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涯

騎虎難下的六七年級(一):談困境背後的原因

你曾在年節前夕逛過大賣場嗎?結賬區長長的隊伍不說,大家的購物車又是滿得像東西不要錢一樣,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正猶豫要不要把開始融化的冰淇淋放回冰櫃的時候,一條原本封閉的櫃檯突然開通了。這時候排在隊伍尾端的人,毫無疑問,會用最快的速度移動到新的隊伍,並且搶得領先的位子;至於原本就排在前端的人多半不為所動,畢竟很快就會輪到自己。然而,原本在隊伍中段的人卻面臨了兩難:換到新隊伍為時已晚,喪失了先機,但若留在原處,卻得面臨著漫長的等待,這正是不少人當今面臨的職場寫照。

從2007年「專案管理生活思維」開站後,我們以管理學的觀點寫了些職場文章,收到許多網友的迴響與提問,部分網友信中也透露出職涯中那種進退失據、騎虎難下的處境。透過Google Analytics以及Facebook的大數據分析發現,這些網友的年紀多數介於二十五至四十五歲之間(相當於台灣所說的六七年級,大陸的七〇八〇後),男女各半,而且多數是高學歷的專業白領。這群人顯然不是職場上的魯蛇(Loser),卻對未來充滿著惶恐與不安:眼前的選擇似乎越來越少,卻不知下一步該何去何從。老實說,這樣的感覺我們不陌生,畢竟自己也是這個世代的一員。

在迅速變遷的年代,你有幾個錦囊?

這幾天在看雷德霍夫曼(Linkedin的創辦人)所寫的書【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 其中有個概念很不錯,非常值得跟大家分享。 這概念跟我自己採取的人生策略很像,只是他用另一種角度來詮釋。 建議大家可以以此方式檢視一下自己的人生策略,並能試著把類似概念套用在你的生涯規劃中。

這概念呢,是他在書的第三章所提到的【ABZ規劃】。

他提到,人不能只有一個計畫,除非是處在一個靜態的世界。 可是現在的世界變動越來越快,職場已不似以往。 「在迅速變遷的年代,既使不危險,也有很大的侷限。 你會改變,你周圍的環境也會改變,你的盟友和對手都會改變。」 (Page20)

所以他的建議是隨時要有三個計畫,分別是A、B、以及Z。

彼得原理之到底誰是那個不適任的傢伙?

大概六七年前,有一陣子我在閒暇之餘會去補習班教教PMP的課程。 記得有次在講月暈效應這議題時,我也順便提到了【彼得原理】。 本來只是無心的聊天,結果發現學員非常喜歡這話題,討論的非常熱烈。 所以後來每班我都會提一下,而這還真是個話題觸發器;就算明明班上同學大都聽過了,每次提及還是能激起熱烈的討論,也往往最後都會演變成一場「罵老闆大會」。 XD

喔,為了避免有人不知道【彼得原理】是甚麼,我這邊提一下定義。 所謂彼得原理 (The Peter Principle)指的是 : 在一個組織中,成員會因為其特質與能力被不斷的拔擢。 最後他/她將到達一個能力無法勝任的位置,沒辦法繼續創造價值、也無法繼續晉升,最終將成為組織進步的阻礙。

一年過去,你的辛勞讓人有感嗎?

這是個強調「有感」的時代。

政府官員整天行程滿檔我們都知道,但老實說誰在意呢?我們只在意房價是否合理、薪資是否提升,種種施政是否讓人覺得「有感」。我家附近有間餐廳最近漲價,老闆雖然強調食材升級,服務升級,但顯然很多食客跟我一樣,對這些升級無感,倒是對漲價「很幹」,所以我猜現在老闆必定對「門可羅雀」這句成語「非常有感」。

上班前幾年,用這三點熬過職場困境,提升自己最大價值!

最近看到一則有趣的真實故事,雖然講的是扒手的犯罪行為,但對我們這些在職場打滾的人還真有幾分啟發,讓我來跟各位分享一下。

紐約有兩個扒手靠扒竊維生,他們的「專業」技巧不相上下,但兩人的「商業」頭腦導致他們的個人財富產生數倍的落差。

當個3D版的超級馬力歐

新的一年要除舊佈新,就讓我們從掃除一位讀友的困惑開始。附帶一提,由於不斷有讀友寫email給我和Joe提出管理、職場、與愛情相關的問題,我們認為這些問題挺值得拿出來大家一起討論的,因此我們打算挑選具有代表性的幾封信,在部落格中以文章的形式回答,也期待其他網友能發表自己的看法與經驗。

讀者提問 : PM不想再當代罪羔羊,我該怎麼辦

這篇也是上次參加PMI年會論壇時,結束時有聽眾提出的問題。 這問題礙於當場時間不夠而沒能回應,但這問題其實問得很好,所以在此以文章的形式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不過我在這篇的看法「非常的直白」,請確認自己「心臟堅強」再繼續看下去。

首先,是那位聽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