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常見疑問 之 這年頭還可能白手起家嗎?

年輕人常見疑問 之 這年頭還可能白手起家嗎?

前兩週寫過一篇關於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甚麼的文章(困境的起點:我不知道自己要甚麼。 找到自己方向的五個步驟),還滿多人在下面回響的。 甚至上禮拜我們在誠品台大店辦簽書會,也有一個正在當國防役的年輕男生來問我問題,談的也是不知道該如何找到自己方向的疑問。

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裡走,其實是進入已開發國家的常見問題。

以我們父母那一代人為例,當時整體社會在建設的初期,加上高階人力不足,所以他們最普遍的路,就是他們常教我們的:「好好讀書進個大企業」。 因高階人力真的匱乏,進大公司後只要你不犯錯、好好做,最後總能有不錯的回報。 20歲的年輕菜鳥做到60歲的高階主管,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可惜,當經濟發展走到高峰期後,要想進入大公司慢慢熬到退休並爬上高位,反而變得非常困難。 這條原本的高速公路,已經變成一個塞滿汽車卻又面臨地層下陷的巨大停車場。 除非你已經接近閘道了,不然就得有更高超的能力才能在這條路上走到最後。

這也是為何年輕人普遍惶恐不安的緣故 - 既有的道路看起來已經沒有未來。

那麼、既然既有的路都走不通了,那就自己開路前進吧!

可是很多人又會酸酸地說:「這時代怎麼可能還有人白手起家? 我們又沒錢,國家也不補助,機會早被那些大公司壟斷了,我們怎麼可能跟他們競爭?」

當然,如果心裡想的是要建立另一個台積電或是鴻海,這點我得承認我們這代人是不太容易再白手創造一個新的製造業帝國。 可是毫無出路? 這我覺得又悲觀了。 會覺得未來沒機會的,只是因為你一心想走在「健康步道」上。 健康步道每天人來人往,當然不會有黃金可撿。 可是如果願意稍微偏離一下「正道」,走上罕無人至的小徑,其實機會絕對是有的。

像我最近買了一本<大人的科學>迷你電子積木的中文版。 雜誌中有一個篇幅在講電子積木的演進史。 根據雜誌的內容來看,這東西最早的原型是在1964年由一個發明家叫做野尻孝所發明的。

2014051702
(上圖,電子積木的外觀)

1964年離至今快50年前了,所以未必人人對那時代都有概念。 當時是東京第一次承辦奧運的時期。 因為這場盛事,電視機逐漸在日本普及。 電冰箱、洗衣機這類現在稱為白色家電的商品,也才開始登入一般人的家庭。 若對年輕朋友來說很難想像的話,可以看看這數據:SONY的第一台電晶體收音機也只是1955年才開始面世(比電子積木早九年),在此之前SONY這間公司根本還無人知曉。 換言之,1964年可說是一個電晶體帶來電子革命的全盛時代。

野尻孝某一天就在想,如果我能弄一個商品,讓電晶體組成電路迴圈的實驗能很簡單的像拼積木一樣達成,那一來可以方便小朋友學習電學知識,另一方面也或許這可以變成一個新的事業! 所以他經歷了幾次嘗試後發明了這玩意,並在1965年申請了專利,然後成立了一間名為【電子積木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來做商業推廣。

2014051703
(上圖,每個積木中其實焊接了一個電晶體。 所以可以靠組合積木來連結電路) (照片來自於網路)

照雜誌來看,野尻孝的公司也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也經過很多掙扎。 但最少從1965到1980年間,他出了很多不同的版本,貴的一套要賣到將近一萬日圓,也成為那年代小孩子的高檔玩具。 這風潮一直維持到1980年代中期,等電視遊樂器產生,才慢慢淡出市場。

