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爾也會被一些讀者或是同學問到:「大人學為何都沒有開設父母干涉相關的課程呢?」老實說,我其實今年稍早時,曾想過要來辦一場這樣的講座,也整理了一些故事跟經歷。但後來這主題準備著就停將下來。停下來倒不是有甚麼道德顧慮或是擔心有父母來抗議,而是我細細梳理了一番後,發現父母的問題,搞不好是最單純的一種人際關係問題。
我自己兩種環境都待過,所以我才會建議,選擇甚麼環境,其實取決於你自己能力適合在哪邊發光發熱。如果你有在大公司嶄露頭角的背景與強大的實力,那當然去大公司會是一條好路。可是如果你跟我一樣,來自於一個平凡的家庭,又不善於社交,在大公司很可能完全被埋沒。但無論如何,請不要幻想有任何地方能把所有規則都訂清楚,能把職位的功能都寫明白,能把升遷管道都透明化。如果有,肯定是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你很可能只能在長長的隊伍後,慢慢排隊,然後疑惑「為何永遠升官的都不是我」。
一個朋友在Tinder上玩了半天都沒成功配對。於是我幫他看了一眼。我跟他講說,你這照片根本不行啦,誰看了都會倒胃口。怎麼不考慮換個乾淨一些的衣服?穿個襯衫?把鬍子刮了?重新拍個三兩張照片。他想了又想說:「可是我覺得那樣很做作,如果換成刻意造型的照片,感覺就不是我自己了。」
我認為,這是過度在意別人眼光,才會在許多事情上冒出「這樣好像不是我自己」的困擾!
我在《為何會拿好人卡?》的書中確實有提到「制約」這兩個字。只是沒做詳細解釋,後來才發現,原來不少男生誤解了這個含意。以至於他們會在一些根本不能制約、也跟制約無關的行為上重複執行,並希望收到成效。這篇文章,就是想來解釋一下這其中可能的誤解。因為如果你只是從名詞上理解,確實會誤用,但如果你從人的心理認知層面去理解關係,你才能真正掌握這些名詞背後的概念。理解了,就不會把這些知識當成手段。好的戀愛不可能靠手段來維持。這些名詞的背後,其實是讓你理解怎麼順勢而為。
我手上買過這麼多電子書閱讀器,所以常常有人會問我:「Joe,我到底該買哪一台?」我先說在前面,我自己會買這麼多台,就因為其實真的很難只買一台。比方說iPad當然功能最強,可是功能強其實反而妨礙閱讀。尺寸大的機器當然爽感就高,可是重量跟尺寸也造成攜帶不方便。加上因為各家電子書平台都有自己的格式或是帳號,除非你願意做些轉檔或是調(ㄆㄛˋ)整(ㄐㄧㄝˇ),不然只用一台總是麻煩,所以我才買了一堆。但如果有人真的真的因為預算或是任何問題,只能買一台,那我建議你按照這樣的原則選擇。
最近被朋友推薦看了《北京女子圖鑑》。每晚這麼看個幾集,到了今天終於也看到第十四了。這部片子算是很有意思的,因為其中對於生活與戀愛刻劃相對比較真切。一般的偶像劇大都還是走那種「天道酬勤」的味道 — 只要努力、奮鬥、熱血、拚命,最後在戀愛與生活上就能獲得好結局。但真實人生卻未必總是如此。
「人總會在某個時間迷惘起來。」無論那是人生卡住了、是愛上了沒辦法在一起的人、是找不到目標、是弄砸了某件事情也好,迷惘搞不好根本是常態也說不定。迷惘也未必是壞事。讓我們從忙碌處理眼前雜事的狀態抬起頭,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該重新調整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