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

為什麼我給的建議,他總是不聽?不想破壞關係的「建議」要這樣做

你在建議的時候,一定會想:「我的一片善意,何以換來對方的不理不睬?」。然而,事實就是如此——有時候,你的滿腔熱情,只會獲得白眼一枚。貿然給建議的風險——讓對方感覺自己很糟。「給建議」常是人際互動時,難以避免的壞毛病。這是因為,我們總是需要在對方面前證明自己有著高人一等的優越地位。當你給出建議的那一刻時,你已經把自己擺在比對方還要高的位置上了。如何適切地給出建議?

你總是怕被討厭、想當好人?—迴避衝突者活得更自在的微小練習

有一些人很想當好人,可以稱做是習慣「迴避衝突」的人。迴避衝突的人通常害怕被討厭,常見的是不敢明確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立場,難以拒絕別人,無奈接受他人無禮的要求,過度在意他人的眼光與評價,逃離各種可能被批評的場合,面對無法避免的衝突時感到痛苦難耐。在職場上,迴避衝突者往往會吃很多悶虧,特別是,當你還是個菜鳥時。

在這個年代,生而為人,不用再抱歉

現在已經不是太宰治和夏目漱石活著的灰暗的時代了,而是「被討厭的勇氣」的希望時代。當你覺得「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時候,或許事實並非如此。請別把別人對你的抱歉,轉成你對世界的抱歉。

為何你這麼堅持做自己? 更多時候,其實沒人期待你這麼做

一個朋友在Tinder上玩了半天都沒成功配對。於是我幫他看了一眼。我跟他講說,你這照片根本不行啦,誰看了都會倒胃口。怎麼不考慮換個乾淨一些的衣服?穿個襯衫?把鬍子刮了?重新拍個三兩張照片。他想了又想說:「可是我覺得那樣很做作,如果換成刻意造型的照片,感覺就不是我自己了。」

我認為,這是過度在意別人眼光,才會在許多事情上冒出「這樣好像不是我自己」的困擾!

為什麼越是親近的人,對你越隨便?警覺你的惰性,關係才不會爛尾

我們的一生中,總有許多家人和朋友的聚會,有人的地方,就有刻意製造的熱絡及歡笑氛圍。不過,你有沒有觀察到,為了這些場面,有時候會犧牲一些人呢?

為何關係中,吃虧的總是我:定錨效應無所不在,務必清醒的活著!

人在進行判斷時,容易受到最早取得的資訊(也就是定錨點)的影響,簡單說就是受第一印象或第一訊息支配。人傾向於利用這片段但其實不完整的資訊,快速做出決定。然後面對接下來的決定時,又會再以第一決定,也就是先前的決定做為基準點(也可以說是參照點),繼續逐步修正。一路發展下來,就會出現最初的狀況與客觀的事實出現極大的出入。旁觀者來看,就是當局者迷。

人際關係不順利?也許是你太過用力「當」好人

你會不會常有這種感覺?明明自己面面俱到、只求周全,人際關係還是不太順利。難道是有人對自己的親切不領情?無論怎麼周到,還是有人會有微詞;亦或是軟土深掘,當自己好欺負。我想針對這個「好人族」,來聊聊他們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又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