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不抱怨的人生

追求不抱怨的人生

一向以來,我都常常在扮演「張老師」這樣的角色。 不管在實際生活或是網路上,總會聽到很多不同朋友各類的疑難雜症。 有些幫得上忙,有些實在愛莫能助。

聽多了,我發現需要找「傾聽者」的,倒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 一種是真的在某個迷惘的境地需要第三者客觀的分析。 但也有一種,他們純粹只是想找人抱怨一番。 講講老闆多壞、情人多爛、父母家人老公老婆對自己多不理解、生活重擔多重、經濟政策多爛、社會多不公平之類。 而這類朋友比較讓我頭痛之處在於,不管我給予客觀上多好的選擇,通常對方都不會真的接受。 罵歸罵、氣歸氣、悲情歸悲情,發洩完後還是又回去原本的生活繼續下去。 真能屈服也罷,通常是沒多久,這抱怨戲碼又周而復始的上演一遍。


雖然我自己不免俗,偶爾也會跟朋友發發牢騷,談談生活或工作傷腦筋之處。 但我其實非常不習慣跟別人抱怨人生。 因為我總覺得,除非那些負面的經歷能對別人有甚麼啟發,否則單純的埋怨似乎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人生的問題,自己始終要負大部份的責任。 會讓自己落入某個卡住的境地,追本溯源都跟自身的過去脫不了關係 → 要不是自己之前做了錯誤的決擇,要不就是自己在該有抉擇時選擇了不作為。

若當事人願意面對,那事情多半還有改善的空間。 只可惜大部分人,老喜歡把這類問題推到外在因素上(如社會、伴侶、親人、或是老闆)。 這就讓問題越來越惡化下去。 等到哪天承受不了,一下衝動的做了決定(如離職、離婚、離家出走),反而自己會因為這種不理性的動作失去變動上的余餘。 畢竟如果非得靠離婚、離職、或是離家出走來解決問題,那幹嘛不更早籌畫好、平靜且穩當的做? 非要等哪天氣衝上頭,才毫不思索的胡亂執行呢?


我總覺得,人生大事在決策前該多方想清楚。 要執行或是不要執行,都需要有非常強大、且理性的「理由」去支撐。 無論是升學、轉職、進修、搬家、結婚、買房子、或是生小孩這類議題都是如此。 畢竟這類議題對自己後續的人生影響力很高,所以不管如何,都得根據「自己的狀況」與價值觀去思考。 找出支持或是反對的客觀理由。

在這樣的方式下。 如果結果好,做對了,人自然沒甚麼好抱怨的。 但若結果不好,畢竟一開始在決策時,已經是認真的做了思考。 無論是因為當初有甚麼訊息不知道,或是自己知識不充分,或是預估太樂觀,這些通常都是可歸咎於自己的問題 → 能責怪的也就是自己怎麼當時沒想周延。 那既然是自己的問題,自然也沒甚麼好跟別人嘮叨的抱怨不休了。

上面這一段文字或許看似老生常談。 但我要強調的,在於我上面那段有用到一個詞 – 也就是「理由」。 理由的意思我倒想特別談一下。 就我而言,所有人生大事的選擇題中,其實不管是多選一、一選多、或是選擇Go or No go,其實必然都有一個「隱性或是顯性的代價要去背負」。 更重要的事情是,你要從整個人生的層面去思考,而非只是單就那件事情在考慮著。 但這常常是大部分人在選擇上會忽略的一點。 他們只看到結果好的一面,卻沒有綜觀的去思考擁有那些結果下,自己在別的層面會失去的東西。

記得前段時間,有個歷史系的博士在抱怨找不到工作的新聞。 他覺得他辛苦念到博士,可是社會對他的辛苦沒有回應,很是憤憤不平。 可是這本來就是他選擇這條路上可能要面對的代價。 某些系所在台灣本來就是個冷門的需求,讀下去自然會讓他就業的廣度受到限制;甚至讀的越高段,就業反越困難。 這是踏入前就該想到的事情。 如果這代價他願意承擔,比方說讀那東西就是他的畢生興趣所在,那去念,我相信他現在不會抱怨。 但他若在選擇前沒想這問題,選擇的執行過程中又沒往外看,等到辛苦半天畢了業,才發現狀況跟原本想像不同,這豈不是就很可惜嗎? 這時候才抱怨社會,除了上新聞了幾日,後半輩子的人生還不是得自己去背負?

我自己則常常碰到有人跟我抱怨他的工作、抱怨他的老闆、或述說想離職創業的夢想。 每次我都建議說:「那幹嘛你不就離職去試試看呢?」 他們大多白我一眼,回說「我沒辦法! 我可每個月有房貸要繳、小孩有學費要付。」

我也每次都被這類論述搞得莫名其妙。 我就又問,那當時為何決定買房子呢? 他們都會回說:「因為老人家要我買」。 或是「租房子也要付錢,還不如貸款買房」 或是「結婚了就該買房子嘛」 或是「可以藉此強迫存款」 這類根本不成理由的說法。 但我再問說,『你當時有考慮到這事情其實會降低你生活選擇的自由度嗎?』 他們大多一臉茫然。

像我不願意降低我對於人生突變狀況應對的自由度,所以我也就不打算獲取這些東西。 換言之,我不願意犧牲我的自由度,所以我不去取得。 也因為我不背負,所以我就能過些我更需要能讓自己較冒險的生活。 或許最後我賭錯了,或是我看偏了,但最少我是全面的想過,我不會對我的決定後悔、也不會跟別人抱怨命運的無情或是社會責任的牽絆。

但很多人並非如此。 他們在深造、買房子、生孩子、買車子這類重大議題上。 做之前絲毫沒有認真的想過「到底要這些是為了甚麼?」。 很多人恐怕更沒想過「要到這些後,我人生其他層面得付出甚麼代價?」。

只知道別人說這些東西有了叫作「五子登科」,表示人生富足,所以跟著學。 但這真的是自己要的嗎? 這些東西擁有下來後對於其餘人生面向的影響都清楚思考了嗎? 大部分人其實都沒有,所以等到這些東西的代價開始出現時,他們開始疑惑,或覺得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這時候突然開始抱怨起運氣不好、抱怨家庭卡住了自己、或是抱怨社會責任對自己的無情控制。 但這些東西,不是一開始就該知道的嗎?

這概念就如同專案管理中的「變更管理」一樣。 你越早思考決策對於後續的影響,你就能壓低日後生活上變動所增加的成本。 沒甚麼決定不用付出代價的。 重點是「那代價對你而言,是否是願意且能夠犧牲的?」 以及「犧牲所換取的目標,是否是自己所期待且盼望的?」 如果是,那這犧牲值得,也該去努力獲取。 最後就算沒拿到,你最少不會有對外在的埋怨。 但若犧牲與目標根本不是你自己真心期盼的,那你往後走下去,就會把自己的人生交給命運去決定。

投資界總說:「風險越高,回報越大」。 人生的決擇其實綜觀來看,每項風險其實都很高。 問題不在於回報多大,而只在於:那回報真是你要的嗎? 會不斷的覺得別人辜負了自己的時候,或許該拉高一個層級思考看看,或許根本是因為當初選了一個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並背負著那代價,人才會這麼苦惱啊。


延伸閱讀
不能突破的就會退回原點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