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經營

想圓「自由工作者」夢 = 該立刻離職?5 件職場能給你的重要學習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並不表示只要盡快開始行動,就一定能成功。許多人由於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毅然辭職後,大多數不到一年就重返職場,待遇條件甚至比原本的更差。因為在外面繞過一圈後,才發現世界並不像他們想的那麼簡單。如果實力不夠堅強,就難以在高手林立的武林中生存。因此,即使現在做著的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也要先將目前的職場和工作當成修煉場,好好鍛鍊實力。

經營者該具備的行銷思維:不是引起熱議就叫做行銷成功

前段時間最多人討論的新聞,大概就是改名鮭魚的那件事。許多人應會覺得這場鮭魚行銷的效果應該很好吧?畢竟能真讓一群人改名、能引起廣泛討論、無論那是撻伐或關注,畢竟是上了新聞、獲得了網路流量。這些總總,那應該就是一場成功的行銷戰!!但這樣定義成功是OK的嗎?

【大人學書摘】向星巴克創辦人學管理:三年內從關閉七千家店到創下歷史性營收,他做了什麼事情?

2008年二月某一天,我們在全美同時關閉7千100家分店,以便重新訓練我們的咖啡師製作濃縮咖啡的手藝。

同時關閉分店達到兩項目的:這一來能有效地教導13萬5千名咖啡師如何正確傾倒濃縮咖啡和蒸熱牛奶,立刻改善數百萬份飲料的品質;大舉關閉分店也成為一種公開說明:星巴克是認真想要變得更好。

我為何不留在美國創業?分享回台成立大人學的決策過程

有同學問過我:「你如何確定自己當年的決定是「正確」的?說不定在另個平行宇宙裡,你決定留在美國,那個版本的Bryan比你現在過得更好!」我的回答是這樣的:我認為所謂「正確決定」並不是看最終的結果,而是取決於我們有沒有在事前看清局勢,了解自己,做出合理的判斷。也就是「決策過程」要比「最終結果」重要。原因很簡單,因為「最終結果」充滿了未知性,身為人類的我們永遠無法得知「若當時換條路走,現在會變得如何?」,但「決策過程」則是我們可以用理性事前掌握的!

給年輕創業者的建議:避免對未知的恐懼,你可以準備好的五件事

我自己算是個小小的經營者,難免會有人跟我聊到創業這個主題。一些認識很久的人常常會跟我說:「等我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時,我就要離開公司出來創業!」或者是「待我把這份工作的某技能變強了/準備好/有錢了,那我就一定出來創業!如果你真是有心要做出一番事業,你反正也不可能等完全準備好後才開展,不如把握核心比較重要。什麼是核心呢?我覺得是下面五件事。如果你能先把這五件事想透徹了,未來存活機率就能有效的提高。

我想跟喜歡的人一起經營事業,有什麼該考慮的嗎?

之前某次課程結束時,有個同學跑來問了我一個問題。

她說呢,她自己目前在創業中。而最近交了一個男朋友。男友能力很不錯,也具備了她沒有的能力,更棒的是,男朋友也對她經營的事業很有興趣,所以兩人有在討論,要不要男友也入夥,結合兩人的力量,一起來經營這個事業!

可是,她又有點猶豫,因為她不確定「跟喜歡的人一起經營事業」到底好不好?從能力上而言,多個人加入這絕對是好事;可是她又擔心自己沒有想清楚,所以跑來問我的意見。

創業點子真的能隨便講出來嗎?

最近我在SMART主辦的一場演講中,提到一個新創團隊透過募資平台來驗證概念的例子。 演講結束後有個聽眾提問:「Joe,你剛剛講的那個案例,讓我覺得好訝異! 那團隊的點子聽起來並沒什麼了不起、也沒有什麼技術門檻,他們難道不怕公布出來後,別的大公司就搶著做了?」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