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送孩子去資優班嗎?

該送孩子去資優班嗎?

前幾日因為在火鍋店聽鄰座談話,寫了一篇 如果這是你的下一代,你會怎麼建議。 文末,有位媽媽留言談了自身狀況,並要我幫她出主意。

因為她的留言有點長,同時又談了好幾件事,所以我就不在這裡完整的貼上原文。 簡單的講,她提到自己是六歲小孩的單親媽媽。 覺得這孩子聰明又有思考力,可是家裡並沒有很多資源來培養他。 我那一篇文章既然講的是「資源不足家庭的孩童養成策略」,所以她就接續問我說:「在她這處境下,甚麼策略較好?」,尤其「該怎麼開發他的才智?」。

「成人教育」我因為進行了很多年,教過的人次應已經超過千人了,勉強還有些心得。 可是對於怎麼教育小孩,老實說我是毫無研究。 甚至對於目前台灣的資優班或才藝班到底在幹嘛我也一竅不通;甚麼蒙特梭利或是幼兒心理學我更是全無涉獵。 不過,對於各類教學機構的比較,我相信這位媽媽應該已經做了很多研究,無論是不同的教育方法、能補習甚麼、學甚麼才藝、各類入學方案,肯定是比我熟的。 所以我不打算針對這部分多談。

我比較想從「人生棋局的角度」提供這位媽媽在「資優教育」這件事情上一個不一樣的觀點。 不過呢,這觀點可能有些「政治不正確」,也可能只是我個人的「胡亂偏見」,所以請大家小心服用。

要回答怎麼栽培她,我倒想先問一個問題:媽媽可能要先問問自己,「覺得這小孩資質好想要刻意栽培他,這到底是客觀的分析,還是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換言之,到底是為了自己榮耀,或其實是為了小孩快樂?

所謂為了自己的榮耀,是有些父母唯一能驕傲的就是自己的小孩。 念資優班是為了要跟左鄰右舍或親戚朋友「炫耀」。 若小孩的成就能讓自己「驕傲抬頭」的話,那這問題我們外人就沒甚麼好說的了。 似乎也就只有一條路了。 無論他是否喜歡,壓著也好、逼著也好、勉強也好,就是得讓他努力往那方向鑽研;父母省吃儉用更是不在話下。 運氣好,將來若因此有出息,甚至可以改變家裡的生活,這「投資」也就有所回報了。

但如果媽媽的考量不是為了自身的驕傲,而是希望讓小孩將來能得到「最大的快樂」,那我倒覺得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一下「資優」這件事的實質意義。

我周圍也認識很多人,費盡千辛萬苦要送小孩去學才藝、進資優班、要盡早讓他接觸某些事情,認為【唯有提早準備,他將來才會比其他人優秀】,也相信自己的小孩子若能跟另一群優質的小孩在一起,最少也有近朱者赤的功效。

不過,我對這看法倒是稍有保留。

我的觀點是,大部分父母眼裡的「資優小孩」,多半只是比普通人稍微聰明一些。 普通人假設是80分,85分的小孩可能已經被父母認定是資優。 可是85分的小孩,跟那些真正「天生奇才」比起來,可能又差的遠。

當然,做父母都相信自己的小孩就剛巧是那百年不世出的天才。 但我得在此潑潑冷水。 真正的天才其實是很容易就能判斷出來的。 要不是他行為從小就非常與眾不同,不然就是有展露過人的才氣。 據說米開朗基羅很小就才華洋溢,著名的「聖殤像」甚至是他20歲初期就完成的作品。 數學家高斯十歲就能解複雜的數學問題。 音樂神童莫札特更是在三歲就具備超出常人對音樂的記憶力、六歲就已經譜出曲子了。 這些人是真正的天才、明確可見的天才、萬中選一的天才。 他們清楚嶄露才華,也讓人毫不猶豫地知道該好好培養他們。 如果你的孩子是這種,那當然二話不說該讓他的才能發展到極限。

