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Wear對個人管理有幫助嗎? 一個月的使用體驗分享

Android Wear對個人管理有幫助嗎? 一個月的使用體驗分享

運動手環跟智慧手錶跟我們部落格的主軸雖然乍看沒什麼直接的關連,但我之所以會想嘗試這類商品,其實是希望能用在「個人管理」上。

有幾個朋友看了上一篇就問我:「Joe運動手環不是只是把你的活動還有數據紀錄下來,這感覺沒什麼幫助啊?」

 

但我要提醒的是,所有自我管理起點其實都是來自於「監控」。 (事實上,所有的企業及專案管理起點也是監控)。

為何監控是起點呢? 因為我們大部分的人,會在想像中把自己(以及專案)過度美化。 你覺得自己每天的活動夠嗎? 睡眠品質好嗎? 大部分人其實答不出來,只會覺得「應該還可以吧」。

唯有把想像的狀況變成記錄後,我們才能客觀的注意到實際跟想像的落差。 也唯有視覺化的發現落差後,進而才能讓自己產生警訊!

警訊其實是提升「執行力」以及「自我調整」的重要關鍵。 像我自己,紀錄一週後發現自己運動量少的可憐,就會督促自己沒事該多動兩下。 自以為平常睡的時數充足,記錄起來會發現其實不太夠,也會督促自己早半個鐘頭上床。 就算只是讓自己每天多走個500步路,早睡一些些,其實都是自我改善的起點。 若搭配更多的追蹤,如卡路里吸收、體重變化、心情變化、睡眠的品質細節等,警覺效果會更好,自我改善的方向也就會更明確起來!

甚至如果有朋友跟你一起使用,看到別人數據優於自己時,也容易因為同儕壓力而想更加努力! 所以雖然只有數據好像沒什麼實質幫助,但若以此角度來應用,多少還是能改善自己的作息的。

這也是我一開始對這類商品感興趣的起點。 那上一篇提了手環的使用心得(Joe的運動手環小實驗:睡眠監控比較),文末提到最後我是暫時落腳在Jawbone UP move,搭配Asus的Zenwatch。

這麼搭配用了約20天,Jawbone Up move是有達到我的需求。 除了更期待Up3以外,倒沒什麼使用上的問題。 電池改用鈕釦型電池不再有前幾代鋰電池易壞的疑慮,監控的穩定度加上手機軟體的使用上也都暫時沒什麼問題。 唯一的問題是周圍實在沒什麼人在用這類產品。 所以若有人開始使用,歡迎把我加入你的團隊中,讓我也能收到一些競爭壓力,我應該能更積極的改善自我! XD (加我FB帳號即可。)

至於Asus的Zenwatch,倒是另一個不太一樣的故事。

就目前看來,Android Wear還在早期的開發狀況,雖然是有些有趣的應用,可惜對個人管理的幫助目前還很有限(也好奇Apple Watch能否有什麼更創新的應用)。 尤其中文目前還沒支援的狀況下,實際價值其實就更低了。

一些我這20天的使用心得如下:

Android Wear的好處:

1. 所有訊息都可以推撥到手錶上。
2. 一些簡單的事情,可以直接在手錶上查(如行事曆、Google Now的通知)。
3. 當成計步器、跑步追蹤、導航等。
4. 可以下些語音指令(搜尋或啟動程式或語音筆記等)。
5. 訊息可以用語音在手錶上回覆。
6. 可搭配Google Now的卡片自動提示。
7. 可以換各類錶面。
8. Always-on的錶面

1+2雖然看似可以稍微減少手機拿出來的時間,不過實際使用因為有些別的狀況,其實沒這麼理想。 (後面再談)

上面第4點則因為中文尚不支援,所以在台灣的使用價值目前還不太高。 當然,可以使用英文,可是這麼做就得把手機的主要搜尋語言改成英文。 一旦這樣改了後,5就變成做不到了。 雖然Android手機目前是可以設定兩種語言,可是Android Wear的手錶還不行。 很兩難,不是嗎?

我自己的感覺是,目前語音命令的適用狀況還較少,可是筆記或是回覆Line之類用到中文的機會較多。 所以我自己是把語音辨識設成中文,其他功能就用手來點選了。 但話又說回來,要我在大庭廣眾對著手錶講話…這還是需要一些心理建設,所以語音輸入的部分我其實也沒真的怎麼在使用。

目前第6與7點恐怕是唯一最完美的功能。 手錶會從日曆中抓取下一個會議的地點並設計路程、會從Email找到露天出貨或博客來的通知信提醒去領、會根據GPS提供當地的氣象。 這部分是很不錯。 此外錶面可以隨時換,如果你是很喜新厭舊的人,那這應該很不錯。 只是我懶惰,選擇好一個錶面後,其實我是很懶得一直換的。

Google Now的取貨通知
(上圖,Google Now的取貨通知)

第8點則是讓這東西能當手錶的基本需求。 像Samsung Gear Fit為了維持電量並保護螢幕,會在沒使用時讓螢幕變黑。 可是買手錶總是要能隨時看到時間吧? Google Wear的做法是在平時會進入螢幕保護模式,把錶面的顏色跟線條減少。 雖然錶面簡化了,但最少能看到時間。 這點暫時應該還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我也好奇Apple Watch能怎麼做)。 畢竟考慮電量、還有螢幕烙印的問題(簡化錶面其實每幾分鐘會左右偏移幾個像素),簡化錶面維持恆亮似乎是唯一折衷的方式。

