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創業夥伴,你該關注哪些特質?

尋找創業夥伴,你該關注哪些特質?

前幾日我跟Bryan去行雲會演講,談了關於Startup、商業模式尋找、事業經營、上班族的創業心理建設等等的議題。 跟聽眾邊講邊討論,不知不覺就度過了愉快的3個小時。

演講最後,有位美麗的小姐問了我們一個問題:「創業總是不免需要找尋夥伴搭檔,兩位有沒有甚麼建議?」

這真是個好問題,畢竟創業不可能單打獨鬥,總是需要找人一起。 可是夥伴不對,又常常是創業失敗的主因之一! 雖然我的看法未必是標準答案,不過自己這麼營運幾年,加上也在一旁親眼看過幾個創業(或經營)團隊,總算有點小小的心得。 我的看法是,適合一起創業的夥伴,大概要能符合兩個要素:

1. 彼此要能互補
2. 經營價值觀(或稱為戰略觀點)必須很接近。

互補指的是你想爭取的夥伴,在能力上或是性格上必須要可以彼此補強。 比方說你懂財務、另一個夥伴懂技術、再有一個懂行銷(等),那就可以產生綜效。 另一種互補,則可以是有人外向、有人內向;或是有人能看大局,有人能注重細節;有人善於規劃,有人有耐心執行。 但反之,如果一群人性格都類似、背景都相同,那可能只適合共同開發專案(或接案),就未必適合經營一個公司(意思是說,初期的產品探索有可能是幾個同質性高的人一起,但要把事業做大,不可避免要找到其他人來互補)。

可是,互補並不是要你去找性格上完全不同的人。 所以這就是提出第二點的原因。 創業團隊彼此對於大戰略的觀點必須一致,而且這要素很多時候比第一點還更重要!

比方說團隊必須對於投資或風險的看法要類似;對於目標與願景的看法也要相近。 若其中幾個人想要上市上櫃,另外幾個人覺得畢生願望只是想做個街角小店;或是有幾人覺得想自創品牌,另外幾人覺得我們靠接代工維生就好;或是有人很重管理與標準化,但另外一派覺得船到橋頭自然直,無論是上述的哪種組合,我都可以肯定這種結合不用多久,兩邊必然就會吵吵鬧鬧了。

但相反的,如果創業夥伴們的戰略觀點一致,在戰術手法上又可以充分理性的討論,那這團隊就很容易凝聚了! 尤其如果大家還各有專才、彼此溝通能力又不差,就必然可以在各自的領域充分發展,更能確保團隊的多元性以及創意性。

以上兩點是我覺得最重要的關鍵。

不過,大部分人在找創業夥伴時,常常直覺以為最重要的是「親密感」或是「信任度」。 所以想創業的人,一般立刻想找的是好朋友或是親人。

確實,好朋友或是親人在情感上與我們較親密,我們也通常會更信任他們,可是並不表示彼此在各面向的價值觀上是完全相同的。 而價值觀的差異,往往是很多事業破局的關鍵。

有人會說:「我跟我這朋友真的很多喜好都類似」,或是「我跟我表哥真的很有默契」。 但要提醒的是,生活上或許價值觀接近,但這不表示做生意的價值觀也一樣。

別的不說,光一起旅行就不是所有老朋友都能一起做的事情。 我有認識那種彼此是幾十年的好朋友,卻因為某次長途旅行而大吵再也不見面的。 因為一起旅行,才發現雙方在旅行時的各類大小事觀點都不同。 甚至好朋友,也未必能一起談論時局。 最近臉書互刪潮,不就是這麼樣的例子?

所以不能只因為我們跟某人一起長大或是生活喜好接近,就以為也能一起創業。 就算食物喜好政治宗教生活觀點都相同的人,經營價值觀還是可能大不同。 所以要讓創業順利,選搭檔時,經營的價值觀還有理念,請記得要再三確認。

建議在彼此真的投入大錢以及大量時間之前,幾個人好好談談彼此的理念、對於將來目標的看法(想成為鴻海還是蘋果;想快快IPO還是要自己長期經營等)、對於產品的執念度、商業模式的看法、對於工作分工的看法、對於資源分配的看法、以及對於獲利後錢要怎麼用的看法 甚至在正式合作前,大家先共同試Run一兩個小案子,也是有所幫助的。

最後,也有人或許會問:「Joe你說的沒錯,親人也未必有相同的價值觀。 可是只有兄弟姊妹或是老朋友才能彼此信任啊?」 我倒覺得信任真的不比價值觀更重要。 (當然,前提是你不該去找你完全不信任的人合作。)

我的觀念是:價值觀幾乎很難扭轉,但信任反而還有機會可以透過合約或是制度規範來處理。 你看上市公司,經營團隊也都不是親朋好友,還不是也能順利運作?

以上是我這幾年心得的一些淺見~

 

本文已授權時報出版社,收錄於【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一書。若有轉載需求,請與時報聯繫。

圖片來源 : http://www.hmhco.com/~/media/sites/home/AboutHMH/hmh-partner-alliance-community/pb-partner-site.jpg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