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

求職勝出?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上週透過老同學介紹認識了一位管理顧問界的前輩。他現在正經營一間高階的獵人頭公司,他的客戶幾乎都是外商或是上市公司的中高階主管,還有一些外籍的專業人士。席間他跟我分享了不少我從來不知道的事情。像是近年來台灣的外商紛紛轉進大陸、香港與新加坡等地,有不少具備外商經驗的高級主管因為不願意外派,失業兩三年的大有人在。我也有點驚訝地發現,其實有些人已經做到大公司的主管職,卻對自己職涯規劃少有投入。好比說,這位前輩最近就輔導了幾位主管進行職涯規劃,他告訴我,所謂職涯規劃,不過就是釐清兩個重要問題,但有些人職場一路順遂從未認真思考這些問題,直到工作上出現狀況,才慌忙求助

是什麼攔住了你?

自從我和Joe寫部落格以來,不時會收到讀者的來信。寫給Joe的多半是為愛所苦的多情美眉們(羨慕內~),字裡行間彷彿透出珍珠般的淚水(布大叔給妳秀秀~)。至於寫給我的呢,則多半是搞不清楚自己要幹嘛的小鬼們,啊,不是啦!是對自己前途有點迷惘卻很熱血的有為青年,其中我最常被問到的就是有關出國留學的問題。

如何做好人生決定? 每次都嘗試找到「後悔也不會後悔的選擇」

前兩週,有位網友在版上問到「到底25歲時,大家是走在怎麼樣的道路上」。 當時我回他說,「這是個大哉問。 我有空可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養成經歷」。 不過呢,後來發現這一題目要清楚寫起來是有點辛苦,短時間一下沒辦法清楚整理好。 加上覺得講我自己的經歷,好像對其他人的人生決策幫助也未必大。 所以一時有點不知道如何著手,這議題也就暫時被我擱置了兩個禮拜。 週五跟Bryan搭高鐵從高雄回來,我們在聊著過去我們年輕時代做選擇的原則時,突然覺得我可以怎麼建議這位網友了。 與其告訴她我過往的人生,還不如來細細談談我每次做抉擇的最關鍵原則 - 也就是我標題的這段話。

讓人改變為何很困難

前幾日在與朋友聊天,聊到要幫人解決問題常常是很難的;就算是幫別人分析感情問題或職涯規劃,也都沒想像的簡單。 常常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方走入一個糟糕的出牌方式,並得到一個誰也不希望看到的結局。。 對這狀況他認為是因為想改變的人少,大部分人安逸於既有狀況。 「找人商量」其實多只是想發發牢騷,或是想有人幫自己的看法背書。 如果你沒能認同抱怨者的看法,那無論給甚麼建議,最後往往對他們都是耳邊東風。 但我總覺得,應該也不需要這麼悲觀。 一部分人確實是不想改變、或害怕改變、或身心已定型而無法改變;但真心想改變的人還是有的。 只是他們常會卡在幾個盲點,以致於最後心有

年輕人,不要再聽信沒有根據的傳聞了

我的公司在敦南誠品這邊。 這裡每到下午或是晚上,除了很多賣小飾品的攤販開始出沒,就是會碰到看似大學剛畢業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攔住你,並要你填問卷。 我很清楚這群人多是傳銷公司的新進下線,填問卷不過只是搭訕的手段罷了。 所以大部份時間都會禮貌的回絕。 但小部份的時候,會因為被紅綠燈阻礙在馬路的一端,他們就會藉機的在旁邊找話題想跟你攀談。 我做過統計,還滿高比例的人會問你知不知道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也就是羅伯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特別寫給還在學的讀者看)

前兩日轉貼了一篇:你希望你的孩子將來賺多少錢? 有收到一些迴響,不過大家似乎沒抓到我分享所真正想要大家看的部分。 大多是覺得「讀書很好啊! 為何要叫大家別讀書?」 不然就是,「哎呀,那種都是生意人啦。 小人物還是只能念書啦。」 我覺得有點可惜,所以決定另外寫一篇狗尾續貂一下。 但也如同我所有講「人生概念」的文章一樣,開頭這裡我要強調一件事情。 我在文章裡頭分享的是「我個人認知」所推導出的想法與結論。 但請不要只囫圇吞棗的吸收「結論」。 結論其實不重要,因為我的結論只是「我的」價值觀與思維推導的產物。 大家更需要的,是了解推導的思維,並培養「自我思

衝出「離職 – 求職 – 抱怨 – 離職」的漩渦

原本這個禮拜想寫篇「個人工作記事」的分享文,但或許是最近的親友聚會中,聽到不少人換了新工作,對新職充滿了期待;但也有幾位「持續」抱怨著目前的工作,卻因故無法抽身。夜深人靜,突然覺得很感慨,所以就把原本的題材放一邊,想來跟大家聊聊這話題。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呢?找到一份新工作,充滿期待地上任,但幾個月後,熱情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不滿與抱怨。苦撐了一段時間終於離職,然後又開始一個新的循環。請別誤會,我不是指換工作不對,也不是覺得抱怨不好,換工作和抱怨我也都會,但問題在於,為什麼換工作,還有抱怨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