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讀懂一本書》:想要更深入讀透一本書?你該具備的 3 個「說書人思維」

讀《讀懂一本書》:想要更深入讀透一本書?你該具備的 3 個「說書人思維」

你是否曾感到困擾,雖然讀了許多的書,卻無法將內容轉變成自己的東西?當別人問起你最近讀過哪些好書,總是一時語塞不知道該從何分享起?被譽為「行走的百科全書」的頂尖說書人樊登,教你掌握「說書人思維」,讓你讀完一本書之後,可以自己梳理內容、抓住核心,真正「讀懂一本書」。

讀懂一本書的好處

樊登引用了提出「黑天鵝效應」的作家塔雷伯在《反脆弱》書中的「反脆弱」概念來說明讀書的好處。「脆弱」就像玻璃瓶,摔落地面就碎成一地;指的是技能單調、視野侷限、遇到黑天鵝事件時沒有應變能力的人。「反脆弱」就像乒乓球,掉到地上反而會彈起來;指的是那些技能多元、視野廣闊、遇到黑天鵝事件時反而會過得更好的人。

在這個科技快速變遷的年代,各種商業模式快速地推陳出新,如果只是單方面聽從別人的建議,走著跟大家一樣的路的人,是最「脆弱」的一群。也就是說,那些一旦進入大公司或政府部門,就希望靠這個鐵飯碗度過餘生的人,若遭遇不可預期的意外時(裁員、產業沒落),往往很難重新復原或振作。

塔雷伯說:「讀書是普通大眾反脆弱的方式」。第一個原因是「主動性」:讀懂一本書的人,可以補足自己的知識缺口,學習自己不足的技能。第二個原因是「針對性」:對於符合自己個性化的領域去加強,同一本書讓不同的人讀,會有不同的收穫。

當一個人掌握主動性和針對性的讀書方式,就有機會拓展多元的能力,開拓更廣的視野,遭逢黑天鵝事件時,不但不會被擊倒,反而能掌握先機,復原得比任何人都快。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讀懂一本書》的作者是中國知名說書人樊登,他同時也是擁有超過3300萬名讀者的「樊登讀書」創辦人,說書的領域涵蓋歷史、哲學、商業理論、管理學、心理學。他和「羅輯思維」的創辦人羅振宇兩人並列對我最有啟發的說書人。

相信有看過或聽過樊登說書的人,都會被他淵博的知識和平易近人的語言風格給吸引。他在這本書裡面,除了分享如何閱讀和選書的訣竅,他還談如何說書。這個特別的切入角度,是其他教你「如何閱讀」的書籍比較不會涵蓋的內容。由樊登親自告訴你「如何說書」,是不是很具說服力?

在這本書裡,你會讀到他成為職業說書人的歷程,學到他如何把一本書的內容,濃縮萃煉成精彩說書橋段的方法。他的閱讀目標之一是「把書說給別人聽懂」,所以他也分享了在讀書的過程中,他對自己做出哪些「提問」,以及他的「選書」原則和邏輯。最後的「心智圖」方法,是讓我感到最受用的部分,可以應用到任何一本書,非常適合用來做重點整理。

所以,我認為這本書的標題只寫了一半,完整的標題應該是這樣:「讀懂一本書,然後說給別人聽懂」。接著,我想和你分享我從這本書得到的啟發:「為什麼用『說書人思維』來讀一本書,反而更容易理解和深化書中的內容」。

你要自己去判斷,要找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夠真的改變自己的人生,但是讀書是一個最好的藥引子。

1. 說書人會問自己哪些問題?

對於一個說書人而言,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會不斷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並且養成一種「肌肉記憶」,他們在輸入的同時,也在想著如何輸出:

- 我能不能準確把握這本書真正的含義,理解這本書?

- 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清楚表達出這本書的真正含義?我的資訊效度和信度如何?

- 我表達出來的內容能不能讓沒讀過這本書的人無障礙理解?我的語言是否通俗易懂,能夠被二次傳播?

樊登認為,當你試著回答上述問題的時候,腦中就會把輸入的「資料」,消化成輸出的「資訊」。當你試著把學到的內容,講給別人聽懂,這個時候你也無形之間,需要強迫自己先弄懂。我也很喜歡另一本經典《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面提到的「檢視閱讀」方法,在讀完一本書的時候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 整體來說,這本書在談什麼?

