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人學推薦這篇文章給你?】
「怎麼說話」、「怎麼溝通」一向是許多上班族學員會向我們提出的問題。畢竟無論是在職場上或生活中,我們總會需要與人對話和溝通,而且不只要表達地清楚,更多時候還得顧及雙方感受,才不會事情成了但關係卻搞壞了;這老實說,真的不容易。韓國三星集團講師、資深溝通專家林玎珉在著作《不受傷害也不傷害人的說話練習:寫給想要擁有美好關係的你》就分享了不少做法與認知。
不過,想保護甚至增進關係,真的只能仰賴學習溝通技巧嗎?在本篇摘文中,作者將提供不一樣的思考。
「要怎麼做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溝通能力?」舉辦線上講座時,準備好的課程內容結束後,總會有提問環節讓聽眾自由提問。有一次我便遇到聽眾提出這個問題。
近來為了把話說好、讓溝通更順暢,開始有越來越多人會找相關書籍來讀,或參與類似的講座。更積極的人還會嘗試努力在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我很喜歡「滴水穿石」這個成語,水之所以能夠穿透石頭,並不在於「水的力量」,而是「敲打石頭的次數」。這表示雖然很微小,但只要持續努力,就能成就大事的意思。人生中的每一刻,我們都在與他人溝通,所以若能在日常生活中持續努力,這些小小的嘗試累積起來,就能為人際關係帶來巨大的改變。
那麼日常生活中培養溝通能力的方法究竟有哪些呢?
我們說話的基本目的,就是有效與他人溝通並建立良好的關係。想達到這個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分享好經驗。在特別的日子舉辦驚喜活動、贈送昂貴的禮物,都只有一次性的短暫效果。雖然在當下很有效,卻無法持久,而且會消耗大量的精力與金錢。與其這麼做,不如直接碰面,分享能讓彼此感到愉快的好經驗。
有些人會由於複雜的因素,無法在紀念日、特別的日子或是想轉換一下心情的假日,跟家人朋友一起出去玩,這也令他們感到惋惜。會有這樣的心情,是因為人們渴望面對面接觸。所以即使沒有規劃什麼驚喜活動,短暫碰個面喝杯茶,仍然是很好的選擇。到公園散步、慢跑、去看看展覽或電影、探訪美食餐廳、玩遊戲、購物等,什麼都可以。
只是這裡需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做「物理性行為」的同時,「感覺到的情緒」也必須能讓彼此開心。尤其雙方都是自由型兒童(FC)的時候,會開一些不拘小節的玩笑、以正面的態度交流,更能使人感到愉快。話者若以坦率角色說話,那就配合對方的高度,以坦率角色回應吧。這樣一來對方就會覺得跟你見面非常愉快,甚至不想結束。所以務必記得,經驗必須是「物理的行為」伴隨著「感受到的情緒」。
即使自己認為這是一次很好的經驗,那也有可能是個錯覺,因為對方有可能感覺雙方的相處很勉強。外表看似是相同的物理行為,但各自內心感受到的情緒卻截然不同,這會使雙方對這段經驗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出雙方都能享受的體驗並一起沉浸其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必須保持社交距離時,「透過視訊看見彼此的臉」,可說是一種新形式的會面。我在年終的時候,也透過網路跟朋友一起辦了個送年會。雖然只是視訊,但我們各自準備了啤酒和下酒菜,在愉快的送年會氣氛下聊了很久。朋友的寵物狗突然衝進畫面裡,讓大家爆笑出聲,我們也打開話匣子聊起過去的回憶,以直率角色的模式溝通。透過視訊,我得以跟因為生產和育兒而許久未見的朋友、短暫到海外居住的朋友、住在外縣市的朋友見面。
