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群網路所創造的人際疏離

關於社群網路所創造的人際疏離

上週貼了一篇文章談到FB這類的社群軟體,未必真的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反而容易在某些人心中因為看到太多別人的「生活宣傳」而產生焦慮。 事實上,延伸這議題繼續探討,我自己的體察是,這類社群網站依賴度高的人,甚至還很容易會從中產生與【真實世界的疏離感】。

「這有點危言聳聽吧?」,你或許會想。 「朋友的動態都在上面立刻看到,朋友也會在上面轉貼各類新聞與新知。 甚至地震來了、大雨來了,都有人在上面提及。 這不是讓我們更快速的知道外界狀況嗎? 怎麼會產生甚麼疏離感呢?」

沒錯,我們很多人開始仰賴這類社群網路來理解外在世界的變動,可是如果來源只是社群網路,就很容易產生一般人沒有察覺的【三個問題】。

問題一,對於新聞事件容易過度聚焦

Makiyo、核四、毒澱粉(及其他黑心食品)、菲律賓與廣大興漁船、洪仲丘與國防部,這幾個事件是這一年間在社群網站上面佔據大家目光的新聞議題(當然還有別的,但我就隨手舉幾個例子)。 也因為社群網站讓大家都能隨時掌握最新狀況,隨時可以把個人的「爆料」廣為流傳。 所以其實身處其中時,很容易讓人過度興奮。

喜歡那個議題的人,會在傳遞及閱讀的過程中拉高喜歡(以及認同)的程度。 可是憤慨那議題的,也會隨著跟別人討論事件的內容,或看別人轉貼的爆料,而越顯得義憤填膺。

更嚴重的事,在於社群網路上人們的情緒很容易被有心人挑起。 上面幾個事件中好幾次都發生,有人寫一兩篇真假難辨的文章(如外勞便當),引導一堆人的信任,並產生嚴重的群眾情緒與話題炒作。

這類文章往常也不是沒有,只是大多只是出現在特定的討論區,被特定的一些人關注。 外面人看到時,通常也會抱持疑問。 畢竟一個陌生人跳出來的爆料,大家總是半信半疑的。 可是社群網站在議題的傳遞上很容易【排除掉一般人的懷疑】。 因為大部分人會這麼想:「既然我那個很厲害的朋友都在轉貼這篇,這篇又已經有5000個讚了,那這篇應該是有道理的!」 我們一般人會唯恐自己沒有站在主流意見的那一邊,所以我們會在每篇這類轉述文章上按讚並分享給其他人。

而讚的數量又會繼續引導輿論,於是一個議題會瞬間爆炸,呈現一個人人都在討論、人人都同仇敵愾的觀感。 甚至更進一步會產生敵我意識,也就是會產生一種幻覺:凡是不認同我們看法的人【應該都是主流民意的敵人】。

問題二 你產生很強烈「我們VS他們」的情節

可是事實上,當你的FB會被某個議題洗版時,有可能只是剛巧你認識的那群朋友在這議題觀點的同質性很高。

我自己印象最好的一個例子,是李安拿到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及最佳攝影獎的那個時期(2013年02月間),R&H這個美國最大的特效公司也同時申請倒閉。 那段時候電影特效界有一股聲音在指責李安等電影導演壓榨特效公司。 事實上很多人可能沒注意到,在當時奧斯卡頒獎典禮時,場外也聚集了數百位特效人員抗議李安。 他們主要的訴求是:「因為好萊塢電影產業希望特效更便宜、可是要求卻不斷提高,造成R&H經營困難、甚至把一些經營壓力轉嫁到特效人員的身上。」

這問題當然中間還牽扯很多因素,所以誰的看法有道理倒不是我今天想探討的議題。 我更想講的是後面的部分。 就是呢,當時因為有這樣的抗議緣故,FB上面有很多人發起一個「把頭像換成整片綠色的活動」。 這活動背後的涵義是:「如果沒有電影特效,以後電影只會看到一片綠幕。」

不過遺憾的是,這活動我若不講,搞不好很多讀者根本壓根沒聽過(畢竟我們的讀者群應該很少藝術工作者)。 但我因為有一群朋友是動畫圈以及特效圈的,所以在那段時間,我FB的版面上有非.常.多.人都把頭像換成綠色。 一開始我還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只是注意到FB上有大量的朋友頭像都變綠色的,甚至連身邊一般朋友也都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 後來還是問了頭像換成綠色的人,他轉貼連結給我看,我才知道始末。

為何我講這一段。 因為以當時的狀況而言,在做特效的那族群中,人人都支持這活動。 甚至很多不是從事特效、但做美術設計、3D動畫、或是遊戲的人也都支持這運動。 每天這個族群轉貼的訊息、分享的新聞或是討論,也都是跟特效者的辛酸,或是R&H的後續動態有關。

在這種情況下,處在那環境的人很自然就會有一種「我們討論的議題,是一個人.人.都.在.討論的議題。」 可是離開了你的朋友圈,是不是還是大家都在談? 是不是大家都普遍認同? 這就很難說了….

這也是很多人常常會抱怨:「明明某某議題很熱,大家都在談。 可是為何XX官員、XX人卻置之不理」。 我在這裡不是要為誰開脫,只是你得理解,雖然某個訊息你的朋友圈都在講,對你而言好像是人人都在重視的議題。 可是另一個圈子接受訊息的渠道跟你未必相同。 所以在「那個世界」裡頭,他們朋友圈重視的東西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內容。

你若沒有這個意識,只是從FB牆上的動量來認知世界在關注甚麼議題時,你就很容易只把自己的世界套用到別人身上。 這反而造成了衝突與隔閡、跟「非我族群」產生疏離,也容易跟意見相左者產生了不必要的敵對意識….

問題三 大家不談了,很快我們就忘了…

一個更糟糕的事情在於。 當某個議題很熱時,大家義憤填膺,甚至還去找很多小道消息貼出來跟大家分享。

可是熱度一旦降溫後,一瞬間大家就忘了這個議題了。 換句話說,社群網站讓問題急速增溫,但卻只是對大部分人造成沒甚麼意義的短期記憶。

你或許不認同? 那我就來問問…

反核四現在狀況怎麼樣了? 你還有追蹤嗎? 毒澱粉最新的進展又如何? 你是不是早就忘了這件事情,又回去喝珍珠奶茶了? 政府對這議題有做甚麼新的防範或是檢查機制? 基因黃豆你還記得嗎? 你吃飯會避開黃豆製品嗎? 會刻意去選非基改黃豆? 其他像當時很多人都在追蹤的Makiyo或廣大興號,現在又是如何了? 這不能怪你,而是我們大部分人都太容易被議題牽著走,也太容易因為議題的冷卻而跟著遺忘了…

結論

請別誤會我,我寫這篇並不是要特別針對哪個特定議題來評論對錯。 只是要提醒大家,當你太關注於社群網站上別人轉貼的意見,並因為朋友同質性而只看單.一.面.向時,千萬別以為「人人都該這麼想」。

這是一個多元且自由的社會,別人未必這麼「理所當然」的認同你朋友圈認為「就該如此」的事情。 適時的跟社群網路的論點保持一個距離,多尋找每個議題反面的意見,多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其實是保持自我獨立思考很重要的一個訓練!

圖片來源:http://c300221.r21.cf1.rackcdn.com/photographer-clint-newsham-1339023234_org.jpg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