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這篇是自言自語。

昨天把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又看完了一次。

前一次看應該是十多年前。 這本是少數村上比較沒有這麼形而上的一部作品,分兩個分支來描繪故事。 整體而言算是較充滿科幻趣味的一本,就算很少在看他作品的人應該也能毫不困難的看完。 當年讀完後,只能算是隱隱約約的理解主角為何最後選擇留在牆的世界的森林裡面。

不過呢,這次看完後,感覺不大相同。

或許年歲又不一樣了,我倒反而有點不能理解,主角為何做出那樣的選擇。 覺得如果我換成是主角的話,這次或許會選擇留在有圖書館女孩的現實。 就算不選擇現實中的那位圖書館女孩,非要留在牆裡面,那若把心放棄掉去跟那個協助夢讀的女孩留在一起,似乎也還是個尚可的選擇。 但若這些都不要,純粹為了保留心卻選擇住在森林中? 以現在的我而言,這好像怎麼想也不對勁了。

這部分的翻案,我也不知道是源自於成長,還是一種反成長? 所以我對於這心情,也想了一兩日。

之前看的時候,因為年紀尚小 - 還有甚麼心裡頭覺得要堅持、覺得不能捨棄的東西,所以某種程度能理解主角的選擇。 但到現在這年紀回頭重新讀本書時,或許我變得更入世了? 也或許我自己已經越來越少那種「深感不能失去」的內心成分。 會開始覺得,所謂心甚麼的這些東西,就算放棄了不是也無所謂嗎?但若放棄那個,不管去選擇哪一邊的圖書館女孩,最少也交換來了一些東西了嘛。

 

尤其我這幾年真的變得懶惰的多。 雖然心裡頭,應該還是有類似「牆」一樣的堅固的東西。 但現在心裡頭的牆,已經不是為了保護裡面不被侵犯,單純只是因為懶惰而存在的。

所謂懶惰是甚麼呢?

是開始對很多事情覺得麻煩以及無所謂。

像很多人覺得我這人有莫名的距離感。 這點是確實的,我甚至有時候會無意識的創造出距離感。 不過深究原因,純粹是因為覺得跟他人在意識上親密是很麻煩的一件事。 尤其當大部分的人根本不理解你的思維時,若還要不斷把自己心裡想的東西解釋給別人聽很麻煩、要讓別人認同也很麻煩。 這也是為何我雖然常常認真的表達一些東西,但大部分時間並不太在意接收端到底接收到多少比例,更不太在意大家能否認同這些觀點。 因為,要一項一項去確認很麻煩哩。 更何況,退一萬步想,大家是否認同甚至理解,好像根本也無關緊要嘛! 會想理解的,自然就會想去理解;理解不了的,我努力半天,很可能結果也是一樣。

這兩天看到一段有趣的Quote,剛好也能說明這東西。

Be who you are and say what you fell, because those who matter don’t mind, and those that mind, don’t matter. -Dr. Seuss (Theodor Seuss Geisel) (一個知名的童書作家)

英文寫得很傳神,翻譯成中文味道有點流失。 但還是試著翻譯如下:「做你自己,並表達自我;因為重要的人不會介意,而會介意的人都無關痛癢。」

所以,跨不過牆的,就隨便了吧。 :P

不過呢,也因為懶惰,所以如果有那種不怎麼需要說明,就可以理解我的人;或是那些不管理不理解,都覺得沒關係的人,我反而會欣喜若狂。 所以牆不是阻擋任何人,只是類似海關一樣的東西吧? 能進來的自然就能進來。 說海關可能太抽象了,也可以說是類似鏡子一樣的東西,這可能還更精確一些。 也就是:若能有同樣東西的人,就會看到;沒有的,自然就看不到。

講的似乎很玄。 但總而言之,現在的我,覺得核心似乎沒甚麼好保護、也不覺得有甚麼特別的。 雖然遠看覺得充滿神秘,但通常能接觸到核的人,應該會覺得這是隨處都能撿到一大把的東西。 換句話說,越老自己越覺得自己益發的平凡,最後也就覺得似乎也沒甚麼好自我保護的。 而已經這麼平凡,還無法理解的人,那就應該是群無所謂的人吧? 總之,我在思想與行為上就變成類似這樣越來越加懶惰的狀態。

 

另外一個跟牆有關的議題。 是我一直很深刻的記得Matrix(駭客任務)第一集的後半,有個逃出母體,最後又選擇回去的那個人。 名字我忘了,但他的那段話印象很深。 他說:「雖然我知道這塊牛排只是我腦中的幻影,但他聞起來吃起來都像,那就夠了。」

所以呢,如果牆裏頭是能像Matrix一樣的話,那或許留下來是不錯的。 就算實際世界已經毀滅、就算自己只是機器的能量來源,但好像也沒甚麼不好。 可惜,在村上這本書中描繪的牆內,只是一個孤獨與面對自我的世界。

我跟某個朋友聊過,他覺得孤獨以及面對自我是很棒的事情。 但對我而言,現實中我已經可以隨時的面對自我,也有能力在內心不斷的透過他者的觀點來自我剖析。 我已經不需要刻意跟自己獨處了。 可是這點對很多人似乎很有吸引力? 每個人心理都有牆,只是大部分人是把自己隔在外面,讓自己不用自我面對問題或是渴望的一個防衛機制。 所以若能好好認識自己,並讓自己跟自己的真實內心合而為一的留在一塊,或許對一些人而言,真是個充滿吸引力的世界。 這似乎意味著:從此,自己與自己可以一起躲入殼中孤獨著。 就算沒人理解自己,也能跟真實的自己躲在一塊。 類似這樣的東西。

但那其實也是逃避嘛。 無論是逃避自己的真實需求,或是躲入其中享受孤獨,似乎都沒得到甚麼決定性的東西。

當然,也不是說人不能逃避。 只是我覺得,如果要逃避,那選擇留在Matrix中,不是反而輕鬆些?  既然想要甚麼東西,且在那裏就可以輕鬆得到;就算是假的,但感覺是真的,其實也就好了嘛。 幹麻花力氣去辨識真的還是假的呢? 幹嘛要繞遠路得到類似的東西呢?

 

說了這麼一長段。 我想說的其實是:人若選擇留在牆裡,為的應該是完全相反的東西? 以我來揣摩,這心情應該是 : 「不管幸福與否,總是有些甚麼成分是不能退讓的!」 所以主角最後寧願放棄兩個圖書館女孩,放棄自己的影子,卻寧願保留心、一個人躲在寒冬的森林之中;期待著街中那女孩能自己找回心,並來找到他。

這是一種勇敢,但也是一種很大的賭注吧?

現在的我只覺得:萬一哪天後悔了呢?

萬一哪天不覺得心很重要了,但影子丟失了、夢讀圖書館的女孩的心還是沒找到,最後不也就只能一個人淒涼的躲在森林了嗎… 不是哪裡都去不了了?

一想到這,我就覺得 : 好像一點都不值得啊....

人還是要選擇一條「就算將來後悔也不會後悔的路」吧? :P

 

PS1. 是,我沒寫錯。 一條將來後悔也不會後悔的路。

PS2. 這是篇自言自語,看不懂應該也不奇怪。 再加上我前面提到自己越發懶惰,也就懶得再花更多時間解釋或註解了。 :P

 

延伸閱讀

如何做好人生決定? 每次都嘗試找到「後悔也不會後悔的選擇」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