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人生的快樂取決於你思想的品質!加入「目標與代價」的視角,你會更瀟灑!

你人生的快樂取決於你思想的品質!加入「目標與代價」的視角,你會更瀟灑!

(Photo by Ivan Samkov on Pexels

本篇也可以搭配我們的 Podcast 節目《大人的 Small Talk》一起聆聽,在多數Podcast平台(例如 Apple PodcastSpotify)都可以找到!


先前,我曾在 podcast 節目中分享一個關於潛規則的議題(原文連結)。當時我以藝人王陽明轉賣限量錶、引起錶商 AP(Audemars Piguet)不滿的事件為例,說明「潛規則」這東西未必如大家想像的充滿惡意,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它背後其實也有互信和體貼。在大人世界裡,很多事都不是非黑即白,很難只以對錯論斷。

節目上線後,我透過留言發現多數人都有 get 到我的意思,理解我並非贊同潛規則,而是鼓勵大家以更多元的方式來思考;但我注意到,有少部分的朋友還是會直覺地想論對錯,糾結整件事到底是 AP 還是王陽明錯。這也促使我想來個續集,聊聊我們在思考一件事的時候,除了對錯,是不是還能有別的思考方式?

我自己從小也是一個非常理工的人,或者說非常實事求是,總覺得凡事都有對錯,而且誰對誰錯一定要分辯清楚,就如同柯南常說的:真相只有一個!但在社會上累積越來越多的經歷之後,我自己其實有些改變和反思,我開始認為,每個人其實都該學著「戴不同的眼鏡看同一件事」。

這是什麼意思?你可以想像在黑夜裡,如果你只用肉眼望向一片森林,你可能就只看到黑漆漆一片,但如果戴上紅外線眼鏡,森林裡的野豬、花豹這些動物你就能看清楚。看人或事情也是同理。很多人看人常常只看「長得好看 / 不好看」,但實際上,一個人還有價值觀、學識、宗教等不同面向,如果只單看長相,覺得一個人長得不好看就不理他,那很可能就會錯過許多值得深交的緣分。

看事也是如此。從小我們受到的訓練,就是每道題目都有正確答案,要不選 A、要不選 B,沒有「A、B之間」這種選擇。也因此到了大人世界,我們很容易認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怎麼可以有含糊的事情存在?

持續以這樣的思維生活,當然是最容易適應的,可是卻會非常辛苦。因為這個世界並不是這樣運作的。我並不認為凡事含糊帶過、不講對錯就是最好的,但我認為更重要的,其實是我們必須直面現實世界的運作規則,讓自己過得舒服一點。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可能還是覺得有點抽象,我就舉個例子吧!

我最近在手機上看到一則影片,內容講述的是一個學生發現班上有人作弊,基於正義感,他就去跟老師說某某某作弊,因為校規非常嚴格,所以這位作弊的同學因此被退學了。沒想到後來,因為作弊的同學人緣不錯,班上大部分的同學就覺得他被退學實在太可憐了,於是開始群起排擠「告狀」的主角。

主角覺得既生氣又無辜,回家就問他爸爸「我這樣做有錯嗎?」這個爸爸的回答,我覺得非常有智慧!

爸爸告訴主角,他按照教育給的標準,努力成為一個正直的人,這是很棒的;但被大家排擠是他同時得付出的代價,社會運作的法則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因為任何理由不喜歡你。這整件事情不是以對錯來論斷的,你「正直」和「被排擠」也是可能同時發生的。維持正直是好事,但並不代表,你不需要付出代價!

這個故事其實也講出我和 Joe 一直以來想傳達的價值觀。第一,如果你永遠只用對錯來解讀所有事情,你很容易和影片主角一樣過得很痛苦、很困惑,覺得自己明明就是做對的事情,為什麼還被大家排擠;或者像王陽明在賣錶風波裡面一樣,覺得錶明明是他掏錢買的,那當然有權決定要不要轉賣, AP 怎麼可以因此不高興(但偏偏對方就是不高興了,還決定取消王的VIP資格)。

第二,我覺得大家可以跳脫對錯思維,參考的另一個思考維度是「目標與代價」:我的目標是什麼?背後代價我願意承受嗎?

