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走出同溫層?提供一個我愛用的方法,你不妨也試試看

怎麼走出同溫層?提供一個我愛用的方法,你不妨也試試看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們的Podcast《大人的Small Talk》一起聆聽,或者選擇在Spotify上收聽也可以喔!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怎麼突破同溫層」這個議題。這是一個變動的時代,各類新聞事件很多,加上人手一機,所以事情一爆發,訊息的散佈就非常非常快。可是麻煩的地方也在於,一些具爭議的議題其實包含很多面向,不是簡單的誰對誰錯。我們一旦難以掌握全貌,難免就發現人會聚集在同溫層下,且這同溫層還常常越來越厚。支持某議題的聚在一起覺得對方是笨蛋;反對這議題的也聚在一起狂罵,也覺得對方是笨蛋。這不管在政治、社會事件,甚至是經濟議題上面,都越來越明顯。

但這也不奇怪,畢竟我們身邊總是跟自己同質性高的人,要擴大視野往往就很難。就算你若心態開放,想多方了解也並不容易。畢竟我們每天時間有限,不可能什麼事情都認真鑽研,實在很難靠自己來鑽研搞懂兩邊的爭論點。可是對於時事完全置身事外,好像也不對。

缺乏對時事的掌握,一來你失去了所謂的「社交談資」,大家在聊天,你根本不知道大家在聊什麼;大家問你意見,你也搞不清楚來龍去脈,沒話可說。二來,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慢慢地我們會跟社會脫節。而且當你發現大家講的東西你都不知道,也很容易有所謂的「資訊焦慮感」。

對於資訊焦慮感,或者是說怎麼走出同溫層、廣泛取得訊息這件事情,過去大概五年來我其實也做了一些實驗。接下來,我就來談談我的做法和收獲。

 

看電視、報紙易資訊偏頗,正確使用臉書更有幫助

我實驗的方法其實就是少看報紙和電視,另外我發現,接收新訊息最快的方法是臉書(Facebook)。這個答案可能讓一些人會覺得很訝異:為什麼是Facebook呢?甚至很多人會覺得Facebook不才是加厚同溫層的元兇嗎?

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我會覺得Facebook是現在這個時代取得資訊非常好用的工具。原因在於,我覺得它是大部分人可以簡單取得、免費、而且甚至搞不好是唯一一個你一旦設定好,就可以輕易、廣泛,而且被動取得資訊的方法。

什麼叫做「被動取得」呢?我覺得被動取得對現代人很重要,因為大家時間少,沒時間到處搜尋細節。上新聞網站一則一則看也很花時間,加上新聞網站中也不是每一則新聞都重要。而且每個新聞網站都有各自的立場,所以你想要周全理解今天有甚麼大事,其實是很費時的。真要如此,你可能得每天都看一堆立場各異的新聞網站。這除非你是在進行甚麼輿情觀察的工作,否則這麼費時勞力,很少人能持之以恆。

可是在Facebook上,如果你做一些正確的設定,它其實可以讓你快速掌握重要大事,並變成走出同溫層的一項好工具。

怎麼做呢?

 

追蹤各個陣營的意見領袖,拓展接收訊息的廣度

大部分人把Facebook當成社交平台,大家在網站上交換意見、討論事情等,甚至認真在上面分享自己生活的大小事。但對我而言,Facebook不是一個交友平台,對我而言,它其實是一個去理解別人到底在想什麼的一個工具。在我個人的Facebook中,我會刻意去加,或者至少去追蹤一些很明顯跟我觀點不同的人,看看來自不同陣營的內容。所以當有一個特定議題的時候,就會發現在我的臉書上,很快會看到雙方的意見。

當然他們發言,目的也就是想要增厚他們的同溫層,或者想要說服少數跟他們意見不同的人。但也因為他們努力想要說服,所以在這些議題上,他們會努力找跟他們觀點一致的新聞、社論,甚至自己寫懶人包來分享。所以光是看看這些人的動態,大概就知道在不同的族群中分別抱持什麼觀點。

