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年輕人該如何對應?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年輕人該如何對應?

上禮拜有個讀者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是關於如何面對過量的資訊:

我現在23歲,去年畢業在一家手機公司做結構工程師,工作不是很忙所以有空在網上看很多文章,然後下班也有空看書看電影之類;我覺得從未有過一個時代能像現在這樣讓我們每天可以面對如此多的信息量,當然這之中的多數是意義不大的資訊或是虛假資訊。
因此就有一個問題:人的精力、記憶力和時間是有限的,面對如此多的信息量,要如何甄別哪些是對自己有用的(或者是正確的),如何歸類這些資訊,如何記憶這些資訊?

-----
這問題我不敢說有「標準答案」,不過倒是可以分享一下我的方法(雖然可能也不完美)。 或許對於有類似困擾的朋友能產生一些啟發。

目前的我們確實處在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時代,只要你有意願、透過網路你幾乎可以接觸到任何你想知道的事情。 可是呢,如果你沒有一個「好的原則」,過量的資訊還真讓人焦慮。 因為光是每天打開社交網站,朋友轉貼的各類文章、照片、新聞、資訊就讀不完了。 若還想把這些資訊完整的分析、理解、吸收可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甚至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時間應專注在哪些訊息上。

除了資訊過量外、這些訊息還常常是彼此衝突的。 比方說幾天前新聞說APPLE要出低價手機,過兩天又有人說這是誤傳。 昨天我在討論區中看到,有文章說Google的NEXUS4即將停產了,但往下一看馬上又有幾篇說那是謠言。 你看,這時代光是要搞清楚甚麼是有意義的訊息,恐怕就是很辛苦的事情啦。

我自己的做法,是把每天接收到的資訊分成三大類:
- Noise 雜訊
-
Data 資料
-
Method or Principle 方法與原則

雜訊指的是所有在新聞、報紙、雜誌、朋友轉貼、討論區、留言板出現的資訊。 也是95%以上的資訊。 現在我把這些東西都當娛樂來看,不會太過認真(除非那議題真的對我很重要),也大多不當一回事。

尤其是新聞內容。 目前是一個新聞極度娛樂化的時代,新聞的價值已經史無前例的低。 我自己平時是已經幾乎不看新聞了。 最多是偶爾吃飯時餐廳開著電視,就順便聽聽;不然也僅是搭捷運無聊時才會翻翻新聞網站。 至於一般的論壇,只在有需要時才會去看(如找需要的資料),或是無聊時亂晃打發時間才去。

所以對於那些相互矛盾的資訊,我的態度是根本不要去在意。 並不需要認真找出答案來,也壓根不要去相信新聞的內容。 反正那些事情,對我的生活都未必有著重大的影響。 你想,某某公司發幾個月年終、佛跳牆裡頭該放魚翅還是雞翅、誰要跟誰結婚、誰買的東西有瑕疵、7-11與商周誰講的是真的,其實跟我的生活真的沒甚麼關聯。 幹嘛你要把時間浪費在這類議題上? 幹嘛要對這些事情認真? 既然新聞娛樂化了,那就當成娛樂節目來看,看完了笑笑就忘了吧。 (詳細的原則可以參考Joe的時間管理術 – Push VS Pull的電視策略 )

關於Data
Data指的是我們會接觸到很多數據或文字類的資料。 如玉山有多高、長城有多長、哪一省產煤、美國第八任總統是誰、馬關條約是因為甚麼戰爭引起的、二代健保的扣繳原則等。

這些資料量通常很多很大,你無法記憶、很多時候也無法立刻利用、甚至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需要。 可是傷腦筋的事情常常是當你臨時需要時,卻常常沒辦法很快從記憶中找出來。

所以我覺得面對這類Data,重要的態度是三項。
1. 資料價值的判斷能力
2. 日後需要時的搜尋能力
3. 從複雜資料中趨勢判斷的能力。

所謂趨勢判斷的能力,指的是在一堆複雜的資料中看出個頭緒來。 比方說一份財報、人口普查資料、汙染數據、電腦程式碼、或是專案的進度,你能從中辨識方向。 可是這跟資料本身無關,跟你自己對此資料判讀所需要的背景知識有關。 所以與其花時間背資料,不如把時間花在學習知識、累積自己的經驗,以及把相關能力轉換成直覺的練習。

另一個很重要也該培養的能力,是在收到一堆Data後,有辦法知道還缺甚麼東西。 人家給你幾個公司的財務數字,你看不出趨勢、看不出經營的好壞,但你知道你還缺甚麼東西,還需要請對方提供甚麼東西。 這也是在職場或是社會生存很重要的能力。 這也是需要花時間學習以及培養的能力。

至於背誦與記憶這些資料,我覺得5年或10年前都還很重要,可是在搜尋引擎已經很強化的今天,大部分這類Data都有辦法透過電腦輔助來幫你解決。 公開資料最簡單,只要透過Google,在需要的時候幾乎都有辦法搜尋出來。 若是機密資料的話,另一個值得學習的,就是散亂資訊的整理術。 這若學好,對於日後你各領域的增長都有顯著的效應。 像我與Bryan不可能懂所有事情,但我們知道怎麼快速蒐集,也知道怎麼把平常那些看似暫時用不到的資訊整理起來。 等哪天有需要時,就可以快速找出來派上用場啦。

所以在這時代顯得越發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花時間記憶這些基本資料(但要能簡單的存放起來,且日後能透過簡單的規則找到)(當然,若是專業需要的基本資料當然還是需要去記憶)。 無論看書也好、看到別人提供的信息也好,不要花時間去做無謂的記憶。 反而要去理解,去做更進一步的思考。 思考為何這件事情發生的原因、思考這件事情的影響。 做些假設,如果這件事情不發生會產生另一種變化;如果發生甚麼事情,這件事情可以根本不發生。 你要把自己拉高到一個超然的領域,以此去假設、去思考、去培養自己對全局的掌握,而不要著眼於事件本身。

雖然我覺得這其實應該是國中教育來該培養的能力,但很顯然國中重視的還是背誦能力。 可是我總是偏見的覺得,理解與思索What-if其實才更有價值。 畢竟馬關條約之類的數據資料隨便Google就能找到,但探索各種可能性以及分析來龍去脈的思維,才能真正培養年輕人的高度與眼界!

這也帶到下一個議題,也就是Method or Principle

我覺得最值得花時間去理解的訊息,其實是別人「如何做某些事情」、「解決某事情的原則」、「思維方法」、「價值觀」等等的內容。

畢竟搜尋引擎以及網路的興起後,純記憶力所產生的knowledge已經不值錢了。 能把資料活用的能力才值錢,能思考預估以及解決問題的Wisdom才值錢。

所以在時間有限時,應該優先學習方法以及原則。 因為這東西可以養成屬於你自己的世界觀。 此外,你也要培養自己的視野,讓自己在看到不同人的方法與原則時,找出一個最符合自己行事主軸的做法。 或是從別人的方法與原則中找出優缺點,並改為己用。 這才會是讓自己提升Wisdom的關鍵。

此外,請記得Wisdom不等於Data。 Data是沒有心的死知識,交給電腦的Memory來處理即可;但有價值的永遠是Wisdom,也是短期電腦無法取代人腦之處。 這也是我覺得在這時代,年輕人最該培養並賴以生存的技能。

 

本文已授權時報出版社,收錄於【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一書。若有轉載需求,請與時報聯繫。

 

照片來源 http://www.espanol.rfi.fr/sites/images.rfi.fr/files/aef_image/ThinkstockPhotos-178502722-b_0.jpg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