,我想聊聊我的啟發。保守且單純的單食性動物 vs. 開放而警覺的雜食性動物,萬維綱提到動物的生存策略有兩種,一種是「保守且單純」,另一種叫「開放而警覺」。

人生最重要的課題,就是不要讓自己陷入背水一戰的情境

在這次的文章中,我要回覆來自聽眾的提問信,不過和先前一次挑一封信不一樣的是,這次我選了兩封情境正好相反的信件。我想透過這兩個分別來自「皮皮」及「Liya」的提問,大家應該也能得到一些啟發。

大人世界裡沒有「好人」與「壞人」,只有自私的人

這一次的文章,我想先分享聽眾 Ariel 的來信:「Bryan、Joe你們好!本身我的科系是助人相關的,對於人的這門學問就特別需要鑽研,知道很多關於人性的部分,但始終是一知半解,關於自己的真實想法,常常自己也會錯亂。特別是關於天使與惡魔,當天使出現的時候,我就懷疑自己是否真是出於真心,抑或是那是出於我想要得到回報,並非無私的付出。而當惡魔出現,我就會訝異自己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出現,例如幻想別人去死,或者無法給予別人最誠摯的祝福,甚至幸災樂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