這其實就是一個走入沒有前人涉足小徑的好案例。

任何時代,都有在成熟領域成為霸主的大公司。 比方說在電子積木的那個年代。 日本的大企業最上的了檯面的或許是三菱集團。 三菱集團最早是由岩崎彌太郎在1873年(明治6年)成立的。 1873年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前後,彌太郎因為在維新政府之間的人脈很好,所以三菱得到非常多的資源。 而後又因為政商關係良好,所以越來越茁壯。 進入20世紀後,可說是重工業的霸主。 除了有重工、有海運、有炭業、有銀行、有造船、有化學、甚至二次大戰日本知名的零式戰鬥機也出自於他們。

等1960年間時,當時的年輕人可能也在想「除非再來一次明治維新,不然誰還打得過三菱? 沒有政商關係,我們年輕人應該永遠也別想在日本經營企業」。 對,三菱的地位或許已經無法撼動,也確實不可能有年輕人靠自己再建立一個「重工」帝國。 可是創業並不是在學校考試,並不是你打垮對手才能存活。 只要別人沒做過的東西你願意去做,都有可能在創業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這當然有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野尻孝在電晶體時代做了創新的生意。 事實上,今日的家電霸主SONY,也是1955年靠著電晶體收音機而逐步成就了今天的霸業。

這類的例子其實還很多。 1990年前後,當家電霸主開始林立並不可動搖時,又有小夥子從車庫中開發出如Mac以及Windows之類的產品。 十數年後,他們也又成為新領域的霸主。 等到Windows成為一方霸主,一般人很難撼動PC上OS市場時,又有馬克祖柏格、賴利佩吉這類人靠著網路與社群建立新的產業以及新的影響力。 換言之,每個時代總有前一個時代的霸主。 你要在成熟的環境中挑戰他們,確實有難度。 可是不表示別的地方就再也沒機會了。

事實上,每個時代的成功族群,總是那些想辦法找出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過往成功的道路,也常會隨著時間演進而越來越崎嶇難行(鐵路汽車興起後誰還騎馬)。 Bryan在騎虎難下的六七年級(一) : 談困境背後的原因 這篇文章,寫過加州淘金熱的故事。 成功靠挖金致富的,都是最早在一片荒蕪時隻身前往的冒險者。 等到一堆人從金礦致富,鐵路與市集已經成形時,後來者已經難以找到真正的黃金。

淘金者擠滿了小鎮,人生就完蛋了嗎? 那倒也未必。 想挖石油卻失敗的希爾頓就是好例子。 他想到德州挖石油,結果到了當地發現石油開採沒這麼簡單,加上晚來者已難有發展。 可是當時想探油者還是如過江之鯽,探油小鎮的旅館供不應求。 所以他轉而買下了旅館,好生經營並在服務上下手,結果因此產生另一個新事業。 (Bryan在這篇文章 希爾頓的不明慾望 對這故事有更完整的描述)

所以,其實我們不需要有生不逢時的抱怨。 因為每個世代,其實都有那個世代的包袱、也必然有那個時代獨有的機會。 過往成功的路,只是因為別人披荊斬棘走了出來;我們如果有心,必然也有別的機會能讓我們脫穎而出。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得有這樣的認知、且在心態上保持正面並懷有野心;而非只是自怨自哀,或是怨天尤人。

如果想在社會上成功,我們得不斷想辦法找出過往沒人走過的路。 我們必須絞盡腦汁找出新的需求、新的社會慾望,然後靠我們的力量去滿足。 這方向雖然艱困、雖然沒有前例可以模仿、雖然可能讓你每天睡不著覺,但總是有所機會的。

最怕的,是你不嘗試走新的路。 反而是一面抱怨世界、一面眼紅於別人已經走出的路,繼續跟隨其後,但卻沒注意到那條路隨著時代變革,路面已經腐朽下沉。 在後面默默地排隊,最後很可能像加州淘金熱發展到極致才去的那票人一樣。 真能挖的金礦早已沒有,而可能每天從早忙到晚在河中淘洗了半天,但除了砂礫以外,河中甚麼也沒剩下了。

圖片來源: http://www.fernandopoeta.com/blog_poeta/wp-content/uploads/2012/03/418149_352473208125349_100000880183311_990601_357265083_n.jpg

 

本文已授權時報出版社,收錄於【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一書。若有轉載需求,請與時報聯繫。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