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新聞說有個台大畢業的同學,大學加碩士共念了八年,結果畢業八個月來陸續投了五十多封履歷,只有零星的面試機會。 很多公司光看到科系資格不符,連面試機會都沒有。
當然,我畢竟只是從新聞上看到,所以當事人的詳細狀況並不清楚。 但我得說,如果連續投了五十多封履歷都沒有好結果,接下來其實不能再盲目的投履歷,而是應該要嘗試做些不一樣的事情! 因為若還傻傻的繼續投履歷,就好像寫了一個邏輯有誤的程式,沒得到期待的結果,卻不斷嘗試重新執行,並期待下次會跑出不一樣的結果。 這可是不太會發生的…..
我記得Xdite在他【Growth Hack這樣做】這本書中提到,Growth Hack這知識並不是行銷術,而是一個要幫你把產品做好的技術。 這意思是說,很多人常以為產品賣不好是行銷沒做好、是廣告打的不夠多、是消費者不懂,但實務上更可能是產品本身不好,或是Landing Page沒做好。 我覺得求職也是同樣的概念 - 求職與寫履歷的過程,也是一個讓你思考怎麼把產品變更好的過程。
先談談甚麼是Landing Page,就網路行銷而言,所謂Landing Page就是客人會初次認識你的「著陸頁」。 那一頁要是沒甚麼能吸引人興趣的內容,別人可能根本不會往下看你的產品細節,而是按「上一頁」跑掉了。
事實上,找工作跟網路行銷完全是類似的概念。 我就是自己要賣的產品,而履歷則是我的Landing Page,最終我要把自己賣出去。 所以第一步其實是讓潛在客戶有興趣想了解我,甚至想進一步約我面對面談話(我才能面對面銷售自己)。 但如果投了一些履歷,別人卻連見都不想見我,那很顯然是履歷中沒有任何能讓人感興趣的東西。
對方是台大畢業,所以我猜他產品本身應該不至於差到哪裡去。 但五十幾封履歷投出都沒有得到太多機會,恐怕Landing Page空泛就是最大問題了。
我自己的經驗是,大部分人常常沒有從「對方的角度」來想過求職這問題。 他們隨手拿個求職網站的基本格式,把自己的過往如流水帳一樣寫出來 - 其中沒有重點、沒有特色、甚至還任性的放入一些會扣分的內容。 當同時跟幾百人一起比較時,當然就相形失色了。 所以,碰到這類問題時,其實應該要換位思考,想想市場到底要甚麼,並把你能驚艷市場的特質與強項重新突顯出來。
但我得說,這其實還真是台灣大部分人的弱點。 我們偶爾會幫一些朋友做職涯診斷,這時候就會發現,很多人其實能力不錯,只是或許是台灣人生性害羞、覺得講自己強項不好意思,所以每次寫在履歷上常常是含糊不清、謙虛到不必要的程度。 至於真正有價值的特質,往往都僅用流水帳的形式匆匆帶過。
舉例來說,上次上課有朋友在履歷中寫:
「資深工程師,建立年度預算成本模型、建立產品BOM表、做成本預估、提供業務報價。」
讀起來就是一個很平常的工程師。
我們深入跟他聊了半天,才發現其實他上面所謂建立年度預算成本模型,其實是他花了很長的時間幫公司整理並建置的一個數值模型。 過去他們公司做年度預算時程要花整整四週的時間,但改用這個模型後只需要兩週就可以達成。 我們就說:「這為何不特別寫在履歷上?」 為何不寫「幾年到幾年 主導設計公司年度預算的成本數值模型,讓原本四週的預算製作時間大幅縮短為兩週」。 這樣寫起來,整個價值不就大不一樣了嗎?
事實上,履歷本來就是要用來突顯你的價值,尤其要明確界定你跟另一個人的差異。 你將來寫人生回憶錄時大可以謙虛,可是寫履歷可不行。 因為若不把這些特質突顯出來,別人怎麼會注意到你呢? 而如果別人不會注意到,你投再多履歷,又怎麼能期待結果會不一樣呢?
其實啊,履歷也好、戀愛也好、網路行銷也好,所有事情的概念都是一樣的。 在你的產品跟Landing Page沒搞好之前,流量其實是沒用的。 如果別人來了你的商品介紹頁,搞不懂在賣甚麼、搞不懂買回去有甚麼用、看看價錢又很貴,當然一下就走了。 這時候你若還笨笨的去買廣告(或亂撒履歷),很可能多只是白花錢或浪費時間。 所以當碰到這狀況時,得要設身處地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到底這商品(我)能帶給對方甚麼好處? 為何我比競爭對手更好? 為何我值得這價錢。 別人能看懂,自然就會下手了!
所以呢,如果你本身沒特色,那要想辦法增強特色;如果你本身夠有特色那就要強化你的Landing Page(也就是你的履歷),讓你的特色能簡單被看懂。 此外,做這樣的強化,其實還會帶來一個態度的正向循環。 因為當你吸引力對了,面試邀約通常會大增。 要不要去談還是其次,但這會對於你建立自信心很有幫助。 一旦你有自信後,你在面試時所顯露的態度跟眼神會不同,而這氣勢往往對於後續談判與薪資要求上也能帶來正面的影響。 所以,碰到求職卡關時,不要急著想大量撒網,因為撒網可能根本不是關鍵。 回頭來改善產品(包含你的Landing Page也就是履歷),帶來的效果可能會更棒。
延伸閱讀
延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