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決策

讓我們一起找回這片土地逐漸失去的「積極性」…

剛剛在臉書上看到嚴守仁先生寫的一篇感嘆文(貼在文末)。 大意是提到台灣跟大陸企業面對員工訓練上的態度差異。 根據他的觀察,大陸那邊的企業企圖心越來越高,排除萬難也要投資在學習上。 但台灣這邊的企業卻大幅縮減時數,重視內容以外的要素,而學生的學習動機也不斷下降....

人生賽局 之 不只立下方向,更要探究理由

前段時間有位網友問了我一個問題。 她說:「我上次有來聽Joe你講【如何有效自我改變】的那場講座。 你在其中有提到改變前要為自己訂一個明確的目標。 也清楚解釋了背後的理由。 事實上你們很多文章也都提到在決策過程中要先知道自己的長期方向。 可是我覺得訂目標很困難、尤其長期目標很難。 我不知道自己長期要甚麼,現在也只訂出一個五年的目標、只知道五年後自己想要什麼…」 我問:『所以五年後你要什麼?』 她說:「我想要存些錢,然後五年後能出國讀書。」

面對人生中的兩難,該如何做出抉擇?

我在紐約工作的時候,鄰座是一位年輕的美國女生叫做Regina,我們都叫她Regi。她個性很活潑健談,只要有她在辦公室就有歡笑聲。Regi喜歡拿一些報紙或是網路上看到的心理測驗來問大家,下面這一個我印象很深: Bryan,假設有一天喔,你身邊有三個女生都對你有意思(這個假設真不賴~)。其中一號妹妹很漂亮、二號妹妹很聰明、三號妹妹很有錢。但是漂亮的那個不聰明而且沒有錢,聰明的那個不漂亮也沒有錢,而有錢的則不漂亮也不聰明(就跟男生高的不帥、帥的不高、又高又帥個性不好是一樣的意思)。你現在只能選擇一個(啊~最佳方案果然被排除了~XD)你會怎麼做?

困境的起點 : 我不知道自己要甚麼。 找到自己要甚麼的五個步驟。

這幾年滿多年輕朋友來找我們,詢問自己生涯或職涯所面臨的困難。 我們通常第一個問題都會問:「你的長期目標是什麼?」 雖然這是個平淡無奇的問題,可是總發現有九成的人是答不出來的。 這就很弔詭了,一方面想問路,但另一方面卻不知道自己最終想去哪裡。 其中大部分人選擇工作的方法,不外乎看看報章雜誌,看看接下來會流行什麼產業,就決定往那邊走,可是並沒有想過自己往那樣的方向到底是為了甚麼?

工作要輕鬆,你該知道如何區分「關鍵的少數與微不足道的多數」

前兩個月跟一個朋友聊天。 他談到自己的工作與人生有越來越卡住的狀況。 平常工作太多了,每天加班都做不完。 也因為花太長時間在工作上,老婆自然有微詞。 跟孩子說好的周末出遊也常常因為工作做不完而得取消。 更慘的是,這樣拼命加班並沒有得到甚麼實質的回饋。 當一個小主管好多年了,老闆雖然認同他做的很辛苦,可是似乎並不覺得他有多優秀。 近幾年來升遷的機會,始終沒落到他頭上。 也因為這樣,他就越努力想做出點甚麼成效。 只是人的時間一週就這麼多。 工作越投入,越是蠟燭兩頭燒。 所以他開始有種不知道該怎麼辦的茫然。

組織裡的「螺絲釘」是耗材,「發電機」是資材!你要當那一個呢?

「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化做法」講座中我有提到,現在的教育系統與職場階級之所以會是今天這個樣子,其實都是拜工業革命之賜。為了配合生產線大量生產的目的,人員必須精密分工,各司其職,所以我們進大學前就得選定科系、並且用分數篩選排序、同時重視數理輕忽人文,這樣才能替生產線培育出「好用」而且「立即可用」的人力。工業化生產需要資本和勞力的集中才有效率,所以擁有豐富資源的大象型機構,才能有效降低成本與提升產量,所以久而久之西瓜偎大邊,大家都認為去大企業(或大型組織,如政府)工作才是王道。組織往往被比喻成一具大型機械,每個人為了這個機械的運轉付出自己的一生心力。從小到大

富不過三代,你是第幾代?

「20多年前老百姓抗議房價高漲,上街抗議,帶動無殼蝸牛運動。現在房價不但飆得更高,薪資還倒退,為什麼反而沒人上街抗議呢?」 上週參加了西北大學的校友聚會,遇見了許多事業有成的學長姊,言談之中收穫非常豐富。然而有位學長問了我這個問題,讓我深植腦海,久久揮之不去,大家不妨一起聽聽,看你是否有跟我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