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最深的一門課

我印象最深的一門課

最近我和Joe挺開心的,因為我們在公司同事的協助下達成了一個關鍵里程碑,這個里程碑和「教育」有很大的關係,而且也和我過去的一段學習經驗有關,所以容我賣個關子,先來談談這段難忘的體驗。

2003年我在西北大學讀管理的時候,在同學的熱情推薦下,選修了一門叫做Business Laboratory(商業實驗)的課。我還記得修過這門課的西班牙籍同學用連珠炮般的英文把這門課說的活色生香,精采絕倫。當時的我其實心中充滿了疑問:一般是理工課程才會有實驗吧?商管課程要怎麼做實驗呢?試試看買東西不付錢老闆會不會追出來嗎?Anyway,反正我最喜歡動手做實驗了,就選看看吧!

選完課之後很快就收到教授的Email(當時放長假還沒開學呢!),並且附上詳細的課程計畫(Course Syllabus)。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要閱讀一份數十頁的手冊(這算客氣了,我的會計學教授還沒見到人就先出了兩項作業,而且還是教科書中的習題,第一次上課要交!)同時老師也提醒同學,手冊讀完要到指定的網站進行「自我測試」,其實就是線上小考,目的是確認同學有讀懂手冊中的內容。

這本手冊一開始講的是一個商業個案(Business Case),是某家崛起中的汽車製造商的背景分析,以及所處的產業概況,包含市場區隔、競爭對手、以及經濟趨勢等(類似我們在201進階專案規劃研習中的案例)。這類商業個案我們看多了,沒啥稀奇,最多就是整理一下數據,打份標題為「那個CEO是如何地腦殘,而我是如何冰雪聰明」之類的分析報告給老師,搞定!但看著看著,有趣的來了,緊接著這Case之後的章節,竟是電腦軟體的操作說明。原來,修這門課的同學,將要扮演這間汽車公司決策者的角色,透過電腦模擬軟體,和扮演競爭對手的同學捉對廝殺!講白了,就是華爾街版的暗黑三嘛!

和線上遊戲相同的是,參與者必須先組隊,每一組大約4-5位同學,依照各自的專長或性向,分別負責公司內的財務、研發、人資、或行銷等面向,當然還需要一位CEO,整合大家的意見,並形成整體的策略。我記得我那屆班上共分為5組,也就是5間汽車公司在同一個市場上相互競爭。而老師評分的標準也很有趣,並不是營收或股價最高的一組就拿到最高分,而是要看個別公司的理念與目標(Mission & Objectives)是否達成。

老師在學期初「約談」各組成員,請各組說出「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汽車公司」。好比有的組想成為Toyota,生產多種車款滿足大眾市場的需求;有的組想成為法拉利,僅針對金字塔頂端族群提供精緻客製化的商品。而我們這組在經過一番討論後,決定走類似BMW的路線,針對高收入的家庭與個人市場提供多樣化產品。僅有老師知道每一組的目標,各組策略彼此並不公開,而評分的基準,是以各組是否能順利達成自己預設的目標為依據,當然你可以想像,若是有好幾組剛好搶進同一個市場時,競爭就會趨向白熱化。

以上說的是和線上遊戲類似的部分,但你要是以為這是個注重聲光音效的軟體那就錯了(嚴格說它是個Business Simulator而非Computer Game)。整個模擬的過程中,我們都被大量的數字、財報、和趨勢圖所圍繞。參加者必須卯起來分析這些資料(營運指標、現金流量、市場趨勢…)才能確認公司的經營路線是否on the right track,以及評估競爭對手可能帶來的威脅。當時我們每個人為了正確地解讀資訊,幾乎不約而同地把遺忘在書櫃底層的公司會計、管理會計、策略管理、財務管理、組織行為拿出來猛K。雖然這幾個科目我都拿A,但老實說,直到參與了這個競賽,我才真正體悟到,原來這些知識對企業的經營是如此地關鍵。

