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決策

成功一定要具備狼性嗎?我沒有狼性是否注定失敗?

前陣子去聽一位據說在大陸發展很好的講師的演講,整場下來重點只有一個:就是大陸年輕人有多強,台灣年輕人有多魯。前者是十足十的「狼性」;後者則是百分百的「小確幸」。當大陸學生清晨聚在一起練習英文的時候;台灣年輕人則是徹夜搭棚買限量球鞋。大陸年輕人拼了老命想出國攻讀學位;台灣年輕人則是紛紛去澳洲邊玩邊做雜工。

所有的人生選擇應該是為了追尋,而非逃避

為什麼有人總是不斷地換工作,卻又不斷地抱怨?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的每次轉職都是「逃避驅動」,而非「追尋驅動」!

重點不在你一年賺多少,而是10年後你靠什麼賺錢

一個理想的職涯選擇,有兩件事情很重要:一是「槓桿」,二是「彈性」。「槓桿」讓你每投入一分,獲得一分以上的收穫;至於「彈性」則強調,每個選擇都該讓你的路越來越寬廣,而非越來越狹窄。

可惜,是人生道路上最危險的陷阱!

小時候我家離台北某個夜市很近。下午放學都會看到小吃攤販在準備晚上的生意。我親眼看到一家賣冬瓜茶的老太太,會把前一天賣剩的茶倒進新的茶桶裡,新舊混合一起賣。

你該投資在能長遠的東西,而不要投資在別人的目光上

記得之前有一次去某個大學演講。 演講完畢後,有兩個年輕的女生趨前問問題。 問題本身有點複雜,所以在解釋了我的概念後,看對方還是有點困惑,我就跟她們說,這概念其實有好幾本書有談到喔。 我就憑著印象給了她們幾本書的書名,請她們去書店找來看。 不過提完這建議後,發現兩個女生互看一眼,然後靦腆的傻笑回覆:「可是,這樣要買四五本書,感覺好貴喔! 這些內容有沒有哪裡.. 嗯、比方說網站之類,可以免費查到?」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還是「順勢而為」? 老僑的看法是這樣...

有個女生問到:「大家都強調「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但也同時提醒大家要「順勢而為」。那麼到底何時該走自己的路?何時又該順應潮流呢?」布萊恩在前幾天已經先寫了一篇他的觀點(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vs. 順勢而為,到底哪個才對呢?)。 他以天賦的角度談這問題,那我在這篇則有些額外的補充。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vs. 順勢而為,到底哪個才對呢?

有一位女生問到:你們都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但也同時提醒大家要「順勢而為」。那麼到底何時該走自己的路?何時又該順應潮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