我最近正好收到一位學員來信提問,我認為他的提問很適合作為範例。他在信中提到,某天他公司裡的可能是 HR 或某個小主管跑來,沒頭沒尾地說他請假時數是部門內最多的,話講完就走了。

學員聽到之後,搞不懂對方是好意提醒還是什麼意思,但心裡就是不太高興,覺得自己都有照規定請假、工作也沒有拖延,對方跑來說這句話到底想幹嘛?這個學員不知道該怎麼回應比較合適,也問我說難道他請假有錯嗎?

我沒有直接回應他是不是錯了,反而先問他「你的目標是什麼?」,他說他想要的是一個可以兼顧家庭、請假自由的工作環境。我就又告訴他,那看來他已經得到他想要的了,那還擔心什麼呢?不管同事是好意或惡意,我們又何必要求大家都心服口服呢?我們得到想要的,同時可能也得付出一些代價,比方說同事在背後冷言冷語。以這樣的角度思考,就會發現這件事情其實也不需要我們如此煩心。

其實我常被問到類似的問題,我聽完都會告訴學員,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時,可以試著跳脫對錯,先想想你到底要什麼?如果事情照你的劇本走,你得到你要的東西了,那同時出現的這些比較不好的事,很可能就是你得付出的代價。我們總不可能什麼好處都拿,但什麼壞處都不碰到。

我自己也曾經陷入類似的迷思,對一些不順心的事感到很煩,後來慢慢才體會出幫助自己化解糾結的思維。

舉例來說,我跟 Joe 一開始是從寫部落格文章開始發展的,寫著寫著讀者越來越多,也開始有人會留言說寫得很好。但如果你在網路上發表過東西,一定會知道酸民很難避免,即便比例再低,只要一個酸民出現,那即便有 10 個人說我們寫得好,我們心裡總還是會覺得很不爽。更別提這些人常常是連文章都沒看完,只看標題就留言罵人......

但後來我試著以「目標和代價」來思考:與其一直想著我對他錯,然後自己氣得半死,我不如想想,我成功把想法分享出來,也得到很多正面回饋,甚至後續還有朋友因此來報名我們的課程。我得到這麼多了,這些莫名其妙的酸民可能就是我得付出的代價。

這麼想想,心裡真的也就釋懷多了!畢竟我們長到這年紀,大概也都明白世上不可能凡事都順心,對吧?

我不敢說整個台灣,但以我自己成長的環境來說,我總覺得整體而言是很「不大人」的,凡事一定都要抓個戰犯出來負責。比方說社會出了什麼事,大家就會出來喊「政府要負責」。政府固然有義務要把社會整頓好,但我們自己難道就因此什麼都不做,枯等著政府來處理嗎?

就好像我小時候跟一個朋友出門,我們要過馬路時,他一看到綠燈亮就直直往前衝,正好有一台車就衝過來,我趕快制止他,他還不理我,跟我說:「現在是綠燈,他敢撞我他就死定了。」確實,在法律上對方得要負責,但重點是我們自己可能會因此受重傷啊,這代價你真的願意付嗎?

教育很少談這類事情,老告訴我們學校規定如何、法律規定如何、要揪出誰對誰錯,但除了仰仗這些硬性的規定或道德束縛,難道我們就沒有其他思考方式了嗎?如果抓不出戰犯,我們難道就讓自己處在負面情緒,甚至是實質的傷害中嗎?我認為這實在就太可惜了。

也因此,我在本次文章中分享碰到不順心的狀況時,除了硬是搞清楚誰對誰錯,我們還可以用「目標與代價」來思考,理性地衡量獲得的與失去的是否平衡。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你甚至可以做好「獻祭」的準備,也就是像先民為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獻上祭品給上天一樣,思考你在實現目標的同時願意犧牲什麼?這樣的目標和代價你可以接受嗎?

很多事情真的沒有誰對誰錯,這也正是這個世界有趣的地方,如果你能練習以「目標與代價」,或更多不一樣的思考框架來看事情,也許那些經常困擾你的負面情緒,會相對容易平復的喔!


工商服務時間

最後,如果除了目標與代價,你還想學習更多「借用理性來平衡負面情緒」的思考方式,不妨參考我最新的線上課程【V035 邏輯思考情商課】。在課程中,我將兼容邏輯思考、哲學以及心理學研究,帶你探索負面情緒的成因,並建立不一樣的面對思維。讓我們一起成為可以控制自身感受、情緒穩定的成熟大人吧!

把握倒數優惠 >>

 

內容口述 / 姚詩豪;整理 / 鐘敏瑜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