可是送到學校栽培嗎? 我自己是不太信任學校能教育天才(現今學校的設計是讓人平均化、並成為工人或工程師),但要怎麼教育天才老實說我也沒概念。 不過如果真是這種天才,因為才能太過外顯,我相信一定會找到人、團體、以及資金來培養他的。

至於不是真正天才的資優兒童,那些其實只是比一般人「稍微聰明」一點的孩子,若大人站在「讓他快樂最大化」的角度而言,我反而不建議媽媽該刻意要他去資優班。 讓他單純走一般孩子的路,其實搞不好將來成就還高一些。

這建議背後的邏輯是這樣:一來我不認為天才是可以被後天養成的,二來資優的路未必真的是對所有孩子都好的路。

因為除非他資質真的非常好,不然在資優班的環境裏頭,他成長過程中獲得的很可能「全是自卑感」。 周圍的人都比自己聰明,也比他更輕巧的拿到高分,自己怎麼好似甚麼都做不好,甚麼都不如人? 別人輕易可以做到解開的問題,自己卻怎麼沒辦法達成? 很可能在那環境中拚了幾十年,始終也只是一群「鶴」中不怎麼起眼的人物。 雖然因此接近了天才階層,可是如果最後只是變成天才們的綠葉。 這是否是好的人生? 這倒是父母可以思考的點…

人家說「寧為雞口不為牛後」,這在小孩培養的策略上也是一樣的。 如果他只是稍微聰明一點點的話,還不如就讓他跟一般人在一起。 一隻「鶴」在「雞群」中,只要比其他小雞們優秀一些,他就可能是雞群的領袖。 從小可能就當班長,大家都聽他意見,老師也特別照顧他,這種種於成長過程中獲取的自信心、他人的信任感、與領導力的培養,有可能對他長期人生更重要。 在現在的世界而言,這類人很可能比天才更快樂,也更容易從成年的職場中獲得回報。

至於當資優的天才,那畢竟離一般人太遠。 他們想的、做的很難被一般人理解,也通常有社會適應的問題。 或許百年之後名字會被世人記住,但當世的人生通常是辛苦的。

以上是我不一樣的一點想法。

那有沒有可能真的天才卻是大器晚成呢?

有,但是我覺得父母只要幫他創造合適吸收知識以及思考的環境即可。

就如同那位媽媽在留言後面提到「13歲以前讓大腦觸覺神經不斷的伸展」。 這點我是非常認同的,可是要讓大腦活用,應該是讓他能有自我思考與自我探詢的機會。 我自己覺得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從小習慣看書習慣自己找資料習慣做靜態的活動。 家裡有個地方讓他可以看書,家裡也有些書讓他沒事就自己靜靜的看(讓他學會利用圖書館也OK)。 這可能會是對他將來最有幫助的投資。

畢竟這樣的「習慣」若能養成,他成長過程中就會找書來看,自然而然就能自我吸收新知,也會觸發他思考。 加上頭腦若聰明,其實很容易就會跟同年齡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

就算小孩頭腦不聰明,讓他習慣看書應該也會是能令他一生受用的事情。 畢竟六七歲的小孩,正是喜歡到處玩的年紀。 若讓他享受閱讀的樂趣,而不是到處跟著朋友在外面鬧、打電動、或是流連在外不回家,這會讓他養成自我學習與思考的能力,或許才是最有價值的人腦基礎建設。

等他再大一些,媽媽則可以再照我前一篇說的,適當投資在語言以及網路知識自我獲取的能力。 他若有資質又想的遠,其實已經能靠此自學很多東西了。 若真有資質,又有自我學習的動力,必然會讓他真正與別人不同。

我個人是不相信孩子的教育能交到別人手上,父母還是最重要的環境建造者。 而環境建造不是給他們很多錢,而是幫他們養成好的習慣、讓他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這些有了,他們又有自學的心,後續變化應該是會自然發生的。 至於最後孩子會是甚麼,終究還是仰賴他自己「想」變成甚麼。 父母提供好的基礎,但讓孩子做出選擇,這恐怕才是讓他真正快樂之路。

一點淺見,供大家參考。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