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時被說講話沒重點,怎麼辦?

工作時被說講話沒重點,怎麼辦?

(Photo by Mimi Thian on Unsplash

在這次的文章中,我要回覆來自學員Min的提問。

首先,我們看看她寄來的信件內容:

「Bryan、Joe你們好,我是目前在東京工作的Min。

我是你們線上課程的學員,同時也是Podcast的忠實聽眾。非常喜歡你們優質的節目,聽著聽著感覺自己也一點一滴地成長。這次寫信給你們,是想請教兩個困擾我很深的問題。

第一個是『如何讓論述有重點』

我現在30歲,上個月剛換工作,目前在東京一間專門開發APP跟網站的IT公司擔任類似產品經理的職務。工作內容包含和客戶一起找出問題、定義產品及產品的開發維護,每周需要主持和客戶的問題討論會議,同時也擔任工程師和設計之間的溝通協調者。

我的上司常說我論述沒重點、讓人聽不懂想表達什麼,做簡報也是一樣。

這其實是我一直以來的痛處,我常被說「講話很跳」、「不夠有重點」或「思考不夠透徹,看不見事情核心」。我為了改善這個問題看了很多書,也做很多自我提問的練習,比方說針對一個狀況多次追問「why」,但卻好像還是完全沒有改善。我覺得很沮喪,也越來越沒自信,想請教兩位有沒有什麼解決方法。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走出過去失敗的陰影』

我在五年前以交換學生身分來日本,之後就直接在日本求職,當時雖然非常努力練習,但還是比不過日本人,幾乎每個面試都被刷掉。後來雖然成功進入一間小公司,但卻因為日文不夠好,所以在試用期就被開除了。

這件事情帶給我很大的打擊,覺得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當對方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就會立刻把自己淘汰掉。這樣的陰影一直跟著我,儘管這幾年日文已經越來越進步、也累積了多一些的工作經歷,目前到職新工作還是感到非常焦慮。希望能聽聽兩位的建議。

謝謝!」


針對第一個問題,也就是如何讓自己說話有重點,我想提供Min三個對我而言效果不錯的方法。

1. 不要急忙回答問題

很多人被問了問題,心裡都會很慌張,想說「別人問我了,我一定要趕快回答」。但我得說,如果我們本來就不是說話非常有條理的人,急著回覆常會讓狀況變得更糟糕。

比較好的做法反而是不要急,趕快在腦中把想法「組織」好再開口。

不過,所謂的「組織內容」該怎麼做?

我們其實可以用「三層式」的做法來思考,甚至是表達。這三層依序是:結論、因為、支持

「結論」指的是對於當下討論的議題,我們是怎麼想的;「因為」指的是我們為什麼這樣想;最後,「支持」則是蒐集到哪些資料能支持這個論點。

在工作情境中,假設某天老闆突然走過來說:「上次我問你的那個問題,你怎麼想呢?」這時候的表達,就可以依循「結論、因為、支持」這個框架。

實際的句子可能類似這樣:「老闆,我建議我們選擇A方案。因為我們的產品針對的是30歲上下的輕熟女。而A方案的風格比較活潑,是女生可能會喜歡的。我們團隊前幾天也訪談了一些來店面的客人,80%的女性都喜歡A方案。」

你看,前面一開始先講結論是什麼。接著再分享這麼想的原因與更多相關資訊,比方說你查了什麼資料、這些資料反映出怎麼樣的狀況等等。在這樣的結構下,別人就會很明確知道我們是怎麼想的、為什麼這麼想,以及背後的來龍去脈。

回顧過去與人溝通的經驗,我發現會讓我感到沒重點或聽不懂的狀況,幾乎都是因為對方「鋪陳過多」。他說了一大堆,我卻聽得滿頭問號,心裡不斷想著「所以呢?」。

很多人可能因為看了TED這類演講影片或相關書籍,總覺得「說故事」才能引人入勝、達到最好的溝通效果。但在職場上,無論是對老闆或客戶,因為大家都很忙,所以他們最在意的不是我們說的故事動不動人,而是能不能清楚扼要的提供他們需要的資訊。

也因此,下次再被問到問題,建議Min可以用「結論、因為、支持」框架來試試看。我想這樣一來,論述能被大家聽懂和接受的機率也會大幅提升!

