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取代你的不是 AI,是會使用 AI 的人。養成習慣,才是進入AI時代的第一步

會取代你的不是 AI,是會使用 AI 的人。養成習慣,才是進入AI時代的第一步

你正在 AI 焦慮嗎?

在這幾個月來 Midjourney、ChatGPT 各類的 AI 工具開始走進大眾眼簾,每天都有新的應用方式出現在網路上。如果你也加入了一些相關討論的臉書社團,可能會感受到一股新資訊都來不及吸收的壓迫感,每天都有新的詠唱術、新的 AI 工具誕生、AI 工具如何互相應用,甚至你才剛學會一個使用流程,就有人已經開發好小工具可以一鍵搞定。工具創新的速度,遠遠快過我們學習的速度。

在 AI 工具資訊爆炸的同時,也有另外一個聲音出現,許多人第一時間,開始對「自己的工作可能會被 AI 取代」感到恐慌。像是電話客服人員、簡單的辦公室文書行政、財務上比較初階的輸入計算工作,或許真的面臨被縮減編制的危機,但實際上以目前 AI 的成果來說,要完全取代人類還有一段路要走。「AI 會不會取代你的職位」可能還有段距離,但「會使用 AI 的人,會取代不會使用 AI 的人」,卻是短期內可以被預期的事,而這件事情可能正在加速發生。

觀察了目前許多人使用 AI 的狀況,大多數人一開始抱著 AI 能夠瞬間幫他們完成手邊惱人工作的期待,但嘗試以後才發現,AI 給出的成品只有個大概的框架,細節甚至會胡說八道、給出錯誤資訊。生成的圖片雖然很漂亮,但不是自己腦海中的樣子,想要再調整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發現需要大量時間、腦力才能完成的工作,還是得靠自己。於是對 AI 工具提升生產力這件事就有了幾種反應:

假設完成一件事情是一個 0 到 1 的過程

1. 期待使用 AI 完成 0 到 1 的人

經過了幾番嘗試後,以「原來就這樣子啊。」作為結論,然後回到原來的工作模式。

2. 使用 AI 完成 0 到 0.3 的人

發現了一些方法,可以幫助自己完成工作前期的準備或發想工作。他們會將語言 AI 模型,例如 ChatGPT,作為創意發想的工具,用來發想行銷標語、文章切入點等等的創意點子、作為小助理,幫忙蒐集、整理需要的資訊,節省閱讀、統整的時間。用圖片生成產出幾種不同的風格,讓客戶可以快速對焦方向,省下了上網搜尋參考範例或是自己製圖的精力。

3. 使用 AI 完成 0.7 到 1 的人

發現一些使用方式,可以完成自己工作的最後一哩路。像是用 AI 語言模型來將自己完成 email 中翻英,或是將自己寫完的英文 email 再順成比較口語的寫作方式,不用再去拜託英文好的同事幫忙確認。準備好面試問題,請語言模型和你練習面試的考題。用 AI 打光工具,讓原本沒拍好的相片,重新調整光源,省下重新找攝影師跟模特兒來重拍的預算。

從以上幾種反應可以發現,如果期待 AI 一次就完成一個工作,可能會讓你失望,因為 AI 技術目前還有很多的限制,但如果讓他擔任你的小助手、發想工具、最後確認的小老師,或許都是個不錯的使用方式,可以幫你省下大量的時間跟精力。

然而有趣的是,儘管我們發現了這麼多 AI 工具的方便之處,但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我們還是很容易回到老路,打開 Google,用一個個關鍵字來搜尋,在數個網站中找到我們可能需要的答案。當要準備一份文件時,還是打開一個空白的 Google 文件,一個個字敲進去。要製圖的時候,還是打開 Photoshop 跟素材網站。就跟這些 AI 工具還沒有出現之前一樣,等於我們只是「知道」了這些工具,它們並沒有真正的改變你的生活、讓你進步。一次性的幫助你提升 20% 的工作效率,意義不大。當你能養成習慣,長期的提升 20% 的效率時,前進的幅度就會非常可觀。

養成使用 AI 的習慣才是重點

過去我們已經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在用「Google 的語言」來搜尋資料、在空白的 Google 文件上產出內容、用 Photoshop 從零開始堆疊素材做出一張海報,要一下子改變過往的做事方式,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我們已經習慣了原本的做事方式,改變自己去使用 AI 工具的精神成本,大於原本已經養成的使用習慣,因此我們要做的是降低你使用 AI 工具的成本,讓這件事情變成直覺,不用思考就會自然的去使用。

養成習慣一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平均要養成一個新習慣需要 21 天,這邊就提供幾個你可以嘗試的行動:

1. 將 ChatGPT、New Bing 設定為你的瀏覽器首頁、加入你的手機主畫面,凡事先問 AI

最近準備去美國旅行,就用交通時間就隨手請它幫忙提供些用語複習一下。

2. 整理你的 AI 工具清單,嘗試讓一個工具對應解決一個問題就好,下次遇到同樣問題就用它

例如這是我自己整理的 Notion 筆記。我會將發現的網站名稱加上簡單一句使用方式,附上超連結放在筆記分頁中,讓我自己可以一目瞭然重新想起這個工具的用途,直接對應我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沒有在使用筆記軟體,建立一個瀏覽器書籤資料夾,給書籤取名,也是個方便的應用方式。

3. 重新設計你的工作流程,找出哪些環節是 AI 可以幫你提升效率的,並嘗試新的工作流程

這邊就來分享一個我自己的工作流程調整的經驗。作為《大人的Small Talk》Podcast 製作人,平常我們在剪輯完一集節目時,會再聽過一次節目聽打記錄重點,一方面是在筆記軟體中作為資料庫留存、方便未來搜尋相關內容,另一方面是作為我們撰寫這集節目的標題、簡介輔助。偶而在發想節目標題的時候還會卡關,花時間尋找不同的切角下標。

現在剪完節目後,我會用 Good Tape 這個網站轉成逐字稿,複製到 Notion 後再用 Notion AI 整理簡介,同時也請它生成 5~10 個標題讓我參考。標題的部分也可以用 ChatGPT 發想,但簡介的部分因為 ChatGPT 單則訊息有字數限制,而 Notion 沒有這個限制,所以選擇用 Notion AI 來處理。

原本的流程:「剪輯節目 → 聽打記錄重點 → 撰寫節目標題簡介」
使用 AI 工具的流程:「剪輯節目 → Good Tape 生成逐字稿 → Notion AI 撰寫節目標題 → Notion AI / ChatGPT 發想節目標題」

這個流程應該至少節省掉剪輯節目後 50% 的工作時間,生成的逐字稿也可以另外提供給將 Podcast 節目製作成文章和 Instagram 貼文的同仁,提升後續產出其他媒材的效率。

4. 看 Youtube 影片前,先使用 Glarity SummaryYouTube Summary with ChatGPT 這類的瀏覽器外掛,幫你快速掌握影片重點

像是下面這類年度 5 大趨勢單品,廣告都還沒播完就已經先幫我整理出是哪些單品了。但這類工具的缺點是只能抓取 Youtube 的 CC 字幕,如果沒有 CC 字幕的話會引導你去使用 Youtube 語音辨識生成字幕的工具。


同樣的外掛也可以使用在 Google 搜尋中喔!甚至還會幫你列出資訊來源的網站。


你還發現哪些提升你生產效率的 AI 應用小技巧呢?

歡迎留言跟大家一起分享你的 AI 生活吧。

 

作者 / 粘瀚文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