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穫心態》選摘:不斷進化的大腦容易忘記收穫與進步

《收穫心態》選摘:不斷進化的大腦容易忘記收穫與進步

【為什麼大人學推薦這篇文章給你?】

為何人常常陷入一種狀態:明明能力越來越熟練、經驗也越來越多,卻自覺越來越不足?這樣的狀態,常使我們困在一種不自信的感受當中,想跳脫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本次大人學選摘《收獲心態》一書中「不斷進化的大腦容易忘記收穫與進步」章節,邀請你跟著作者丹 ‧ 蘇利文的思路,一起理解這種狀態從何而來,又能如何破除。


「持續進化中的人類誤以為自己已是完成品。但現在的你和過去的你一樣,都只是轉瞬即逝的物種。」

丹尼爾.古爾伯特,哈佛大學心理學家

拜人類的強大學習能力所賜,我們能夠迅速適應「新常態」,即使新常態與過去的生活大相逕庭。心理學家稱其為「自動化」(automaticity),這是一個人從「有意識」到能夠「無意識」去做一件事的過程。如果你不仔細記錄,你會忘記很多、甚至是大部分的收穫。

現在,讓我們來探索學習和記憶的運作方式,你會明白為什麼人那麼容易忘記自己的收穫。

「自覺能力學習模型」(Conscious Competence Learning Model)被認為由威廉.豪厄爾(William Howell)提出,旨在解釋自動化過程的四階段學習理論。下面我會簡要地說明豪厄爾的四階段理論,並以最近一次記憶猶新的經歷為例:訓練我們家的雙胞胎上廁所。

第一階段:不自覺不足

你不知道怎麼做某件事,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這個階段,你不認為自己有必要學習一種特定技能。菲比和柔拉喜歡換尿布,並認為這個過程永遠會是她們生命中的快樂來源之一。她們沉浸在不認識自己身體機能的幸福中。

第二階段:自覺不足

你不知道怎麼做某件事,但可以看到自己的無知和技能缺乏。你現在發現了這項知識和技能的價值,可以解決你目前的不足,於是你開始尋求成長。我們把菲比和柔拉的尿布脫掉,讓她們體驗到沒有尿布這個安全網的生活會有多麼髒亂。同時,我們也傳達了廁所的價值。

第三階段:自覺有能力:你現在很熟悉這件事情了,可以順利完成相關的任務。然而,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你必須全神貫注。菲比和柔拉現在知道她們什麼時候需要去廁所,而且會勝利般地大叫「我要尿尿!」她們已經學會了如何上廁所,但經常需要靠提醒來記住自己「該上廁所囉」。

第四階段:不自覺有能力:這個任務你已經練習和執行太多次,以至於成為了你的第二天性。你現在可以毫不費力、無意識地完成這項任務,甚至可以邊做邊思考其他事情。菲比和柔拉現在完全可以自動自發上廁所了,她們想上廁所時不再需要提醒或幫助,這件事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只要進入學習模型的第四個階段,你的運作方式就和以前的自己不同了。現在,你有了全新的經歷、觀點、技能、習慣和關係,這些都會影響你的看法和行為。你不可能單純地假裝那些新的經歷或技能不存在,然後回到以前看待事情的方式。新的學習確實塑造了你的看法和決策。

因此,過去及我們看待過去的方式,大多是反映我們現在的狀態,而不是過去的狀態。正如心理學家布倫特.斯萊夫(Brent Slife)博士在《時間和心理解釋》(Time and Psychological Explanation)一書中所說的:

「我們根據自己目前的心理狀態,去重新解釋或建構我們的記憶。正因如此,與其說是過去造就現在的意義,應該說現在造就過去的意義才比較正確……我們的記憶不是儲存完整且客觀的實體,而是自己當下的一部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的情緒和未來的目標,對記憶會有如此大的影響。」 

回憶的時候,你總是從自己現在的角度在回憶。心理學家稱記憶為「重建」,由於記憶根據當前的觀點來重建,所以當前的觀點會影響你如何看待與理解過去的事件。正如法學家小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Jr.)所說的:「被新體驗擴展過的大腦,永遠無法回到它原來的維度。」

為什麼理解這一切很重要?

因為如果沒有帶著清楚的意識和意念,你很容易「忘記」或看不到自己以前的收穫。你會忘記以前的苦苦掙扎和克服萬難。你會認為以自己現在的程度來說,過去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反而忽略了自己的進步,也無法藉由回想過去的經歷來獲得信心。

這就是為什麼寫日記、記錄或「年度回顧」的效果強而有力。你可以回顧過去,讓這些紀錄提醒你容易忘記的過去。你會再次想起,現在過的「正常生活」可能是以前的夢想:甚至已經超越了當初的夢想。

回顧過去,並欣賞自己已經走了多遠,能讓你處於收穫心態。透過珍惜你的收穫,你不但會更欣賞現在的自己,也會更加欣賞過去的自己。你感激你所做過和克服的一切。

我寫日記已經十多年了,大概一個月寫一本日記。幾年前,我開始在每本日記的封面回答五個問題。這些問題能讓我看清自己當時的狀況:那陣子的收穫是什麼,以及短期和長期想要實現的目標是什麼。我可以從日記的封面上看到當時的自己處在什麼狀態,在關注什麼事情。這五個問題是:

.我的現況如何?

