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害怕輸的感覺』,或是害怕失敗與犯錯;倒不如說,也擔心犯錯或失敗的時候,會麻煩到別人。」怡琪是一家數位產品公司的高階主管,需要每週檢討數位產品的銷售狀況,並且隨時調整行銷策略與優化產品的內容,讓產品能夠更有競爭力。由於該市場競爭激烈,最近甚至因為疫情漸漸萎縮,讓怡琪十分焦慮。「比如說這些產品,只要銷售得不好,或是有人留言,說體驗感受不佳,我都會非常擔心。
「領導者都是終身學習者。」但是,學校和老師不會教你一輩子,你追隨的人生導師也有可能隨著時間發生改變。與其被動等待別人餵養你資訊,主動出擊才是新時代的生存之道。知道自己該學什麼、懂得自主學習的人,將化被動為主動,追求更有效率的學習方法,讓自己學得更好、更快。
相信不少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打算做出某個生涯或職涯上的巨大轉變,比方說出國留學、轉換跑道等,可能連具體的目標和大方向都有了,卻遲遲無法踏出第一步。前陣子,我和公司內幾個即將從大學畢業的實習生聊天。面對接下來的人生旅途,他們普遍都有以下的困惑:第一,不曉得該怎麽走;第二,他們知道自己要做出改變,比方說有人想學習新技能,有人想轉換跑道,卻很難下定決心踏出第一步。
我們一路寫了不少跟風險管理有關的文章。實在因為日常生活中的風險是無處不在,有時一個無心的小疏忽,就可能造成後續的大麻煩。而在這一篇,我想與各位分享三個我們投入非常小,但卻能大幅提高自身資訊安全、甚至人身安全的習慣。建議各位在讀完文章後也可以盡快實踐,幫助自己提高人生的風險耐受度喔!
這個系列的第一集談到了「緊急預備金」,提到說要存滿、該保險的項目也保好之後,再去想保險和投資的事情。不過,這邊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緊急預備金是幹嘛用的?緊急預備金多少才夠?緊急預備金要存在哪裡?我對於這三個問題各自有自己的想法,以下分享給大家:
我們投稿信箱時常會收到許多聽眾與讀友的提問,我發現裡面有好幾封信都跟「抱怨」有關,比方說抱怨跟另一半的相處、跟同事的相處、跟老闆的相處、或是抱怨自己的人生有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等等。所有人都知道,「抱怨」不能解決問題,但是為什麼大家遭遇困難,第一時間還是選擇了抱怨呢?
我第一次意識到時間的賦能,是 13 歲那年,我一度想變成跟戴資穎和羚羊配那樣的羽毛球國手,儘管課業繁重,我蠟燭兩頭燒,利用日間的每一個下課十分鐘、中午吃完飯午休前、甚至不青睞的課堂上偷偷地、拼命做完回家功課,然後將整個晚上留個羽毛球、跟那個燥熱的年輕人。我第一次意識到時間的多餘,是 23 歲那年,我意識到自己對睡眠感到厭煩,很長一段時間我每天只睡 4 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