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且單純的熊貓 vs. 開放又警覺的灰熊:面對複雜多變的世界,你選擇哪一種生存策略?

保守且單純的熊貓 vs. 開放又警覺的灰熊:面對複雜多變的世界,你選擇哪一種生存策略?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大人的 Small Talk》一起聆聽,在多數 Podcast 平台(例如 Apple PodcastSpotify )都可以找到!


前陣子,我讀了萬維鋼的《佛畏系統》,當中有個講動物生存策略的篇章,讓我印象深刻。這次,我想聊聊我的啟發。

保守且單純的單食性動物 vs. 開放而警覺的雜食性動物

萬維綱提到動物的生存策略有兩種,一種是「保守且單純」,另一種叫「開放而警覺」。以哺乳類動物來說,保守且單純對應到的就是「單食性」(專食性)動物,也就是只吃特定的食物,開放而警覺對應到的則是「雜食性」動物。

熊貓就是標準的單食性動物,牠絕大多數時間都吃竹子,雖然偶爾也吃別的食物,但牠整個消化系統就是為竹子而設計的。或者像藍鯨,牠基本上只吃一種浮游類生物鱗蝦,其他東西當然也能吃,但占比非常低。

單食性動物對食物的判斷非常單純,只要判斷是不是「我的菜」即可,這也帶來一些演化優勢,像是牠不太需要跟其他物種競爭食物、消化系統工作效率很高,也因為飲食單純,所以牠只要不亂吃,中毒機率就不高。 不過也因為仰賴單一食物,所以他們必須生活在很穩定的環境,像幾年前四川曾發生竹子大規模開花相繼死亡,這對熊貓來說就是很大的生存危機。

另外,因為飲食選項單一,所以單食性動物也相對不擅長判斷食物品質,比方說只要是竹子,無論品質好壞他們都會吃下肚。

相對於單食性動物,灰熊這類雜食性動物的優勢是食物選項多,甚至可以根據環境改變自己的飲食結構,因此比較容易適應新環境,在地球上分布得也更廣。但因為飲食類別多,所以中毒或吃壞肚子的機率就相對高。

單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並沒有孰好孰壞,他們在地球上都存在著,只不過各有優勢和代價。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其實這兩類生存策略也可以套到人類身上。

有一類人就好像保守且單純的單食性動物,可能思考單純、效率也高,但應變力比較差,換一個環境就容易不知所措;相對地,也有一類人比較接近開放而警覺的雜食性動物,抱持開放心態嘗試各種新事物,也因為要生存,所以這類人不得不提升自己的判斷力(上次吃到中毒的食物,這次別再吃到了),能夠在變動的環境中快速應變。

面對人生中的各種面向,你是熊貓還是灰熊?

萬維綱在書中雖然大概只談到這邊,但看完之後我想了想,其實在人生中的很多面向,我們都可以用熊貓(單食性動物)及灰熊(雜食性動物)的生存策略來進一步思考看看。

以職場來說,採取熊貓式生存策略的人可能早早就決定人生方向,比方說從小聽長輩說「工作要穩定」,所以立定志向考公務員,或進大公司當個基層員工。這樣的生存策略能帶來穩定的生活,也不必像很多迷惘的人一樣,面對「該做什麼」的艱難抉擇;但如同熊貓不幸遇到多年一次的竹子開花,如果哪天因為大環境變動或各種因素失去了穩定工作,這類人的生活可能就會受到巨大衝擊,得花很大的心力尋找下一份工作。

除了外部變動,這類人還可能面臨一種「內部變動」。

比方說,大人學也有不少學員是非常優秀的公務員,雖然生活穩定、薪水也不差,但很多人到了 30 多歲,心裡總會浮現「不當公務員會不會更自由?收入更好?」的想法。但這時候想改變又困難重重,可能是能力上的競爭力不足,也可能是過慣了穩定且薪水不錯的工作,難以下定決心到其他不穩定的環境去闖蕩......

相較之下,採取灰熊式生存策略的人雖然未必生活穩定,但這類人也可能因為長時間的廣泛嘗試,擁有熊貓沒有的優勢。

在感情方面,很多父母從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會告誡我們不要談戀愛!要專心讀書!甚至我也聽過有些女生同學即便上了大學,家裡還是下了嚴格的「禁愛令」。

人若一路被父母塑造成熊貓一樣的單食性動物,也就是只專注於學業成就,其他面向都不接觸,這或許真能讓我們在事業上更有成,但同時也可能讓我們在接觸愛情時,挑錯對象或受傷的風險更高。

舉例來說,因為交往經驗少,這類人可能只會設定非常單一的擇偶條件,例如對方家世要好、學歷要高等等,只要一項不符合就淘汰,只要全部符合,那就是「非嫁 / 娶不可」的完美對象。但談過戀愛的人都知道,兩個人要走得長久牽涉到非常多要素,如果欠缺細膩的思考能力,在感情路上也很可能持續遭遇瓶頸。

比起職場和感情,熊貓式生存策略在投資上的風險相對更大。有些投資者的頭腦很單純,唯一想著的就是「我要保本」、「我不要賠錢」。只要看到符合這些條件的金融商品,就一股腦地把身家全砸下去,忽略了投資其實還有很多複雜的要素。

對這些「單食性」投資者來說,如同熊貓看到食物只考慮吃或不吃一樣,看到金融商品,也只有買與不買兩種選擇。

「單食性」投資其實更容易讓人受騙上當:只要有人打著我們在意的考量,宣稱自己手上的金融商品全都符合這些條件,那你是不是容易一股腦地就掏出錢來買了呢?

就好像有些人購物最在意的就是 CP 值,只要算一算 CP 值高,那二話不說就購入,也不考量產品性能或者是否真的需要。我過去當顧問時,就遇過不少這樣的客戶:只要我們把顧問服務和我們銷售的軟體功能洋洋灑灑列出、列得比其他競爭者多,客戶很可能就會因為覺得划算而購入,至於實不實用、功能好不好,他們全都沒考慮到。你若認真想想,這樣的決策方式其實是風險很大的。

總結

一路分享到這邊,我的結論是:如果我們還生活在非常穩定、變動很少的環境中,熊貓式的生存策略效率較高,能讓我們生活穩定又不怕沒東西吃。但我想多數人應該也都認同,現代社會其實是變化非常快,而且將來有很高的機率只會變得更複雜多變。在感情、職涯與投資,往往也需要夠細膩的思考能力,才能過得安穩。

也因此,如果我有孩子,我想我很早就會把他培育成像灰熊一樣的雜食性動物,也就是多讓他接受各種新知、嘗試不同做法,甚至是讀不那麼熱門的科系,或者做各種他感興趣的工作。不為別的,就是希望他在這個時代可以生存得更好,面對生命中的各種議題,不會只有一種思考方式和因應對策。

不過,如同我一再強調的,熊貓與灰熊這兩派策略在生存上並沒有孰好孰壞,只是有著不一樣的優勢與需付出的代價。也因此,這個選擇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即便我傾向選擇灰熊的雜食性生存策略,也不代表熊貓的單食性策略絕對行不通。

真正重要的,其實是你在做出每一個決策之前,是否能明白這選擇能帶來的好處,以及你需要付出的代價。如果這些你都考慮清楚了,那麼我想,你總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理性選擇!

 

內容口述 / 姚詩豪;整理 / 鐘敏瑜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