.我在過去 90 天裡有哪些成就?

.在接下來的 90 天裡,我想要達成什麼?

.12 個月後我想要成為什麼模樣?

.三年後我想要成為什麼模樣?

我開始寫一本新日記的時候,大概會花五到十分鐘回答這些問題。每一個問題,我都會列出五到十個要點。拿出以前的日記,花個兩分鐘看一下當時的自己是什麼狀態,那陣子的收穫是什麼,想要完成什麼事,這件事很有趣。

比較以前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能讓你快速進入收穫心態。令人驚訝地,許多成就非凡的傑出人士,甚至是那些有很多崇拜者的人,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一直認為自己很失敗,直到他們明白落差心態與收穫心態之間的根本區別。

例如,要申請策略教練計畫的人,至少年薪 20 萬美元才符合初級階段的資格。儘管收入亮眼,但這些新成員對自己創業以來的表現卻經常給出負面評價。

為了向策略教練的新成員介紹和傳授落差心態與收穫心態,助理教練查德.詹森(Chad Johnson)會帶領他們做一種練習。他請團體中認為自己「成功」的人舉手。

查德說,幾乎每一次都沒有人舉手。儘管表面上看起來,這些創業者非常成功,但他們自己並不認為,也不認同自己算得上成功。相反地,許多人其實認為自己很失敗,因為他們還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而讓他們覺得自己不成功的真正原因,在於他們衡量自己和進步的方式。

如果都沒有人舉手的話,查德就會問:「那你們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讓大家思考一陣子後,通常得到的答案是:

.「停止設定目標?」

.「不要試著達成那麼大的目標?」

.「正向一點,唱唱聖歌?」

最後,查德在黑板上寫下:A.M.B.。Always Measure Backward.(永遠用過去來衡量自己)。一開始,這群創業者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查德解釋說:「衡量成功只有一個方法,回顧過去,拿你現在的狀況和以前的狀況比較。」

這需要一點時間來消化。查德請他們回想自己剛創業的情景。

「有多少人記得自己當時設定的目標是:『如果我一年能賺五萬美元,那就太棒了!』」所有人都舉起手來。「然後你跨過了這個里程碑,你接著說:『噢,如果我能賺十萬美元,那就太棒了。』」

藉由讓創業者看到、想起最初的模樣,以及已經走了多遠之後,查德幫助他們把整個人生重新定義為收穫。

「看看你的團隊、你目前的能力、你的目標、你的生活方式、你的健康,以及你生活中的所有一切。你正在做的一切,你所創造的一切,難道不令人驚嘆嗎?」

這種轉變根本且重要。

通常,這個觀點就像當頭棒喝。

這些創業者意識到,他們一直用落差心態看待自己和自己的事業,也同時意識到,他們一直用落差心態看待生活中的大小事。他們看出自己用落差心態看待團隊、另一半和孩子,因為他們是根據自己認為應該達成的目標來衡量他們,而不是從以前的狀態來衡量他們的進步。他們意識到,自己把幸福變成了不可能實現的理想,對自己和周圍的人來說都是如此。

你愈常練習用過去來衡量自己,你會變得愈有信心、有動力。以丹.布萊德利(Don Bradley)為例,他在應用落差心態與收穫心態原則之後,寄了一封電子郵件跟我分享心得:


【郵件標題】丹.布萊德利 2.0

「我持續在做你要我做的練習,列舉我一年、一個月、一星期的成就,現在我還加上以天為單位,每天都會用最新的收穫更新這張清單好幾次……」

「看到自己一天之內確實完成了多少事情,我的自我效能彷彿成了一個奇妙的上升螺旋:我覺得自己勢不可擋。因此,我又完成了更多事情……」

「這可能是我一輩子裡最有成效的時期,因為我每天追求的目標與未來的自己一致,然後一天當中和結束之際,能看到我所有的收穫!」

抱持著收穫心態是衡量自己和生活最有力的方法。當你處在收穫心態,你會發現自己的所有時間都運用得很有意義。保持在收穫心態,能讓你持續善用時間,創造更有影響力、更有意義的收穫。

收穫心態讓你過著沒有遺憾的生活;收穫心態賦予你力量,不斷超越自身的進步和經歷;收穫能立即產生信心和動能。

不要遺忘你的過去。

永遠用過去來衡量自己。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收穫心態:跳脫滿分思維,當下的成功和幸福,由你決定》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