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談「有效」的學習技巧

從心理學角度談「有效」的學習技巧

讀書也好、工作也好、追求理想也好,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必須學習跟動腦。很多人覺得只要勤奮就能做到,事實上卻不一定。「死勤奮」在一些認知能力需求較低階的任務中(例如包裝、影印文件等)才會有效;在需要高等認知能力的任務中(例如讀書、工作、經營公司等),光是勤奮還不夠,你也必須思考有效的「策略」,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心理學視角來分享讀書、學習的技巧。有些方法你搞不好知道了,但從心理學來理解,會讓你更了解背後原理究竟是如何。


在讀書或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你能否把學到的知識記住。很多學生會覺得什麼都要背,他們對此感到非常抗拒,但從大腦結構來說,如果你沒辦法記住一個資訊,那基本上代表你無法成功學會它。Learning (學習) and memory (記憶) 是共同存在的,沒有記憶代表著大腦中沒有相關的資訊,那麼的話學習就不存在。學懂書本的知識代表著大腦中有記憶、懂開車代表著有記憶、會彈琴也是代表著你大腦中有著相關的記憶。

在學習書本知識上,背誦是必須而有益的,關鍵是你那種「背」是死記爛背或是完全消化而熟記。前者的那種「背」,其實代表著你的學習方法沒有效果。所謂「背」,用心理學語言表達的話,就是把資訊儲存在長期記憶系統(long term memory, LTM)中。那麽在心理學研究上,有什麼實證支持的提升記憶的方法呢?

第一,專注力(attention)

人類的專注力不是無限的。只有在專注力下處理的訊息,才能夠有效進入記憶系統。無論做什麼,你不專心的話就注定會失敗。

所以做正事的時候,你可能需要暫時收起你的手機。因為手機是最容易破壞專注力的東西,而且它就像毒品一樣,讓你產生成癮徵狀。什麼是成癮?其實當你發現玩手機、滑Instagram時有舒壓感(relieved)的時候,就代表它正在刺激你大腦的獎勵系統(reinforcement system),讓你產生依賴了。

所以你要讀書或學習時,一定要把你的手機或其他會影響專注力的誘因移除。

補充一點,很多學生上課常常不專心,覺得回家再趕快補進度就好。其實這是不對的。上課時的專注力非常重要,因為這是你第一次接收到某種新知識,如果這時候專注力不夠,那麼往後強化再怎麼努力強化,記憶效果也會大大下降。

第二,休息 (taking breaks)

這部分有兩個意義。

第一個是你不能「臨急抱佛腳」,也就是你不能在一、兩晚之內把好幾個星期的知識全部吃掉(cramming),姑且不論你是否有這個能力,即使你有能力一次把所有東西記住,記憶品質都會因為受大量干擾(interference)而下降。

例如你一次使用超過10個小時讀書,記憶品質最好的,會是在最前和最後的內容(primacy and recency effect),至於中間的內容會受大量干擾,導致學習效果不好。所以你努力時也該兼顧休息,把兩件事維持在平衡狀態。每天念書兩個小時,分成五天來學習,會比你一次讀10個小時更有效。

第二個意義是當你學習或工作時,盡量每一、兩個小時就要休息一下,這樣你的工作效率會更高,大腦也會更有創造力,在休息的時間可能會突然解開了一直都不明白的地方。在這個方法上,推薦大家使用「蕃茄工作法」,每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我覺得對維持專注力是相當有用的,尤其是對一些沉悶的工作。

除了提升記憶品質,學習還要靠「不斷重複」

「不斷重複」也是學習時很重要的事情。

例如NBA球員一個暑假會練兩萬次投球,令肌肉「背」下這個動作,使球員每次投球的姿勢基本上都是一模一樣,增加投球穩定度。你學倒車入庫的時候,也是每堂課都在不斷不斷重複,讓你的手眼腳「背」下了全套動作。學習書本知識也是一樣,要讓腦去「背」下資訊,但是這種「背」不是盲目背誦,而是「背」進心底去,「背」進你血液裡去,「背」進你的長期記憶系統(long term memory, LTM)裡去,那麼我們要怎樣做?

重複演練資訊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維持性複誦」(maintenance rehearsal),就是純粹地不斷重複資訊。例如你要去超市買東西,手邊沒有紙筆可以寫下要買的品項,為了把那些名詞留在腦海中,你只好在心裡不斷重複那些名詞,這就是維持性複誦。但這種重複演練的方法,只能將資訊留在你的短期記憶系統(short term memory, STM)之中,時間一久就會逝去(fades out)。

你不明白書本內容卻死記爛背,這背後的機制其實也就是maintenance rehearsal。這是一種非常淺層的資訊處理方法(shallow information processing),所以你可能到考試就全忘掉了,又或者題目問得有點變化,你就看不懂了。

第二種是「精緻性複誦」(elaborative rehearsal),也有人叫它「聯想複誦」,這種重複資訊的方法,重點是你要將書本的知識和你個人生命連接上關係,將書本的知識變得與生命經驗有關、有意義(meaningful)。精緻性複誦就是讓資訊更輕鬆進入長期記憶系統的關鍵方法。

要應用精緻性複誦,方法是當你學習到新知識時,你要用自己的生活例子去解釋新知識,例如學習心理學理論時,你要不斷舉出生活上的例子去演練那個理論;又或者如果你很喜歡畫畫,你可以用你擅長的畫畫技巧去畫出一個故事去解釋那個理論,又或者你把自己當成是一個老師,你把理論解釋給你的朋友聽。這都是一些方法去讓書本的知識和你的生命扯上關係。對你生命有意義的知識你才會永久記住,不是嗎?你現在腦海中還記得的東西,有哪幾樣是跟你生命發生的事情沒有關係的?

理解這件事之後,你也可以測試一下,你可以把學到的東西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嗎?我常碰到同學說:「我明白但我不知道怎麼說出來。」老實說我認為世上沒有這件事,如果你不知道怎麼說,那代表你其實並不明白或不夠明白。如果你完全明白某樣東西,你會能透過很簡單的語言去說明,甚至要讓5歲小孩裡解也並非難事。你可以透過這個方式測試你對一件事的理解夠不夠透徹。

本文轉貼自:Lo's Psychology 心理學科普平台  (原文標題:讀書技巧的心理學)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