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優秀工作者常以「主管回饋」,做為職場行事微調依據,受肯定就能多加把勁,被指責就盡力避免,大抵符合人之常情;另一方面,從人性角度切入,「被肯定/認同」本就屬於人的基本欲求,是人就愛聽好話,這也沒有太大問題;最終造成傷害的關鍵在於:職場工作者讓身邊的人都知道自己特別愛聽好話,並進一步把這件事當成驅使當事人的有利工具,而損害個人甚至是團隊利益,那問題可就大了。
你是不是也接到過不少公司的面試通知,但面試後就是沒有消息,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你常問自己:「是不是面試的技巧有問題?還是穿著不恰當?是髮型不對?還是說話不得體?」可是各種方式都試過了,面試仍舊是處處碰壁,你知道嗎?面試失利的原因很少是因為不懂面試技巧的。那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
離開學校後,進入了挑戰更嚴峻,組成更複雜的職場,很自然地,我們也總會遇上幾位特別聊得來的同事,中午約吃飯、茶水間聊八卦,偶爾一起湊個團購、訂個雞排珍奶,甚至在工作之外也一起唱歌喝酒,一起旅遊... ...這種所謂「辦公室小圈圈」,無疑地為緊張的職場生活憑添一絲溫暖。
不過,如果妳/你是一位對職場充滿企圖心,期待打造自己事業,建立專業品牌的工作者,個人的經驗告訴我,你該與這類辦公室小圈圈保持距離,因為它帶來的害處,要遠大於好處。
有不少主管,部門的工作全由自己一肩挑起,好像沒有自己不行似的,其實並不是因為自己太行,而是因為不懂得如何交辦工作。部屬總有一大堆理由來推卸工作,工作一旦交辦不下去,主管就只好收回來自己做,最後就是累死自己而已。而工作交辦不想被部屬反彈回來,其實,是有技巧的。
最近,有個同學跟我聊了這麼一個問題。他家裡有事業,父母也希望他接班。而他念了這麼多年書,非常想要畢業後能學以致用,而非僅是為了家裡就輕易放棄夢想。所以面臨了兩難的狀況:一邊是想要追尋的夢想,但另一邊是家裡的傳承與期待。大概很多人以為我跟Bryan成立「大人學」,又不斷在文章中強調「大家都要努力成為成熟的大人」,所以以為我們在這種時候,都會鼓勵大家努力去壓抑這些夢想的吧?但我要說:正好相反!
下課時間,也常有學員來跟我聊聊職涯或人生規劃的問題(頻率甚至比專案管理問題還高),有時候甚至連兩性疑難都來問我。今天要提的,是一位年輕女生的焦慮:她告訴我,她的夢想是去國外讀MBA,但由於才剛結婚一年,這個夢想一直不敢說出來:「老師,你覺得我該怎麼辦好?到底我該去還是不該去?」
「我該去念研究所?」、「我該出國留學嗎?」、「我該交男朋友嗎?」、「我該換份工作嗎?」、「我該要求加薪嗎?」、「我該生孩子嗎?」、「我該買房子嗎?」以上問句包含那位同學一開始的提問,都呈現了一個共同點,你發現了嗎?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除非自己在原地踏步。做過的事並非每件事都能留下經驗,除非你能深入的去了解、認真的去檢討,否則也就只是走馬看花,只會是經過,而留不下經驗。職場上的資歷並非年資,不是用時間來計算而是靠事件來累積,要想豐富自己的資歷,除了要有歷練的機會外,更要靠自己努力體驗,才能有效轉化為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