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群網站建立形象的好用起點:「心得文」撰寫指南

在社群網站建立形象的好用起點:「心得文」撰寫指南

為何大人學推薦這篇文章給你?

想在網路上樹立自己的專業形象,社群網站的發文常是非常重要的管道。但很多人打開網頁,心裡往往會浮現一個疑問:「我該寫什麼?」在《10 秒內言之有物的即答思考法》中,日本溝通專家齋藤孝就分享了他的看法,建議大家透過撰寫很多人會搜尋的心得文來累積名氣,也因為心得文較沒有對錯問題,所以你可以安心把它當作練習思考與表達的方法。但該怎麼寫呢?不妨參考書中說法與實作要點!


一篇心得文與評論文,對讀者而言都具有很大的意義。舉例來說,談到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關於他的樂曲,就不是那麼多人熟悉了。有些人就算想嘗試了解,也不知道該從何處開始入門。事實上,古典音樂除了特別知名的名曲,在毫無概念的情況下,往往難以體會其中的樂趣與奧妙。

此時,若有一位對古典音樂比較熟悉的人主動表示,這張 CD 的某首曲子有什麼樣的背景,適合以怎麼樣的角度來欣賞。這樣一來,就算是第一次接觸古典音樂的人,也能夠充分享受其中的樂趣。

漸漸地,入門者可能會喜歡上莫札特的音樂,開始對古典音樂本身產生興趣,進而去尋找、欣賞更多樂曲,最後發展出自己的一套鑑賞方法。說得更誇張一點,一則評論或幾行心得文,有時可以將人引領至一個全新的世界。

更明顯的例子就是現代藝術,像美國畫家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和德國裔的瑞士籍畫家保羅.克利(Paul Klee)的作品,在沒有接受講解的情況下,第一次接觸的人大多會覺得「看不太懂」。不過,若是作品下方有附註簡單的說明文,至少能讓一般人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想表達的涵義。

簡單來說,心得文就像是一把梯子。任何人都能夠使用這把梯子,從一樓爬到二樓。由於改變了眼中的景觀,便脫離了「不明就裡」的狀況。

有了這樣的經驗,若是希望繼續往上爬時,便自己再組一架梯子;或是沿著爬上來的梯子回到地面上,都是個人自由。再怎麼說,都比一無所知,只當個門外漢來得好。這也是充實人生的絕佳途徑。

舉自身的例子來說,我時常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這類心得文,例如選購電影 DVD 時,如果能大致了解導演、演員情報,或相關內容甚至是影評,都能夠協助我決定選購哪一部電影。

書籍或音樂CD亦是同樣道理。我會在選購前搜尋情報,看過綜合評價後決定是否購買。以前由於缺乏這類參考資訊,就會發現買的量一多,踩到「地雷」的機率就會變高,這實在令人覺得十分無奈。日子久了,我學會先調查再下手,而且在智慧型手機日益發展後,我的絕佳參考資訊幾乎都來自網路上的心得評論。

因為如此,看久了自然比較熟悉文章的解讀方法。雖然,透過網路看不到發文者的真實面貌,但什麼樣的寫作方式可信度較高,哪種形容方法太過誇張、虛構成分高,其中又有幾分真實性等,我都能夠大致掌握,也算是個小小的「心得文評論家」了。

那麼,該如何寫出一篇獨一無二的心得文呢?我會在以下的章節中,進行更詳細的解說。

把握八成客觀重點、兩成主觀想法

寫心得文的最大重點,就是不能流於個人主觀的「感想文」。因為,強調「好喜歡」這首歌或這部電影,這種主觀的個人喜好,對讀者而言其實不具任何意義。

就算舉出「最近正夯」等類似理由,也不會讓人看了感到印象深刻,只會讓人覺得你是個大家說往右就跟著往右,一個「愛趕流行」的人罷了,空泛的喜好只令文章內容更顯空洞。

最重要的是,對主題有什麼樣的研究和堅持,以及用什麼立場來敘述自己的心得。獨特的執著和喜好,才能夠吸引他人閱讀你的文字。簡單來說,就是表達你「獨有的意見和主張」。

寫心得文的訣竅在於,要對主題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把握。如果把文章全體分作十等份,其中的六至八成只要歸納出主題重點,「自己的想法」只需要占其中兩成即可,就能夠構成一則出色的文章。