說是實驗,還真是實驗!真實世界的公司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在這個模擬中也像鏡子一樣地反映出來。就拿我們這組來說,雖然大家一致同意要進入高檔的休旅車市場,但等真正估算之後,我們發現需要大量的研發預算以及行銷資金,遠超過目前的現金水準。結果負責財務的同學建議,我們應該關閉一條不賺錢的生產線,並且將該產品的行銷資源挪動到新的產品。但負責營運以及行銷的同學,則堅持維持原有的產線,並建議透過財務運作(借貸、公司債、或是發行股票)來籌措資金。雙方都有道理,財務擔心的是過度借貸或增資,會影響公司的信用以及股價,而行銷人員則擔心一旦主動讓出某個市場,下次要再進入就難了,而且這也會影響消費者對企業的觀感。大家一開始各持己見、各說各話,鬧得不可開交。我還記得負責財務的法國同學和負責行銷的希臘同學兩個還大吵一架,美國同學則在旁邊觀戰。(有沒有跟現在的歐債問題很像?)直到後來,我們重新回憶起原本的初衷:也就是一開始公司的理念目標是什麼?內在的優勢劣勢與外在的機會威脅各是什麼?有沒有可能建立一個決策的模型來幫我們分析輕重緩急?為了解決問題,我們這一組的人自然而然地「演化」出一種溝通模式,還包含一個決策流程,到學期的後半段,大家默契好到不行,學期末簡報時,我們還特別去訂做了印有我們「公司」Logo和名稱的T-shirt上台報告,現在想想還真是好個熱血青春啊~(兼花爸媽的錢不手軟XD)

從小到大上過這麼多堂課,還沒有哪門課如此讓我印象深刻!甚至連課堂中不少討論細節我都記得。有好幾位上過我和Joe課程的同學告訴我,他們在課程結束後有一種「想回去複習PMBOK的衝動」!這對我們來說是最棒的讚美,當初我和Joe會想要設計這樣的體驗課程,其實也是因為這門「商業實驗課」所帶來的啟發!

前陣子我在讀一本講教育的書,書中提到「成人教育」與「學童教育」的差異。一般成年人有學習需求時,會傾向所謂「主動式」的學習,也就是說,參與者自身的經驗,或是遇到的問題,必須成為課程中的一環,才會產生滿意的學習成效。反觀學童教育,則著重在課程內容是否有適當的知識含量,並且透過適當的訊息傳遞,因為小孩子經驗少,但吸收力強,較傾向「被動式」的學習。

這讓我想起以前住在紐約時,我老婆最喜歡的頻道是Food Channel,原本不喜歡念語文的她,為了學做菜,也為了吃美食(紐約好餐廳多得嚇人),竟然認真學起外文。後來我們去餐廳,菜單上一些奇奇怪怪不知是法文、英文、還是義大利文的菜名她都認識,讓我自嘆不如。

前幾天新聞有報,一位擺攤做生意的阿伯,為了預測當天會不會下雨,來判斷要不要出來做生意,竟然鑽研起氣象局的衛星雲圖和雷達回波圖,而且判讀能力連氣象局專家都說專業!有次阿伯發現網站上的雷達圖資訊和實際天氣狀況不符,還打電話到氣象局詢問,一問氣象局才承認確實有個雷達站設備損壞,正在發包中,所以網站的圖表是錯誤的。

所以說,「老狗學不了新把戲」這句話這是不正確的,只不過對成人來說,學任何「新把戲」都得有更明確的動機來當前導,而這動機又必須和學習者本身的生活經驗、個人需求、或遭遇的問題連動,並且以實作、體驗的方式進行,才會是一堂有效又難忘的課程,就像2003年我在美國上的這門Business Lab一樣。

講了那麼多,到底我跟Joe最近幹了什麼好事?年初某次談話中我和Joe聊到了這門讓人印象深刻的課程,我們突發奇想,如果這個Business Simulator在9年前的美國就有這麼好的效果,對於管理知識求知若渴的台灣人來說應該也很有幫助才對。當天我們就聯繫了這間位於Virginia的美國公司(Interpretive Simulations),經過幾個月的相互了解與磋商,六月我們正式成為他們台灣區的夥伴,未來將負責推廣與銷售總共12套不同的商務模擬軟體,分別針對創業、策略、行銷、營運、與人力資源等不同領域,歡迎來看看我們剛翻譯好的中文產品介紹

最近幾週,我們不停地扮演學生的角色,邊玩邊測試不同的模擬軟體。不論是開創一家街角咖啡店、主導一間跨國電腦集團,甚至掌管一間航空公司的機隊,這些模擬軟體帶來的挑戰、知性、和樂趣,都讓我們興奮不已,我真的迫不及待讓各位也試試。

目前已經有幾位國立大學的教授加入我們的測試,最快今年暑假過後,就會用在研究所的商管課程中。至於公開課程的部份,我們的團隊也正在努力設計當中,初步規劃會以微型創業為主題,讓有心想創業,或正在創業的人,能夠透過模擬活動掌握經營的基本概念,來增加成功的機會。

後續有新的進展,我們會持續和大家update。先聊到這裡,話說前幾天我的「街角咖啡」才開了幾週,市佔率都被Joe的店搶光了,接下來我想學7-11用「買一送一」外加「廉價咖啡豆」策略把市場給搶回來!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