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涯

【主題文章選讀】Joe與Bryan給新鮮人的10項求職與生涯規劃建議

鳳凰花開,驪歌初響,每年六月總會有一批大專院校學生離開校園,踏入職場。雖然今年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許多學校的畢業典禮被迫取消,甚至,根據《遠見》報導,104人力銀行統計,今年職缺數量大減超過10萬個,但即便如此,思考想投入什麼樣的工作與付諸行動求職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學會新技能的首要任務:掌握「最小單位行為」

2018年在看了《刻意練習》一書後,發現我過去的一些成功學習的經驗都有相似的軌跡,而失敗的學習經驗中,也同樣有違背學習理論的地方,後續又陸續讀了《大腦喜歡這樣學》《給大人的人生翻轉學》《學會如何學習》以及許多談論學習的文章及影片,包含「費曼學習法」、「心智圖筆記」之類的眾多資料後,為了驗證這些學習方法是不是真的有效,所以我決定拿我一生中學得最爛的「英文」、「程式開發」來當實驗,驗證從零到一的學習,是不是真的存在一套高效且通用於所有領域的規則。

從《戰國策》談職場:好員工遇上好老闆,會爆發什麼樣的火花?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我過去讀《戰國策》印象最深刻,也蠻喜歡的故事。先把這個故事說完,接著我再來談談由此延伸的職場學習吧!故事主角是戰國時代齊國一個叫做馮諼的人,他因為家裡很窮,所以決定去找「戰國四公子」,也就是戰國時代四個國家的丞相之一的孟嘗君,想當他門下的食客。

談人際關係:職涯發展中,大家不明說卻很重要的「東風」

這一篇想來聊聊的,是職場中的「人際關係」。坦白說這個主題還真的不是我擅長的,事實上我覺得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雖然這幾年我有比較刻意去突破自己的界線,不過應該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那為什麼我不擅長卻還要聊呢?原因是,其實這在職涯的輔導或是設計時,是一個很難說清楚的主題,甚至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不一定是政治正確的。

給找工作一再失利的你:求職路上,你該具備的5種關鍵心態

年輕的同義詞,就是失敗無足輕重、沈沒成本輕如鴻毛。也許是非本科系的學生總是有那麼一點點特別、也許是沒酒量就有酒膽到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我居然一路過了三、四關,然後,收到了上面的這封通知信。 2011年6月10日的最終戰,會議室裡坐了八個人,氣勢凌人覆蓋著遑遑不可;肅殺的氣氛掩飾著緊張。

職場上怎樣的人最有價值?人力銀行職涯教練的6個真心建議

每一段歷程結束前,我都會像我的那個無緣的前女友一樣問:「我是不是變成更好的人了?」十幾年來,我從「全心嫁給了工作」到所謂Work-And-Life Balance,我真的希望還沒有累積足夠工作經驗的你,不要要求齊頭式的平等、做到你自己很爽、超級滿意、沒得挑剔、會做事情也要會做人。

「負責」跟「當責」哪裡不同?一個故事,告訴你為何當責者更有機會被重用

在專案管理課程中,很多人會問我一個最近很紅的詞,叫作「當責」(accountability),今天我想拿「負責」(responsible)這個詞來比較,告訴你這兩者有什麼分別,而「當責者」又為何總是比「負責者」更被重視。雖然你在網路上可能很容易就能查到定義,但用一個故事來說明,將會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