進入螢幕保護程式後的呈現方式
(上圖,進入螢幕保護程式後的呈現方式)

Android Wear的缺點

1. 目前Android Wear的操控尚不是挺順的,有些時候會頓。 有些時候滑動卻沒反應。
2. 目前的UI設計讓使用者還是得兩手並用。
3. 訊息來時直接會滿版打在錶面,這在隱私考量上感覺不太周延….
4. 語音不支援中文
5. 目前還搞不太懂他的訊息通知設計原則。

第4點前面講過了這邊就不再重複了。

第1點的部分我猜可能是OS版本還很早期,還不夠優化。 但常常錶面撥動卻沒反應,或是按下某個程式執行卻直接跳回錶面,這是讓我有點困擾。 但我猜這應該會慢慢被優化。 但就目前而言,這塊是不太順手的。

2比較讓人傷腦筋。 因為我一開始想嘗試Android Wear的原因就是希望透過手錶接受訊息,而減少開手機的時間。 可是呢,Android Wear的設計是讓所有操作都以手指撥動為原則。 所以當有新訊息來到手錶上時,會先在錶面上出現一下,然後就會藏到下面的卡片區。 如果通知沒有瞬間拿起來看,接下來你就得用另一隻手指把卡片撥出來。 可是啊,我是希望在行進中、捷運上、或是提著大包小包時能快速看到訊息。 但當操作都需要「另一隻手」撥動時,表示這需求其實等於沒達成。 因為當一手拿滿東西時,實在很難抬起手再用另一手撥動。 反而最後變成單手拿出手機滑動解鎖還更容易些….

另一個我發現的狀況是,有時候一群人開會時,你抬手看手錶比默默拿手機出來察看可能還更失禮且引人注意。 別人會體貼的問「你是不是還有行程」。 在這使用情境比較起來,手環可能還沒這麼顯眼。 以當時使用Sony的SmartBand而言,它的操作方式是敲擊而非手指滑動。 滑動跟敲擊感覺是一樣的動作。 可是滑動必須滑在正確的位置,所以你必須抬手、眼睛聚焦確定正確位置,然後用另一隻手指把卡片滑動出來。 可是敲擊就簡單多了,只是要在錶面上敲一下,訊息自然會點開。 就算垂著手讓另一隻手敲擊錶面也OK。

事實上,我這幾天下載一個程式,是微軟寫給Android Wear的工具(很有意思吧? 微軟寫給Android Wear的工具),名字叫做Bing Torque。 它其實是Bing搜尋引擎的手錶版。 可是他有個不錯的啟動設計:透過扭動手腕,就能叫出。 然後用語音下指令,就會自動上網搜尋。 這樣的操作設計,才真的能達到單手操作嘛~ 這是我目前覺得在Android Wear上唯一好用的UI設計!

Bing Torque的啟用方式
(上圖,Bing Torque的啟用方式)

第5點則最讓我傷腦筋。 我之前使用Samsung Gear Fit以及Sony SmartBand Talk時,那兩隻的通知原則很簡單。 只要手環有跟手機連結,訊息一律推動到手環上,手機則靜音且停止震動。 可是試用Zenwatch後,發現一些原則我還搞不太懂。 有碰過訊息推送到手錶上,可是手錶不震動、但手機有聲音。 也碰過手錶震動手機也跟著響的狀況。 更碰過有些訊息根本沒推送到手錶上…. 調了各類設定組合,好不容易目前似乎OK了,但很難說會不會又出現某個新例外。 這點是目前應用上最大的挫折。

最後,關於Zenwatch

至於Zenwatch本身呢.. 外型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所以這我也不多談。 只是穿戴式裝置我使用至今的感想是:方錶面雖然可以看到最多資訊,可是錶面通常不夠漂亮。 圓錶面(如Moto360)的錶面真的漂亮的多! 可是以閱讀而言,訊息畫面據說有0些字會看不到(這是看網路評論)… 這部分看來實在是個設計上的兩難啊? 可是就手錶這東西而言,錶面美觀似乎才是使用重點啊.....

電池有人可能很擔心。 一開始我也對於電池只能維持兩日多很有疑慮。 不過實際使用上覺得這點還好。 畢竟手機每天晚上都會充電,手錶充電其實不至於會忘記或是麻煩。 唯一有點讓人困擾的,是OS似乎還有點問題,有時候充了一晚上的電,第二天發現電力%完全沒變。 得要重新開機才會正確顯示.... 只期待下次OS的更新能解決這問題...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
歡迎「讚」一下我們的粉絲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張國洋 Joe Chang

現為識博管理顧問執行長,也在台灣百大上市櫃公司擔任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歷年客戶包含工研院、台積電、廣達、富智康、光寶集團、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中鼎工程、建國工程、台橡公司、大同公司、三陽工業、TVBS、特力屋集團、城邦集團、誠品集團等。 為了對抗雙魚座的感性,一直在努力強化理性思維與邏輯思考。 相信邏輯發展能解構任何事物,並讓我們找到合宜的人生策略與方向。

Joe G+ ICON Joe LInkin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