- 作者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 這本書說的全部有道理?還是部份有道理?

- 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

以《讀懂一本書》為例,作者在談「讀懂一本書的方法」。他以自己的經驗為主線,表達「說書人思維」如何提高你對於一本書的理解和認識,當你說書給別人聽的時候,會讓整本書成為你思考體系的一環。書中大部分內容是有道理的,但我對於「說書不能夾帶私貨」這點不完全同意。我很喜歡寫讀書心得和說書給別人聽,這本書就像是作者在我面前「直視著我說話」。

2. 說書人會在哪裡畫線?

樊登認為,當我們用說書人的心態在讀一本書的時候,你決定在哪些句子畫線,很大程度決定了你之後說書的內容方向。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去思考什麼才是這本書真正有價值、值得紀錄的內容呢?樊登以他自己的經驗為例,分享了八條評判標準:

- 當你感覺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時候。

- 當你感覺問題很嚴重的時候。

- 當你覺得某種解釋令你很意外的時候。

- 當你看出遞進關係的時候,值得把脈絡紀錄下來。

- 當以看出轉折關係的時候,要留意轉折後的內容。

- 不同面向彰顯書及內在價值,應用到真實生活的實例。

- 當閱讀的時候感受到心靈衝擊、被震撼、被啟發。

- 書中的奇聞軼事,增添說書的趣味性。

用這些準則畫線紀錄下來之後(我習慣貼便條紙),就能夠濃縮成自己的讀書筆記,把各個畫線的環節串聯起來,再排列成有邏輯、有脈絡的內容。無論是自己日後回顧,或者是用文章、口語的方式分享給別人,都能夠大幅提升你對這本書的理解和記憶。

3. 說書人如何運用心智圖?

樊登提到他在說書之前,只需要準備一張「心智圖」就可以侃侃而談。而且建議大家在說書的時候,盡量不要去寫稿子,因為一旦聽你說書的人發現你在背稿子,他就會立刻失去了興致。

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當你讀完一本書之後,拿起一張A4白紙和一支筆,在紙張的中央寫下這本書的書名或最重要的關鍵字。然後,往外圍依序寫下打動你的次要關鍵,在這些次要關鍵上面,再延伸支持這個關鍵的例子和故事。最後,想像你要把這本書說給別人聽懂,再腦袋裡看著心智圖說給自己聽一次。你會發現,當你寫下和說出心智圖,就等於幫助自己由內而外梳理整本書的內容。

在讀樊登的這本書之前,我一直有一個困擾,為什麼我將讀書心得寫成文章還算順手,但是當我要用口語「說出來」讓別人懂,卻這麼艱難?尤其是當我開始錄製自己的 Podcast 節目〈下一本讀什麼?〉的時候,總是感覺把內容寫成文稿再唸出來的效果很卡、很頓、很不自然。但是這招「心智圖」的方法完全改變了我的說書流暢度,我很慶幸有早點接觸到這個絕招。

範例:我運用心智圖梳理《解密陌生人》的讀書心得,應用在Podcast節目裡

後記:給魚吃不如給釣竿

總結來說,如果你想改變「淺碟閱讀」的問題,那麼你最快可以嘗試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當成一位「說書人」。試著在讀完一本書之後,把這本書說給身邊的朋友或親人聽。比起寫成文字表達,用聊天談話的方法是最自然且快速的形式。

樊登的這段話也給了我一些啟發:「你能透過自己的講解,讓一個人愛上一本書,或對一個話題產生興趣,剩下的事情就交給他們自己吧。」當你能夠把一本書說給別人聽,除了能提升自己的理解程度之外,還能達到「點燃求知火苗」的效果。

我認為,讀完一本書,只要其中一個觀點能改變你,就已經非常足夠。這本書,用一張心智圖改變了我的說書方式。我很喜歡這本書,對我而言「這是一封寫給說書人的情書」。期待你也能擁抱說書人的思維,將知識轉化成思考,將思考轉化成行動。

 


 

想知道更多關於閱讀的大小事嗎?也歡迎您聽聽我的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原文轉貼自:閱讀前哨站(原文標題:《讀懂一本書》為什麼說書是對抗淺碟閱讀的最佳武器?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