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智能:讓事情如我們所願而發生的能力

實用智能:讓事情如我們所願而發生的能力

為什麼有人聰明、負責、有禮貌,在職場上卻四處碰壁,難以成功?

你是否也想過上面這個問題?我從20出頭的第一份工作時就注意到了。我以前很愛看成功學的書,這些書都教我們差不多的東西:做事要認真、負責、有效率;做人要誠懇、和善、同理心。聽起來都合情合理,但實際觀察就會看到不少「例外」。比方說,做人做事都挺到位的人,卻沒有受到老闆的青睞,順利成為主管。反觀有些一路晉升的紅人,縱使有些明顯的缺點,卻還是在職場上如魚得水。這樣的狀況,我們就會歸咎於「機運」或是「裙帶關係」,難道沒有別的因素了嗎?

最近我看了《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提出了一個相當有趣的觀點,是我以前沒想到過的:除了智商(IQ)與情商(EQ)外,身處一個由人群構成的社會中,「實用智能(Practical Intelligence)」往往才是成功的關鍵!

所謂「實用智能」就是「知道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樣的方式,說些什麼,以達到最大的效果!」這與知識和智商無關。我想到最鮮明的例子,就是蘋果的賈伯斯,如果你看過他的傳記,就會知道賈伯斯是個待人處事極有爭議的人物,但跟他共事過的人都說:「他有扭曲現實力場的能力,總能把他的觀點推銷給你,讓你照著他的意思做!」

作者在書裡舉了兩個實例。這兩個人都是IQ極高的天才,一位叫歐本海默一位是藍根,前者是全球第一顆原子彈「曼哈頓計畫」的專案負責人,有「原子彈之父」之稱。後者則是一位超級天才,據說智商達到195(一般人平均智商100,愛因斯坦也不過150),但你應該沒聽過他,雖然藍根10歲就能看懂理論物理書,考SAT時睡著卻拿滿分,但因為他求學之路一直不順利(是的,你沒看錯),這輩子基本上只做過工廠工人、辦事員與酒吧保鏢這些與天才不相關的工作。

當然,一個人的命運受到很多因素決定,而且我們也不能說「酒吧保鏢」的人生就不如「原子彈之父」,這只不過是社會的標籤而已。但這裡我們想談的是,同樣聰明的兩個人,為什麼有人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人卻不行,這中間差異在哪裡?

書裡面有不少篇幅談這兩位天才的經歷,這裡不贅述。結論是,這兩人遇到「事與願違」時的反應大相徑庭,從此走出了不同的人生,這一點與我個人對職場的觀察不謀而合!

歐本海默是那種很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會想辦法讓它發生的人,他會想各種方法去佈局去交涉,最後拿到自己想要的,非常務實而且目標導向。而藍根的一生,卻時常處在「我被歧視」、「我被排擠」的情緒裡。歐本海默在學校裡曾經跟一位教授起嚴重衝突,想毒害他被抓包,原本要進監獄的後來卻被喬到留校察看而已,後來「曼哈頓計畫」也是他一路爭取主導的。至於藍根曾在讀里德學院(這也是賈伯斯讀過的名校)時,母親只是忘記幫他的財力證明書上簽名,最後竟落得無法繼續就讀的結果,另外一間大學也只讀了一半輟學,原因是「教授不讓他調課」。在藍根的言談中,這些學校都是冷酷高高在上的官僚,對他的困難漠不關心。

這也讓我想起賈伯斯。他從小家境也不好,他甚至不像藍根因為智商高而拿到里德的獎學金。但我印象很深的是,12歲的賈伯斯組計算機缺零件,居然就直接翻了電話簿找到HP的創辦人Bill Hewlett索討電子零件。這位創辦人不但給了他零件,還邀請他進入HP的工讀,這真的是靠積極與勇敢爭取到的好運!

接下來講的兩件事情,一件讓人感慨,一件讓人欣慰。感慨的是,根據作者的說法,「實用智能」跟家庭出身有很大的關係。中產階級或富人家庭通常會教育小孩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勇敢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窮人家庭的教育重點則在於小孩子乖不乖,是否守規矩。富人家庭的孩子通常比較有自信,為了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敢跟大人交涉,敢打破權威與規則;而窮人家的小孩,則偏向服從於權威,期待守規矩然後公平地獲得獎賞!這樣的結論讓人覺得可怕,難怪越來越多人提出「貧窮會遺傳」的觀念。

但換個角度想,智商高低是天生的,卻未必與個人成就相關。而真正關鍵的「實用智能」卻與教育有關,教育是後天的,可人為影響的。尤其是看這篇文章的你,應該已經成年了,就算你的父母給你的教育不是那麼理想,現在的你已經可以為自己的負責,我們都應該強化自己「實用智能」,來增加對生活的滿意度,而不是像藍根一樣,雖然擁有一顆聰明絕頂的大腦,卻跟這個社會格格不入。

在職場上,你是否遇到過不公平、不合理、或是讓人不順心的事情呢?我認為看待這些鳥事的方式,決定了他是個憤世嫉俗的小孩,或是解決問題的成熟大人。「女人香」這部電影裡,艾爾.帕西諾跟他的年輕助理想試駕法拉利跑車,結果遭到勢利眼的業務員斷然拒絕。是你的話會怎麼做?悻悻然地離開,然後回去抱怨社會階級不公?還是像主角一樣,展現出自信,跟對方建立關係,甚至拿出利益作為交換,最後得到自己想要的?

「實用智能」這個概念給我上了一課:人生中遇到「事與願違」的時刻,我們自己的念頭將決定事件的後續發展。事業發展不如預期、期待的合作沒能敲定、想要的職位無法到手、喜歡的人拒絕我的表白…這些事情嚴格地說都不能算是「失敗」,只是尚處於一種「還沒有成功的狀態」。我們當然可以選擇批判社會不公、環境太差、對方太沒眼光的態度,但那只是更加確立自己的「失敗狀態」而已。不過,現在我們知道有種特質叫做「實用智能」,我們也可以選擇好好發揮它,去溝通、去謀畫、去交涉、去推動,盡一切所能,讓事情如我們所願!

世上多數事情,或許只有上帝能決定對錯;身為凡人,我們只能選擇自己的態度而已,不過這也很夠了!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