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女性朋友跟我聊天,談到有男人突然對他熱情起來的故事…
故事起源是這樣的。
她最近因為在同一個地方工作太久了,覺得自己好像沒甚麼成長,所以開始在思考是不是該離職去找別的工作。
有一天,跟公司某個已婚的男同事一起吃中飯時,就談到她在這問題上的矛盾:目前工作非常輕鬆、薪水也不壞,繼續留著當然很好;可是太輕鬆,又覺得自己這幾年似乎沒甚麼成長。
這位已婚的大哥也很夠意思,當場就幫她提了很多規劃。 事後還又熱心的幫忙想了好幾個不同的建議,甚至還認真幫她接洽認識的廠商,想幫她介紹一些新工作。 繼續演變下去就變成男方每天開始透過Line來關心她。 早上問他心情如何,晚上問她吃過了沒。 中秋節時,甚至傳來了「自己家庭其實不快樂」的言論。
她說,看了這簡訊真是嚇死了。
陸續有網友在問【停損】相關的問題。 透過大家的問題,剛好讓我看出很多讀者在這上面的錯誤認知,所以我也就增寫了這一篇來深談一下。 不過部分的概念之前也都斷斷續續有提到,這篇算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一下停損這概念。
----
在這篇一開始,我要先定義一下這個字,就是【停損】到底是甚麼?
【停損】是個投資用語,英文是Stop-Loss,大陸一般稱為「止损」,意思是當你投資失利,走勢造成你部位的損失時,你得忍痛「斷尾求生」。 把手中的部位減少甚至出脫,以避免自己遭遇更嚴重的損失。 就像壁虎一樣,寧願斷條尾巴,也不要整個人陷在某個錯誤的情境之中。
先要感謝大家的支持,這本書在(6/09)總算在博客來的婚姻分類下獲得Top1的排名(只是不知道能撐多久 :P)。 如果還沒有買,又想買的朋友,可以透過本文下方列出的幾個網路書店支持一下。
再來,也因為商周還有其他媒體的露出,讓「80分女生」這議題被很多人重視與討論。 當然,網路很多人聊的狀況下,也必然會有一些反面的文章出現。
不過可惜的是,大部分的反面意見,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機會讀到這本書。 看過這本書的人,會發現這本書跟評論女生毫無關係。 書的核心重點,是希望【透過管理學與市場學的知識,教人如何更有效的經營自己,並辨識出好的愛情策略】。
至於媒體的節錄,他們為了吸引受眾,必然會選擇一些有爭議性的文字好在網路上能討論與流傳。 所以發現大家花很多心力在討論「甚麼是80分女生」、或是「到底80分女生會不會很危險」,這讓我覺得是有點可惜。 因為大家恐怕是有點被貼文的平台所誤導了。
剛剛終於完成了書的第四次校對。
照編輯的說法,美編最後調整後,原稿就將交付印刷了。 沒意外的話,這個週末(5月18日)網路通路就會上架了! 至於實體通路,最慢在禮拜一(5月20日)也將完成鋪貨。
這本書的規劃其實從去年十月就開始談了,而在文字上開始準備,則是起始於去年的十二月。 雖然站在我個人的期待,我一直希望先出一本跟管理、尤其跟專案管理相關的書。 可是我也很清楚,專案管理實在不是個一般人會感興趣的議題(光看我們那些硬知識文章的點擊率就知道)。 事實上,出版社也確實對專案管理的市場狀況打個問號,反而是希望我寫一本【以策略談愛情】的書。
進入【自在階段】不表示女人有意願要跟你交往,純粹只是不討厭你,讓你【有機會展現價值】而已。
可是很多男生似乎始終沒能理解這一點。 常常只因為對方跟你出來、跟你講過電話、沒有直接拒絕那些看似追求的舉動,就開始自己想很多;無限上綱、自我感覺良好,並認為自己【應該要被怎麼對待】,最後就會在不對的時間,做出或是問出不對的問題。
做了這些不對的事情,造成女生困擾不說,男生自己還搞不懂到底哪裡做錯了(很多人覺得委屈,覺得自己感情被玩弄了)。 可是,這些真的都是錯事,也請大家日後小心;千萬別因為這些笨事而讓「只要順其自然,或許有可能」的機會,在一瞬間崩盤。
雖然花了些時間,不過這張終於可以貼出了。
但為了避免大家閱讀時造成誤解,我要先說明一下「使用規則」。
1. 這張表列出了50個與女孩子交往的「查核里程碑」,目的是讓你了解自己與對方的距離(感情熱度)。
2. 適用女性的年紀為介於25歲-35歲(上下正負3歲)。 要提醒的是,年紀更小的女孩子是否適用,我因缺少「樣本數」所以無法肯定(笑)。 但原則上,十多歲到二十出頭的女孩子,跟輕熟女挑選男人的觀點是不同的,所以大原則雖可能相同,但不排除會有差異。
這篇其實並不在原本好人卡系列的寫作計畫中。
因為我原本以為這篇的內容應該是「常識」。
不過透過讀者寫來的苦惱,我才恍然原來很多人其實從來沒想過那件事。 以至於文章表面的涵義或許掌握了,可是卻沒理解到底「所謂建立長期關係」以及「感情的核心元素」是甚麼。
所以,我想在這裡一次性的回答幾個我以後不打算再回答的問題:
- 怎麼讓已經討厭自己的女人回頭?
- 怎麼讓告白失敗的情況逆轉?
- 怎麼讓女人離開男朋友來跟自己交往?
- 怎麼讓已經做錯的狀態重頭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