表達的最大問題,反而是全都寫上自己心得的那種文章。光想要寫什麼就很累人,而且只憑主觀的心得,實在難以讓讀者產生共鳴。

這種寫作的過程,其實就像是獨立的黑箱作業。無論是電影、書籍、音樂,都要先「輸入」之後,才能夠變換為有趣的「輸出」,成為自己的想法。沒有輸入,自然不會有任何輸出。直接把整個箱子拿給別人看,當然很難讓人覺得有意思了。

我建議,在寫心得之前,可以先參考別人的心得文。例如有不少網站,都會開放消費者發表商品心得,像是亞馬遜網路商城。未購買的消費者也可以對心得做出評論,每則心得文下方有個「請問這條意見對您來說有參考價值嗎?」可以點選「有」或是「沒有」。而這類「顧客意見欄」,是從眾人認為「有參考價值」的心得來排序,以增加受歡迎留言的曝光度。

自己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其他人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只要多看看獲得好評的心得,或覺得具有說服力的文章,就能夠大致掌握其中的要訣。如果評論對象是書籍,簡要整理內容的心得,會比較受歡迎。並且,站在一般讀者的角度敘述,也較容易被大眾所接受。

正面解讀,減批判、少筆戰

相反地,沒辦法獲得好評的心得,通常是觀點偏頗,或是充滿與內容不相關的批評、毀謗及中傷的文章。或許急於想秀出「自我」,但這種行為,可說是違反了網路禮儀。

因此在發文時,最好盡量避開這類負面的言論。就算閱讀完書籍內容,發現不如自己預期,也不該直接使用「我不喜歡」、「無法接受」、「很失望」等主觀的字眼,因為這麼做的同時,就失去一則客觀心得文的資格了。

其實,網路上發表文章就如同跟朋友去咖啡廳、居酒屋等地方閒話家常,雖然有時候聊聊其他人的閒話,有助於炒熱現場的氣氛,但在網路平台上,公開寫出這類言論總是不太好。

另外像是「很無聊」、「不實用」這種直截了當的心得,同樣有其風險存在。因為,除了可能是誤會作者的意思,或許一開始就選到了不適合你的書。

舉個常見的例子,許多人容易因一時衝動,就購買了所謂的「暢銷書」,這類書籍也因此較容易受到公開批判。對評價方―讀者而言,容易有「我就偏要跟一般人不同,挑你這些毛病」的主觀意識存在。

但這種公開評論寫得愈尖銳,一旦發現自己搞錯時,不只令人下不了台階,甚至會讓別人對你產生人格上的質疑,甚至引發所謂的網路論戰。換言之,要發表批判性的公開言論前,對於評論的議題內容需要更有把握才行。

不過,即便能夠正確掌握主題內容,還是應盡量避免發表辛辣的言論。因為就算被你說中了缺失,只會更加激怒對方,甚至是對方的粉絲們。我認為,實在不需要在公開場合與眾人為敵,成為網路霸凌的加害與被害者。

畢竟,世界上有那麼多好書,沒有必要拘泥於不適合自己的。閱讀一本書,記下其中的優點與其他讀者產生共鳴,不是更具有建設性嗎?

事實上,正向的心得文就算有誤植之處,多數人都能夠接受,因為這類言語並不會對人產生傷害。就算有人發現,頂多只是一笑置之,這正是網路言論輕鬆的魅力所在。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10 秒內言之有物的即答思考法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