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學書摘】向麥肯錫菁英學情緒處理:用「希望」激勵自己,別用「絕對」威脅自己

【大人學書摘】向麥肯錫菁英學情緒處理:用「希望」激勵自己,別用「絕對」威脅自己

【為什麼大人學選這篇文章給你?】

在職場上,我們難免會被交辦一些難度較高的任務,很多人可能因此感到焦慮,甚至也有一些人是個性本就容易焦慮,成天緊張兮兮。人若處在這種情緒之下,其實是很難專注在任務本身的。

曾任職於美孚石油(Mobil)、麥肯錫、JB摩根銀行等多家知名企業,日本作家高杉尚孝在其著作《麥肯錫情緒處理法與菁英養成》中就提到,所謂「專業」,指的即便不安、憤怒或沮喪,還是要維持出色的表現。該如何做到這件事呢?方法不是壓抑情緒,而是選對情緒。

高杉認為,人的焦慮很常來自「絕對思考」,認為自己絕對要達成某些事情,這樣的想法感覺固然積極,卻容易造成龐大的心理壓力與焦慮。但若不這樣想,我們不就會變得很消極嗎?那事情是不是就難以完成了?

其實不然。

本次,大人學摘錄了高杉在書中提出的建議做法。真正對工作效率有益的策略並非放棄想完成的衝勁,而是將絕對思考轉變成另一種樣貌。怎麼做呢?以下,讓我們從高杉的文字中一起來學習。


我在企業輔導員工,或在課堂上經常被問到:「若是把對自己的絕對要求,轉換成相對的期待,難道不會因此喪失鬥志嗎?」但我總用一貫的回答:「不會」。這是我在麥肯錫及其他外商公司工作時,親自求證的答案。

為了讓你更容易理解,我用晉升考試的例子說明。請你比較一下,「我非通過晉升考試不可」和「我希望能通過晉升考試」,哪一個想法會讓人覺得更有鬥志?多數人會覺得前者態度較積極,可能更容易成功。這是因為「絕對、一定」傳達出強烈的企圖心,似乎只要這樣想,就會為了達成目的、全力以赴。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絕對要求其實是在威脅自己,而且是負面的激將法,很容易形成壓力。若是說:「我希望能通過晉升考試」,乍聽之下,好像是在說別人的事,很容易被誤以為「不用心」、缺乏「責任感」,但這只是偏見。

菁英會將「可能失敗」考慮進去

你可能看過不少這樣的例子:有些人下定決心,「我絕對非通過晉升考試不可」,的確也為了達成通過考試積極準備,最後卻失敗了。

或許你會覺得很不公平,都已經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不會有好結果?不過冷靜下來你就能理解,現實中有許多突發狀況,有時只是一個小細節沒有顧到,就會造成完全不一樣的結果,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多數菁英分子會把這些「正常現象」考慮進去,正是因為這樣,讓他們擁有比一般人更強大的心理素質。

再說回來,即使有人說:「我希望能通過晉升考試」,即使看起來沒那麼在乎這件事,他也可能正在思考,如何盡全力完成它。因此,我認為僅憑「絕對、一定」作為判定一個人努力與否的指標,是不合乎邏輯的。

只是不斷告訴自己:「我絕對要成功」、「我一定不能輸」都只是空虛的口號。你能想到越多可能發生的結果,自然能做到更完善的準備,成功率也會因此大幅提升。

用「希望」取代「一定」,壓力沒了,更能發揮實力

我想你已經很清楚,「絕對要求」帶來的壞思考,就是讓人感受到壓力的主要來源。尤其眼看截止日期即將到了,或察覺這項任務可能會失敗時,那些強烈、主觀的要求往往會變成沉重的壓力,連帶產生不安、焦慮甚至憤怒,讓人無法專注在工作上。很多人就是撐不過這一關,因此不斷失敗,喪失自信。

這些壞的負面情緒,不只會讓人無法完全發揮,若一直深陷在壞的負面情緒中,多數人很容易出現消極的表現。例如:在社會新聞中常看到,有些考生落榜後,把自己關在家裡,甚至因此想不開而選擇自殺。

由此可知,把「絕對要求」轉變成對自己的「希望、期待」,能舒緩緊張的情緒,讓人帶著輕鬆的心情多多嘗試,即使受挫也能快速復原。另外,適當的休息也很重要,在感受到壓力時,只要稍微休息,更能釐清自己的思考,是否過於跳躍或偏離事實,自然能調整前進方向,更能常保工作熱情,無論在任何場合,都能發揮實力。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麥肯錫情緒處理法與菁英養成:為什麼從這家公司出來的人,都這麼強?》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