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學書摘】在職場上,影響力就是你的超能力!優秀上班族該靈活運用的 7 種「影響力槓桿」

【大人學書摘】在職場上,影響力就是你的超能力!優秀上班族該靈活運用的 7 種「影響力槓桿」

【為什麼大人學推薦這篇文章給你?】

【麥肯錫主管意見回饋術】系列書摘進入最後一篇。

在前兩篇摘文中,我們學到了給予同事或部屬意見回饋時,該注意哪些細節;以及面對不同的對象,我們該如何掌握給予回饋的份量。雖說務求完整,但我們也理解,這些指南未必能完全符合所有讀者在實務上碰到的困境。而且在這些方法背後,可能還有更複雜的內容該理解,也就是如何有效影響他人。

因此最後一篇,我們選摘了作者在書中提供的「影響力」概念說明及 7 種你能實際運用的「影響力槓桿」。當你碰到與同事之間的協調困難時,不妨也以此來思考看看,搞不好解法也就由此出現了喔!


最近我曾在虎門之丘附近的一家鯛魚飯餐廳,跟一位從前在麥肯錫認識的好朋友一起吃飯。他曾經是麥肯錫的資深合夥人,現在則是以個人顧問的身分活躍於各種業界。在某業界裡,他與所有企業高層都認識,而且跟每個CEO層級人物,都熟到互相能以對方的名字相稱。想當然耳,他見過的主管可說是不計其數。

那天他對我說了這麼一句話:「好的CEO與不好的CEO,好的 BU Head(事業部負責人)與不好的 BU Head,好的經理與不好的經理,好的商務人士與不好的商務人士,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影響力策略。」簡言之,不論置身在哪一個階級,都必須具備「引導他人」的溝通能力。

你知道影響力策略還分成許多手法嗎?在我從前學習相關知識的地方,稱這些手法為「影響力槓桿」。許多人一聽到槓桿,都會聯想到槓桿原理,但這裡的槓桿或許稱為「握柄」或「扳手」更加合適。

如果你並不清楚這些手法,或者只是將這些手法收藏在心裡,等於是自願放棄超越他人的絕佳機會。

成功關鍵在於,運用多類型的槓桿

首先,影響力槓桿依其作用的不同,還可以區分為正面及負面兩大類。正面的槓桿不僅種類較多,使用上也比較方便。以下列出各種正面及負面的影響力槓桿。

正面的影響力槓桿包含:

1. 權威(Authority):地位、名譽、權力

2. 同理(Empathy):同理心、感情

3. 邏輯(Logic):各種具邏輯性的思想

4. 戰友(Comradery):同儕思想、自己人、一搭一唱

5. 報酬(Reward):獎金、獎賞、獎勵制度、旅行

6. 榜樣(Role Model):以身作則

負面的影響力槓桿:

7. 脅迫(Threat):恐嚇、詰問

你必須知道該使用什麼樣的槓桿,才能成就最佳的溝通。

絕大部分的人在看了這七種槓桿之後,才會發現自己過去都只偏重於其中的某幾種。通常在進行意見回饋時,只會用到其中的一、兩種而已。甚至很多人的心裡都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認為意見回饋時只能使用「3. 邏輯」來說服對方,但如果要讓意見回饋發揮十足的效果,就必須懂得運用更多不同種類的影響力槓桿。

以下我們舉一個例子。我在前文曾經提過,有個TI讓我傷透腦筋。以TI的價值觀、態度、毛病、習慣及身為社會人士的想法,要對他進行意見回饋實在不容易。但如果雙方的關係惡化,導致出現必須立即改善狀況的急迫性時,前述的七種影響力槓桿,哪一種會比較有效呢?

首先,「3. 邏輯」可以直接排除。

對一名顧問,有些時候可以講道理,有些時候不行。當然還是可以試試看,但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尤其對方的行為如果根本是蓄意的時候,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至於「2. 同理」,要發揮效果,必須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對方是敞開心胸的狀態。以TI的情況來看,我看得出來他根本不想與我對話,所以這一招對他也沒有用。

如果想要使用「4. 戰友」的影響力槓桿,最好是在團隊聚集在一起的時候。例如四、五個人一起負責專案的團隊,建議可以善加運用團隊學習的時間,互相提供對方意見回饋,或是對一些資料的內容「達成共識」,就比較容易讓對方產生變化。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當想要強調「團隊的行動或看法」時,這種影響力槓桿也能夠發揮作用。意見回饋通常都是一對一,因此如果能讓對方明白「這件事並不是只有我這麼說」,也能夠增加說服力。

「5. 報酬」的具體使用方式,則是在意見回饋時讓對方知道「只要你改掉這個壞毛病,就可以獲得具體的好處,例如:升遷的機會」。但是在實際運用上,對方須要改善的行為與報酬必須要有明確的相關性,否則難以發揮效果。

在TI這個例子裡,我們還不知道他所追求的目標到底是什麼,貿然使用這個槓桿恐怕並不妥當。

那麼以「6. 榜樣」來進行意見回饋(或者應該說直接做給對方看),是不是個好辦法呢?

