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挪威的森林、村上、與共鳴這件事

周末沒事,在家把電影版「挪威的森林」看完了。 電影本身我很難去評論,這篇也不是要去評論電影。 主要是每次看小說轉拍成的電影,都很難讓我激起更高的驚喜。 但這也無可奈何吧? 畢竟受限於時間,電影一般來說實在沒辦法把書中內容全部帶入,對看過原著的人而言,就總不免有點少了甚麼的感覺。 加上村上的題材本來就不是這麼適合電影化,所以我個人覺得這部終究還是有點偏向拍給粉絲看的 – 如果是個沒看過書的人,電影看下來恐怕會覺得沒頭沒腦吧? 但饒是如此,看完後我還是有一點小感想。 尤其是最後玲子提到:「謝謝你幫我找回七年前遺失的東西」*。 一瞬間,我突然

第一份工作的出頭捷徑

前幾天寫了至於35歲之前,你則該知道…一文,談了35歲之前年輕人該知道的職場潛規則。 這篇還有下一篇則算是Bonus,想談談所謂的「捷徑」。 :D 沒錯,當個上班族其實也還是有「捷徑」的。 不過我要先說的是,這可並非是證照這類東西。 過去十年來,大家都在炒作證照;好似你學歷不好、花點小錢補個證照就可以前途光明似的。 一些私立大學也多鼓勵同學去考證照,畢業時手上十幾二十張證照的大有其人;讓一些小朋友誤以為自己多考些證照,就能一帆風順了。 但我得說,那概念實際是錯的。 證照那東西不過只是一張「門票」。 讓你在求職的第一關,也就是「履

我該去讀「專案管理碩士」嗎?

最近不約而同收到好幾封網友的email,他們考慮出國攻讀「專案管理碩士」,所以來問問我的意見。我想這是個不錯的討論,剛好寫成一篇給有需要的朋友參考。來信詢問的網友多半會交代一下自己的背景資歷,相對的我會給一些比較明確的建議。但版上的讀者每個人狀況不同,對「出國留學」這件事的期許也不一樣,因此這篇文章我僅提出幾個重要的「思考點」,讓需要的人作為參考。

至於35歲之前,你則該知道…

這篇是寫給畢業生與職場新鮮人的文章。 ---- Bryan前幾天寫了一篇「35歲前別急著當第一名,BUT…」,我也興起了或許應該給「社會新鮮人」一些建議。 畢竟社會的一些潛規則,比方說Bryan提到的門檻分級或是我接下來這篇要談的內容,大部分學校都不會教,很多時候你我父母也常沒想過這些問題。 加上時代變遷、就算父母那代適用的規則(金融鐵飯碗、考公務員、找個穩定的工作),往後走也未必還繼續適用。 如果只是自己碰撞,然後像我們這樣自己摸索與理解,其實風險是很高的。 若運氣不好(如背了債、太早有財務負擔、或選了個前景不高的工作)

35歲前別急著當第一名,BUT…

不好意思,我又偷聽別人講話了!這次是在美而美。 最近大考放榜,婆婆媽媽們都在聊小孩子的考試結果。有天早上我一邊等我的培根蛋和大冰紅,一邊就聽一位媽媽跟老闆(也是媽媽)在聊小孩子的事。客人媽媽似乎很惋惜,因為自己的小孩沒考上第一志願。老闆媽媽則一邊煎蛋一邊開導她,說朋友的小孩當年幸運考進建中,結果每學期都拿倒數,也是過得很辛苦。

穩定待著,是因為忠誠度? 還是因為沒有選擇?

有次參加論壇,認識一位有合作機會的老闆,中午還一起吃了飯。他在閒聊時,提到手下有位高階主管最近買了房子、生了兒子,所以覺得「可以給這人更多的責任與權限」。我一時沒聽懂,追問他兩者有甚麼連結,結果他回:「這位主管買了房子又生了孩子,接下來十到十五年應該都會很穩定。因為經濟負擔重,在工作上就不會心猿意馬了。」 這話讓我心裡忍不住一驚,因為我的看法正好完全相反!  

週末來閒聊:時尚與奢華

(先來一張男生女生都愛的) 基於「了解敵人」的心態(嚴格說是信用卡的敵人),我最近開始閱讀一本與「時尚」有關的書,書名叫做「廉價的奢華」,作者是為時代雜誌、金融時報撰稿的記者Dana Thomas。原本只是抱著好奇的心態來了解一下女生都在聊什麼(還有我到底刷了什麼?),但看了Thomas女士分析時尚這個產業的歷史背景、商場競爭、以及對當代經濟、社會所引發的影響,讓我深深感嘆「時尚產業」就像美女的黑絲襪一樣,不但性感誘惑、還閃耀黑暗的光澤。以下就先來分享幾個有趣的「豆知識」吧!(不過我猜很多女生會說:蛤~連這都不知道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