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和處理情緒負荷是每位失智症照顧者必須學會的技能。首先,照顧者需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反應,例如壓力、憂鬱和焦慮, 並學會與之相處,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逐步排解。例如,當感到壓力時,照顧者可嘗試進行深呼吸、冥想或其他放鬆技巧。當感到憂鬱或焦慮時,照顧者應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或治療。
你想要財務自由嗎?你也想要對自己的生活、時間有更高的掌握嗎?這次《大人的 Small Talk》「數位遊牧誌」採訪了一對夫妻,George 和 Dewi ,原先他們跟你我一樣都是上班族,但為了追求金錢、時間與心靈上更自由的生活,從斜槓副業開始,創立「慢活夫妻」自媒體品牌,慢慢走向創業之路,逐步實現自己在人生各個層面的自由。
我在絕大部分的人生中都是慣性拖延症患者。從十六歲開始做第一份暑期打工,我就想方設法逃避該做的工作。那時我在一家電信公司當電話行銷,負責向客戶推銷手機合約。那間公司的軟體在我結束一段通話之後會自動撥打給下一位客戶,所以理論上我可以一直待在電話線上,但我找到了逃避的方法。
在失智症普及率越來越高的台灣社會,其實有越來越多子女開始擔負照顧失智父母的重責大任。關於失智症(最常見類型為阿茲海默症),因為我們多數都不熟悉,於是可能有各類疑問,例如失智症前兆、失智症症狀、失智症照顧等等。本次,大人學特意選摘《當家人失智時》一書,希望透過專家指引,協助正處於照顧狀態的讀者從處理常見的失智症照顧難題學起,讓自己對此議題更有頭緒。
我投入心力研究生產力的理由很簡單,我認為「具有生產力的生活」等同於「過幸福的生活」。此外,如果你比其他人更有效率,職涯就會晉升得更快,也會學到更多東西;做得更多,會得到更多的回報。說到生產力,我注重的是成效,因為光是生產力高並不代表你就能完成正確的事,這只代表你完成了很多事項,但這並不重要。
你是否覺得生活日理萬機,好多待辦事項撞在一起,時間永遠不夠用,也常常忘東忘西?你是否也覺得市面上的軟體工具一點都不好用,或是不知道該如何善用它們?自媒體品牌「雷蒙三十」的創辦人侯智薰(Raymond、雷蒙),或許是我見過最系統化、最井井有條、甚至是最「科技」的數位遊牧者,好比說,用 Notion、ChatGPT 或是大大小小的電腦軟體,來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並有效管理,電腦桌上、住家也有多樣智能設備,來優化生活。他將「數位」兩個字,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
我最喜歡的拖延金句出自前美國總統林肯:「就算逃得了今日,也無法規避明天的責任。」我們都知道拖延是有害的,沒有人喜歡這樣做,我也不喜歡,諷刺的是東拖西拖偏偏占據我人生很大一部分。我上大學的時候,每個學期都會這種情況發生:每個學期初我都是那個酷得要命的青春大學生,盡情地放飛自我、外出玩樂,享受精彩大學生活,完全沒有感受到任何壓力。然而,到了期中與期末考試前一周,我就會開始感到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