如果你的臉書都只有價值觀相同的朋友,那你的臉書上大概就是一派和樂,大家立場相同,碰到一個議題,大家就一起去罵另外一邊的人。可是在我的臉書上真的是百家爭鳴,每個人的觀點都不一樣。於是你瞬間會知道兩派抱持甚麼論點,以及分別怎麼得出這樣的結論。這絕對比自己去看各類新聞網站來的快又有趣。

 

你可能擔心朋友會因為你關注「敵人」而生氣,可用2招解決

以上建議的方法我覺得很有用。不過我知道有些人可能會擔心,如果朋友看到自己加別的陣營人士為好友,是不是會討厭你、排擠你,甚至封鎖你。

對此,我也可以提供一些解法。

首先,你可以透過設定把你的好友名單隱藏起來。於是你身邊朋友可以完全不知道你加了哪些其他好友。再來,你如果還擔心,你也可以僅「追蹤」這些意見領袖,不一定要真的加為好友。

再來,有人可能也會擔心,如果自己要持續看到那些不同觀點的人,是不是要按讚,或者要去留言?萬一同溫層的人看到你按另外一個立場完全不同的人的文章的讚,他們會不會生氣?

我覺得這個其實也有解。從我自己這段時間的一個實驗,其實我發現臉書會不會跳出特定的文章,其實跟你有沒有按讚毫無關係,而是跟你有沒有去認真瀏覽那些東西有關。

就像我追蹤了很多人,但是我其實也不希望顯露特定的立場,所以我通常不太按讚。可是你就會發現他們的文章還是一直會出現在我的臉書中,為什麼?

我後來得出的一個結論是,如果有一些爭議的事件我對雙方的觀點有興趣,他們貼的東西我會「點進去看」,可能會因此refer到另外一個網站;或者我會點開別人的討論串,看到底他們在講什麼。我發現其實臉書似乎是更在意這個「觀看互動」,並會以此做為推播的判定。

所以我認為重點其實不是有沒有去按讚,也不是你有沒有去留言,是你真的看了。一旦這個行為發生,那樣臉書後續就會一直推送。

 

成天接受和自己想法不同的內容,很生氣怎麼辦?

再來有人可能也會擔心,一直看到這些跟我觀點意見不同的文章,會不會搞得自己好生氣?對於這個問題,我倒覺得這也剛好是個讓自己更成熟的成長機會。

很多時候,我們有一個觀點,我們希望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是跟別人一致的,所以我們去找一些支持的同溫層。也因為我們直覺性追求這個,所以大部分的人都習慣躲在同溫層中,造成一種「你看,我們是世界的中心」的錯覺。

可是我得說,這樣的錯覺某種程度限制了思維的發展。我其實在很多文章中講到,重點不是去看別人對事情的結論,而是要理解他得到結論的過程。

很多人會把爭議問題直接導向對錯,可是大部分的事情其實都不是對錯可以說明白的,更多時候是因為彼此不理解。所以我覺得,重點真的在於理解。當你理解之後,甚至也不一定要認同,但你得知道,如果一個議題在世界上有個10%、20%、50%,甚至更多的人跟你有不同的想法,他們的想法一定有他們背後成型的理由。

我覺得當你的臉書總是有差異、有爭執,你會慢慢習慣「大家都很不同」的這件事情,慢慢對於觀點差異就會更冷靜地看待。然後,你會更有能力跟各種不同觀點的人相處,並相互尊重。作為一個成熟的大人,這是很重要的能力。

既然這個很重要,你可以從今天開始就訓練。臉書上面不要只有同溫層的朋友,試著去追蹤一些、尤其是刻意地去追蹤一些跟你自己不相同的人。至少理解每個人在所有議題上面都有相似,也有相異的觀點,之後你跟不同的人相處,就可以成長到更厲害的高度。這是我的想法,希望對大家也有幫助。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