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一家公司的職稱從 specialist 變成 supervisor,需要管理的人也從實習生變成助理。當我代表公司在面試助理的時候,很多人的應徵理由都說:「我想到貴公司學習更多行銷技巧」。我當時就想:「為什麼公司要『教』你行銷技巧?(或任何技巧)」
現在正逢疫情,相信大家不管是在對於「工作」還是「找工作」都處於比較保守的狀態。但既然許多人趁著此時養精蓄銳,那也可以靜下心來思考:現在這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萬一這份工作真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又該怎麼衡量要不要離職找工作呢?這將是這篇文章接下來的兩大重點,直接看下去~
寫求職信時,大家通常都會說:「我對貴司的所屬產業很有興趣,也有相關經驗」、「我很喜歡貴司的產品」或「我是貴司產品的使用者」等。我在找工作時也會這樣寫,目的通常是要增加自己和這間應徵公司的連結、表達自己的熱忱。而現在我的角色從應徵者轉換成為面試官,看到這樣的求職信,會有的想法是:「看來這位應徵者對公司有一點熟悉,但到底多熟悉呢?」
最近在幫公司面試新人,不知不覺也找了兩三個月,但還沒找到適合的,蠻多人都是履歷看起來不錯(有相關經驗、對公司有基本認識),但當面聊起來卻並非如此,尤其在必考題「那你對我們公司還有什麼問題嗎?」更是讓我感到挫折……蠻多面試者都說「沒問題」,或者問一些我認為其實真的沒那麼重要的問題,這真的很可惜啊!
這篇想來聊聊在海外工作時,會用到英文的場合、情境與準備方式;如果是想出國工作的人,或許也可以依此確認自己需要加強的目標與範圍。雖說坊間有很多英文檢定,比如台灣有多益、美國多半用托福、歐洲用雅思,但只要是考試,都有一些「偷吃步」或準備方向,最後就衍伸出各種題庫、口說模板、寫作必備佳句等,而這些內容能否應用到真實的工作或生活環境,反而就不一定了。
不論客觀來說是否為真,但相信每個上班族或多或少都會有種「為什麼每次倒霉的都是我」或「為什麼我總是最忙的那個」的感覺。有時候可能只是自己的感覺(客觀來說,搞不好大家都超忙),有時候真的是同事都很會閃躲飄,就只有自己最菜、最倒霉,總是得接下一堆「不在自己份內」的鳥事。然而,即使很多人忙得要死,卻都只能偷偷跟朋友抱怨或在 ig 小帳哭訴,畢竟如果跟同事或主管反應,很怕大家會覺得......
我從 2016 年到現在都待在新創公司,也遇過不少想加入新創的朋友來詢問各種疑難雜症,這篇文章就是想集結這些問與答,給需要的人做些參考。以下就依照我個人的經驗,試著說明「怎樣的人適合新創」,如果看完下述案例後,認為自己符合所描述的個性、對於這些案例感到興奮,那新創或許就很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