既然是「以身作則」,靠的當然不是對話,而是以自己的行為或成果,讓對方認同或服氣。以TI的情況來說,這或許是個好辦法。山本五十六(譯註:二戰期間的日軍元帥)曾經說過:「要改變一個人,就先做給他看,說給他聽,讓他自己做做看,然後再稱讚他。」由此可知,所謂的以身作則,強調的就是「做給他看」的部分。如果你擁有比對方優秀非常多的能力,就靠行動讓對方閉嘴吧。

最後一種方法,則是使用「1. 權威」,直接命令對方改正缺失。這雖然是主管的特權,但除非真的走投無路,否則我認為應該要盡量避免。這麼做雖然能看見一時的效果,但接下來要贏得對方的信任會更加困難。

除了以上這些之外,還有一種負面的影響力槓桿,那就是「7. 脅迫」。通常使用這個方法,都是在前面六種正向槓桿都難以看見成效之後。不過對於業績表現太差的人,這招還是有一定的必要性。唯有這麼做,才能讓對方知道「你已經沒有退路了」。

另外,我再分享一個小知識。在一般狀況下,要採用什麼樣的影響力槓桿,還得看對方從事的是單純勞動,還是(須要動頭腦的)複雜業務。美國暢銷書作家丹尼爾‧品克(Daniel Pink)在其著作中介紹了一個研究成果,說明從事單純勞動的人較容易透過「處罰及威脅」改善工作成果;相反的,從事複雜業務的人較容易透過「讚美及獎勵」改善工作成果

如何獲得對方的認同?

以TI的情況而言,我認為不太適合對他進行意見回饋(效果相當有限)。因為能夠使用的影響力槓桿只有「1. 權威」、「6. 榜樣」及「7. 脅迫」而已。雖然很想把「4. 戰友」也納入考慮,但我是中途才加入團隊,這個方法需要一些時間醞釀,所以我將它排除了。

此外,這裡的「1. 權威」還包含以「我也是這麼過來的,所以絕對不會有錯」為理由說服對方。不過像這種完全仰賴個人經驗的建議,一旦稍有偏差,就很難令對方信服,一定要特別謹慎。

對了,關於這裡的「2. 同理」,簡單來說,積極傾聽對方的話,並且站在對方的心情和立場進行意見回饋,其實也是影響力槓桿的手法之一。認真傾聽對方的發言(先聽到最後再表達意見,不要一開始就加以否定)只是最基本的條件而已,還得要貼近現實狀況,在互相理解雙方立場的前提下,嘗試加以說服。

但是在同理心的手法上,千萬不能使用「對了,以前的我也是這樣,所以我能明白你為什麼做不到」這一類帶有肯定意味的說詞。一定要徹底表達出對方與自己的狀況與層級並不相同才行。如果你利用過去的自己來表現出體諒的態度,會帶給對方不必要的安心感,如此一來對方改善的速度就會變慢。

TI的例子也是一樣,如果我說了:「我以前也像你一樣,遇到了討厭的人,就故意處處跟他作對,每件事都要分個高下」這種話,等於是認同了對方身為專業人士的缺陷部分。如此一來,以後他到了其他環境,可能還是會抱持同樣的錯誤觀念來對待其他人。因此我們應該向他傳達的正確訊息,是「我們這個地方不容許那種孩子氣的心態」。

總而言之,影響力槓桿的最大意義,在於使用最有效的方法來獲得對方的認同

重點在於對方能不能實際採取行動並且有所改變,因此,請你也要盡可能找出最有可能讓對方改變的方法。

 

本文摘自樂金文化 《麥肯錫主管意見回饋術:一流顧問都在用的精準傳達技巧,避免誤解、幫助團隊快速調整工作狀態,還能留住人才!》


本書其他摘文:

1. 【大人學書摘】給同事良性「意見回饋」的 3 項重點,改善工作狀況又不毀人緣

2. 【大人學書摘】如何評估該給同事多少回饋,才不會惹人厭?你可以透過 3 個問題來思量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