2. 可以準備的請務必先準備

在職場上,很多對話的機會其實是可以被預知的。比方說明天要跟主管討論、後天要回覆老闆上次問的問題、大後天要去拜訪客戶等等。

在這些「可預知」的對話情境中,我們可以、也必須事先準備要如何表達。比方說以「結論、因為、支持」框架來梳理內容,並且記好幾個一定要講到的重點,而不是被問的當下支支吾吾,事後才懊悔自己表達得不好。

甚至,如果這個對談非常重要,我可能還會準備一份書面文件,把論述的全貌都呈現出來。這份文件可以是一張簡單的手繪圖、也可以是PPT投影片,或者其他能夠清楚表達想法的呈現方式。

這麼做不僅能讓自己在報告前更完整地把內容想過一遍,也能讓別人在有限的談話時間中快速理解,進而對我們留下「表達有條有理」的好印象。

3. 開始覺得慌張或詞不達意時,就提醒自己「把語速慢下來」

我自己其實是個「想法比嘴快」的人,這意思是,我腦中可能已經想到第三點了,但嘴上說的還是關於第一點的內容。這樣一來很容易會發生一個狀況,那就是我說的內容可能會有點跳躍,而當內容跳躍,聽的人可能就會中途提問,他這麼一提問,我又更難以用原本準備的架構把內容講清楚。我講得痛苦,對方聽得也很痛苦。

後來我發現,這時候如果自己開始慌張而讓表達沒了架構,只會讓狀況越來越失控。所以,我們反而要提醒自己慢下來、甚至是做幾個深呼吸,接著再把思緒慢條斯理地講出來。

當我們慢下來,不只自己腦中的思緒會慢慢回復,對方可能也會跟著把步調拉緩,開始思考剛才他不解的究竟是什麼地方、我們又能如何解決他的疑惑。

雙方對內容的認知同步了,這段對話能夠達到溝通效果,對方自然也會覺得我們是有能力清楚表達想法的。

以上,就是我針對Min第一個提問的分享。

 

關於第二個提問,也就是如何重建自信、不再被過去的失敗經驗影響,我覺得光是提供Min一個信念、或者是提供「你一定可以的」這類心靈雞湯,恐怕也效果不大。面對這樣的狀況,我會建議「用成功來洗去自己對失敗的恐懼」。

這意思是,我們必須創造一些「小成功」,並透過這些成功經驗來幫助自己建立自信。

比方說多數人小時候應該都學過騎腳踏車,初期難免會常常摔倒,而摔了幾次之後,我們就會開始擔心繼續騎會摔更多次。這時候,我們其實得努力讓自己至少能平穩地騎一段路,這麼一來,我們也才有勇氣能騎更遠、甚至能拿掉輔助輪。

在工作上也是如此,我們在某件事情上表現不好或失敗了,可能會覺得自己很無能、擔心下次又失敗,這時候我們也需要幫自己建立新的「成功印象」。

換言之,如果Min對自己的表達一向沒有信心,不妨盡快透過前面提到的三個方法做好準備,這麼跟上級報告幾次,你一定也會逐漸發現自己是有能力做到「溝通無礙」的。後續,你就會慢慢安心、找回自信。

所以,這次提到的三個建議,請Min務必嘗試看看。也許這麼一來,「說話沒重點」與「沒自信」這兩個困擾,就有機會一次解決。

以上是我提供給Min的建議,也希望對有類似困擾的各位有所幫助喔!
 

內容口述/張國洋;整理/鐘敏瑜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
歡迎「讚」一下我們的粉絲專頁,接收最新文章!
張國洋 Joe Chang

現為識博管理顧問執行長,也在台灣百大上市櫃公司擔任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歷年客戶包含工研院、台積電、廣達、富智康、光寶集團、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中鼎工程、建國工程、台橡公司、大同公司、三陽工業、TVBS、特力屋集團、城邦集團、誠品集團等。 為了對抗雙魚座的感性,一直在努力強化理性思維與邏輯思考。 相信邏輯發展能解構任何事物,並讓我們找到合宜的人生策略與方向。

Joe G+ ICON Joe LInkin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