在公司也是。主管總會煩惱該如何跟下屬溝通。萬一下屬的失誤造成公司莫大的損失,就必須訓斥下屬。在這種情況下,下屬會覺得跟上司相處起來很辛苦,工作效率也可能無法提升。這時,上司就必須與下屬來一段真摯的對話,讓下屬對工作的熱情、對公司的愛不要熄滅,也能夠恢復彼此的關係。《現在的組長都這樣工作》一書的作者白鐘和(音譯)曾經建議,和下屬輕鬆對話的最佳方法,就是一起喝茶或吃午餐。這時最好挑下屬愛吃的食物,而且絕對不要聊「工作」的事。
就像前面說的,雖然做相同的「物理行為」,但若當下雙方感受到的情緒不同,這就不會是一段好經驗。上司對下屬表示關心並給予鼓勵,雖然能讓上司自己感到滿足,卻會讓下屬有種消化不良的不適感,進而造成反效果。
有些人的家住得比較遠,或是有些狀況不允許雙方會面,這時候可以透過電話聯繫。只要一通電話,就能在日常生活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簡訊或通訊軟體雖然方便,但「聲音」能承載「文字」無法充分表達的情緒,交流起來會更具人性。
美國耶魯大學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研究團隊為了調查大腦對聲音的性別有什麼反應,便讓受試者分別聽取男性與女性的聲音,再觀察他們的大腦活動狀態。研究結果顯示,聽見男性聲音時,語言中樞所在且主要負責邏輯思考的左腦會開始活躍;而聽見女性聲音時,除了左腦之外,感性中樞所在的右腦也會跟著活躍。耳鼻喉科專醫金興泰(音譯)院長曾說「這種結果並非生物學上的差異,而是源自情感上的因素。這證明聲音能夠刺激感性,並使人產生好感。」
人類自幼兒期便持續聆聽、感受父母的聲音,並與父母分享情緒。接著更會透過聲音掌握人們的心理、精神、情緒狀態。所以如果在無法直接見面的情況下,也沒有透過電話溝通,那雙方的關係就只能漸行漸遠。就算沒有什麼特別的事,只是簡單問候一下彼此也沒關係。為了特定的事情才打電話聯絡,反而會讓人覺得目的性太明確,讓對方失去聊天的興致。就算沒特別的事,也因為想到對方、想問候對方而打電話聯絡,當然會令人感動不已。
在日常生活中加強溝通能力的最佳方法有兩個:一是「實際見面並共同享有良好體驗」,二是「透過電話用聲音跟對方溝通」。想想最近自己見了哪些人、跟誰通了電話吧。你跟經常見面並建立美好回憶的人、在電話中能夠愉快對話的人關係會更好,也會更感到親切、信任對方。
一般來說,個性比較內向的人、面對面交流次數較少的人、討厭說話或是沉默寡言的人,在溝通上都會比較困難一點。所以如果覺得面對面或透過電話溝通有困難,那就經由簡訊、電子郵件、通訊軟體或社群平台等方式,積極嘗試非接觸式的溝通吧。
溝通良好、人際關係融洽、擅於做買賣的人都有什麼共通點呢?答案就是會製造與對方見面的機會。即使沒有理由見面,也會刻意撥出時間跟對方碰面。如果是無法碰面的狀況,則會經常打電話聯絡。
他們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類似「我今天有約來到江南,我們之前不是在附近吃過飯嗎?我突然想起這件事,所以才打電話給你~」「我昨天夢到你,可能是我想你了吧。你最近好嗎?沒什麼事吧?」這樣的對話。我認識一名公司代表J,他個性活潑且人際關係融洽,每次路過我經營的教育學院,都一定會打電話問候我說「代表,您最近過得好嗎?我來梨水站附近辦事,剛好想起您,就打了通電話給您~有空的話一起喝杯茶吧。」
有些人或許會覺得這樣太誇張,但每次都會想起我並特地撥電話來,真的讓我覺得很感激。即使沒有碰面的理由,仍「刻意」撥時間出來製造碰面的機會;即使無法碰面,仍「欣然」打電話問候對方,雖然看似是些小事,實際上卻是困難又麻煩的事。很多人在約朋友碰面、跟朋友聯絡的事情上總是一天拖過一天,這很容易導致彼此的關係漸行漸遠。我想提醒各位,擅於溝通的人與人際關係融洽的人,都會在日常生活中持續付出這樣的努力。
本文摘自大田出版《不受傷害也不傷害人的說話練習:寫給想要擁有美好關係的你》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